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20本書,廓然開朗

2021-02-20 心靈成長家園

來源:心理嚴選(ID:satirxinli)

 一、自我成長 

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

入選理由:你會自卑嗎?這本書講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對個人的影響、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以及如何將自卑感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

作者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作者:東野圭吾

入選理由:這是一本溫情小說,講述了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答。

東野圭吾的書體現出一種濃濃的人文關懷,《解憂雜貨店》是一個與過去相連的、相互聯繫的溫暖的故事,讀完後心裡總會湧起一股暖流。

作者:艾姆布瑞治

入選理由:心理學無處不在!在這本書裡,你可以對自身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包括性格、智力、道德價值觀、思維方式、控制衝動的能力、繪畫技巧、邏輯思維能力……

如何了解自己?看這本書,你將會體驗到詫異、喜悅、驚奇、愉悅、挫敗、恐懼和完全的莫名其妙等多種感覺。

 二、婚姻戀愛 

作者:羅蘭·米勒/丹尼爾·珀爾曼

入選理由:如果說愛情也要有一本教科書,那這本教科書將會是《親密關係》。

作者綜合了心理學多個分支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用饒有趣味的論述,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愛情與承諾、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為特點和規律。你戀愛中遇到的所有難題,裡面都會講到。

作者:史蒂夫·維納(澳大利亞)

入選理由:了解她,是愛她的最好方式!

教導男性如何處理和女性關係的書,並且榮登墨西哥暢銷書的榜首。本書已經將在中國出版,中文書名為《讀懂女人心》。

作者:艾罩希·弗洛姆

入選理由:這本書並非是一本教人學會如何愛的情愛聖典,而是關於指導人生意義的心靈哲學類書籍。

讀完這本書,你會明白: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作者:薩提亞

入選理由:為何你與愛人的關係不好?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了你現在的婚姻?如何用"冰山原理"與人溝通?如何在婚姻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嗯,我們所熟知的"原生家庭"概念就是出自這本書。作者維吉尼亞·薩提亞是享譽世界的家庭治療大師,也是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開創者。這本書清楚地分析人在家庭所經歷的成長和蛻變,從中探討人如何建立全新的自我價值、人際溝通及婚姻生活模式。

案例特別多哦!

 三、孩子教育 

作者:林文採

入選理由:沒有被滿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尋覓。

這是薩提亞導師、親子教育專家林文採博士非常著名的一本親子教育書,從各個細節講述了孩子在0-7歲時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讓孩子的五朵金花充分的生長與綻放,五朵金花分別是:愛的能力、獨立自主、與人聯結、價值感、安全感。

父母們說,問答特別實用,育兒常備常讀。

作者:蒙臺梭利

入選理由:這是一本享譽全球的早期教育經典名著。

它教你揭開孩子成長的種種神奇和奧秘,創造有利孩子成長的環境。因為,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兒童內在潛能的發展,而成人能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環境。

作者:[美]簡·尼爾森(JaneNelsen)

入選理由: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如何贏得孩子與父母和老師的合作?如何消解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各種性格的父母會對孩子有什么正反兩方面的影響?父母如何發揮自己性格中的優點,避免缺點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試試正面管教的方法!

作者:科恩 

入選理由:"塑造性格的過程,不是用理性的說教向孩子灌輸概念,而是用感性的互動激活孩子天性中的本能。"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專注於兒童遊戲、親子教育的心理學家,讀這本書讓我開始重視"遊戲"、"聯結"在我跟我家孩子間的重要性,這裡說的遊戲是一種態度、方式或者觀念,父母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更好的理解孩子,與孩子互動,產生真正的聯結。

 四、職場/管理心理 

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

入選理由:沒有自控力,就沒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的習慣,就沒有好的人生。

該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我們如何提升自控力。

作者:卡尼曼

入選理由:我們的大腦有多容易上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十年磨一劍之作,徹底顛覆你對思考的看法 。這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終極之旅。

作者:塔勒布

入選理由:它很有可能改變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好多我們自以為非常清楚確定的事情,在看過《黑天鵝》之後,你會發現實際上我們一無所知。

現在網際網路人常說的黑天鵝事件,便是出自這本書。

作者:西奧迪尼(美)

入選理由: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力用到你的身上。

影響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又該如何影響別人,看完這本書你就懂了。

 五、專業心理學 

作者:理察·格裡格&菲利普·津巴多

入選理由:這本書知識覆蓋面很廣,沒有讀過此書的人,不足以與之語心理學哦。

《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這本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繫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使它同樣也成為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

作者:KeithE.Stanovich

入選理由:這本書將滿足初學者十萬個為什麼的疑問,牆裂推薦!它以深入淺出、充滿睿智的論述去糾正人們對心理學的誤解,幫助讀者了解心理學的真相。可以說它是一本引導"消費者"認識心理學"文化產品"的指南。

