涼秋夜笛鳴,流風韻九成。
調高時慷慨,曲變或悽清。
徵客懷離緒,鄰人思舊情。
幸以知音顧,千載有奇聲。
(《詠笛》唐·劉孝孫)
中秋餘韻尚濃,月色依然美好。2日晚,「非同凡響」—笛子原創作品師生音樂會在重慶市國泰藝術中心隆重上演。著名笛子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非凡攜22位高徒,共同演繹13首原創曲目,為山城人民追月助興。
△全體師生演奏《青梅竹馬》華彩部分。
「青梅竹馬」是人們記憶中的純真,羞澀的點滴,金色的時光,抹不去的回憶。如夢、如幻;似吟、似唱...... 一曲《青梅竹馬》為音樂會拉開序幕。「花自飄零水自流……」源自李清照·一剪梅審美境界的《水·落花》幽怨深沉、悵惘委婉,真摯深沉地營造出一派「流水落花人去也……」那般遙不可企及的相思落寞之情!
△桂一丹演奏《月舞蹁躚》。
來自重慶的桂一丹演繹的《月舞蹁躚》,表現了蒼翠幽深的竹林裡隱現著古寺的白色圍牆,明月當空的夜晚,繁星點點,婆娑朦朧,風流影動,舞姿輕盈;好一幅淡遠靈動的竹影圖景,自然是妙境無窮……F調梆笛輕快、爽朗、活潑、蒼勁的音韻色彩,仿佛訴說著夢幻般的沉香舊事。
《嬋娟》通過吹管樂器的氣韻音色,獨特的旋律語言,生動地對夜空中的皓月繁星以及月宮嫦娥進行了形象性的描繪與讚美,生動地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浪漫主義情懷!
《繽紛》是袁非凡教授愛國學、愛讀書的表現,桃花源記中那種神秘的、「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奇妙世界一直他著迷,作品創作於從廣西南寧返回北京的高鐵列車上,疲憊之下休息在半夢半醒之間,神遊之中猛然間在腦海裡湧現出幾句很有特色的主題,於是隨手取筆,唱給同車廂的乘客聽,同乘人都感受到桃花源記裡的那個虛無縹緲的神秘情境。
△袁非凡演奏《韻》。
作為一位湖南籍的笛子演奏家,袁非凡教授親自演繹的《韻》,通過調性色彩的合理轉換以及作品結構的嚴謹布局,深入結合笛子的演奏技法,生動地展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湖南民間風土人情與音韻色彩,用笛聲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
《孤鴻影》、《崖畔花》、《秋水伊人》等曲曲動人,演繹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之美。《醉逍遙》《炫》、《夕陽下的牛仔》、《探戈·1573》通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讓人們感受到音樂無國界。
13首曲目是袁非凡教授10餘年來的精心力作,既是對演奏技巧的理解和發展,也是對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升華;既體現了40年笛子人生的感悟和寫照,更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全體演職人員合影。
本場音樂會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協辦,特邀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委員,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章紅豔擔任藝術顧問;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碩士研究生、第十九屆亞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銅獎獲得者金惠珍鋼琴伴奏;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袁子博鋼琴串場演出。音樂會由袁非凡教授及其學生、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團成員、民樂系笛子專業青年教師、文化部「文華獎」竹笛青年組雙金獎獲得者馮天石親自擔任藝術指導;由重慶笛子愛好者桂波策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