本書對揭開人們對心理學之誤解的面紗做了很大的貢獻,讓讀者看清心理學的真面目。

作者:壹心理

入選理由:圖解心理學,輕鬆、科學、有趣,一次滿足你多個願望!《一分鐘心理學》以個體與世界的連接為線索,用生動的圖畫科普心理學知識,解讀你身邊的心理學現象,告訴你用心理學改變生活的實用方法。

這本書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將繁冗的方法立體化,使你不再為深奧的心理學知識所累,輕鬆地了解心理學,認識世界,與世界和解。

作者:歐文·亞龍

入選理由: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這是大多數人對心理學的印象。這本書將理論完美地與實例結合起來,想成為心理諮詢師的朋友,務必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作者寫給新一代治療師的信。他從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筆記中選取了85則建議,匯集了臨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觀點和技術,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治療師。

作者:羅傑斯

入選理由:在心理治療歷史上,羅傑斯是首個將自己的個案諮詢過程真實、完整地公之於眾的治療師。本書不僅呈現了10個真實案例的治療過程,同時彙編了相同和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療師對每個個案進行的分析和點評。

閱讀本書就如同親自參加10堂由羅傑斯以及眾多優秀心理治療師主持的臨床心理治療觀摩課。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可以親身體驗到影響心理治療歷史的三大流派之一"來訪者中心治療"的創始人是如何工作的。

治療師也可以通過對本書中每個案例進行句對句分析,更深入地掌握人本主義治療的技巧和理念。

這麼多的書,你喜歡哪本呢?

願你也能從中受益。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聯繫:Kelly(微信號:13662840239)

 詳情關注公眾號:心靈成長家園(xinling_JY) 

相關焦點

  • 看完這本書你就懂了
    我們本來是想,給這本書六個星期的時間,然後就放棄。」這位沒有經過正統寫作訓練的中年女作家本人覺得,能賣到5000本就很好了。取自Ins@alittlelifebook沒想到,這本書一舉成為美國2015年暢銷書裡最大的一匹黑馬!沒有任何宣傳,完完全全是因為讀者自發的口碑相傳,和書店主動的推薦。
  •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完一本書了」
    徵集報名表裡,我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上一次看完一本書是在什麼時候?最後,當然,我是按我的標準來評價,誰又規定一本書必須很深刻、寫作手法前所未有呢?如果看得很開心,或者看完想試試17分鐘內跑完5000米,這不是也挺好的嗎~@小芽自我與身體的連接,不斷向前的踏實感和向內反思相結合,個人的專注精進和與同伴一起的力量加成,大概是這些,不管是跑步還是別的,都給自己很多力量,勇氣和思考。
  • 「媽媽,什麼是死亡」看完這本書,你一定會這樣回答……
    一本0-99歲都可以讀的童話書今天向家長朋友推薦的這本書,正是一本啟蒙孩子了解死亡,認知生命的經典童話書這本書由美國插畫家, 作家娜塔莉 .巴比特所著,一經出版便被無數小朋友和家長所喜愛,在美國,幾乎沒有沒看過這本書的小朋友,它也被稱為「美國第一本生命啟蒙書」。 娜塔莉.巴比特從小愛好繪畫,在大學時期主修藝術專業,並且結識了她的丈夫。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上世紀60年代,娜塔莉決定開啟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她給她的丈夫(一位作家)提出了自己對一本童書插圖的構想。
  • 據說看完這本書,三分之一的人都辭職了 生活家
    每天背對著窗外的大好陽光,趴在電腦前感覺工作永遠幹不完。正趕上身邊一位編輯要「裸辭」去追求更好的人生,不禁想到數個星期之前,有次一起加班曾抱頭感慨:這麼忙究竟圖什麼?是啊,我們這麼年輕,總是喜歡追問人生的真諦。 最近剛做完一本書,作者在其中也問到了類似的問題。如果第二天就要離開人世,回顧一生的經歷時,我會不會無聊到滿是遺憾地死掉?
  • 見證5分鐘看完一本書的神話
    這兩種記憶力簡直有天壤之別,左腦記憶實在沒法和右腦相比。  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就是對大腦無限潛能的認識。」人的大腦的潛能是無限的,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90%都是處於休眠狀態的,即使是最聰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只使用了11%。
  • 人間失格——我並沒有看完這本書,就讓我忍不住的想發表想法
    我本想沉默不語,偷偷摸摸的看完,不讓別人發現,哦,這原來就是你,一個活生生血淋漓的你,對就是我,但我未曾在人群中哭泣,未曾面對大海嘶吼,未曾向懸崖繼續邁出腳步,是我脆弱,是我懦弱,是我軟弱……也是我不甘平凡的骨子,戰勝一次次退縮,也是我不為輸贏,也是我重頭再來,對這就是我,是我深夜的淚,是我正午時的汗
  • 被劇透也能做好朋友,這6本書哪怕被透穿也要拼死看完!
    縱然有些作者把握不住的缺點,但瑕不掩瑜,這本書還是值得讀下去的。綜上所述,我決定推薦這本書。原則上,本書將較少涉及到原著劇情,更多的是想演繹那些後續的故事。偶然發現某點的《紅纓記》,看這書名沒什麼毒點,於是點了進去試讀一番,感覺是本乾糧,所以推薦一下。又潛水多年,看別人評得也多,也給這書略作點評,並列出毒點。
  • 《腦髓地獄》這本書99%的人看不懂,卻讓宮崎駿瘋狂打Call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完有知乎用戶這樣評價《腦髓地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完;看完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懂。同一本書,為什麼有人讀起來備受折磨,有人卻愛不釋手呢?其實不怪讀者,本書確實是有些難懂。 從整體結構上看,本書雜亂無序。這部書沒有明確的章節段落劃分,也並不是一個平鋪直敘的奇異推理故事,而是以幾份已經自殺的正木博士的遺物資料展開。
  •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3個道理
    以前看《小王子》這本書,只看到了愛情的影子,如今再次重讀,才明白了扉頁上的那句話:「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一位大人」。每一個大人都經歷過童年,但是卻很少有大人記得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小孩子天真浪漫、追求溫情、盼望奇蹟,而大人死氣沉沉、利益薰心、愛慕虛榮。
  • 金樹人 樸璟淑 本-沙哈爾 這一年的20本書
    其實根本沒固定途徑,我不看榜不聽「成功人士」推薦,每本書都是偶然所得,聊天中、廣播節目裡、培訓課上、微信群裡、咖啡店、機場……而依據只有一個,興趣。好了,接著送出後面10本書。11《如是 深戲》為臺灣心理及生涯諮詢師金樹人先生所著。搜遍各大網站也未見有售,便託朋友從臺灣代買。
  • 阿衰:如何不花一分錢看完一本書?阿衰的做法是真牛
    對於熱愛讀書卻又沒錢買書的小夥伴們一直都有這麼一個煩惱,那就是如何才能不花一分錢完整地看完一本書呢?其實這在一些大的圖書館和書店都可以做到,但如果你身處於不太發達的小縣城,別說圖書館就是一個小書店都很難找到,更不要說在裡面免費看上一天的書了。
  • 聊聊十二月在看的幾本書
    除此之外,也如期看完了幾本小說和社科類讀物,有的好看的讓人放不下,當然,也有很多隻適合草草翻完直接打一星。以下就是我十二月的讀書小記,如果你恰好跟我讀了同一本書,歡迎在留言裡分享你的淚點和槽點。看完這本書,你或許就會真正理解,不是所有「自甘平庸」,都可以被簡單粗暴的等同於「不上進」。
  • 看完這本書,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腦洞
    那肯定是因為你沒看過這本書——《山海經》。一直以來《山海經》書名被世人熟知,與《周易》《皇帝內經》並稱中國上古時期三大曠世奇書,但很少有人知道內容是什麼。兒時的《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對這本書的渴望,只是我們還不太懂。後來有了陶淵明詩中的「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 看完這本書就知道了!張爸宣布:下周開診
    他表示,「國際疫情不斷發展,至今大家還看不出它發展的趨勢,所以我覺得下一階段最關鍵的一點,中國的經驗也要和國際進行交流。我最感動的是這批翻譯的人。他們以為我寫的是光,其實不完全是,我寫的是一段歷史。」這本書將成為歷史這本書最讓張文宏感動的是,「正如這本書中文版主審翁心華老師所說的,一本書算什麼?
  • 公司財報怎麼看?這本書講的挺明白~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這本書講的就是巴菲特如何利用改善後的價值投資方法,挑選出具有持續性競爭力的公司,在合適價位買入並長期持有,最終通過時間檢驗,獲得了豐厚的財富回報。 這本書發布時間比較早,2009年出版,裡面的有些觀點可能和巴菲特現在的投資情況不太一樣,比如他現在持有了他當時很嫌棄的蘋果公司,不過書裡的主要投資原則還是值得學習和參考的。
  • 近幾個月讀的八本書——十分鐘就能看完他們說的是什麼
    這似乎是吳念真做電視節目的文字稿,做這樣的節目也許更有意思。娛樂節目播完就播完了,也許製作的那些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再看。但這樣的人文節目因為每一期裡都有一種人的命運,反而能一直在念叨。很多主人公說話都很有意思,很美。比如種白菜的老先生形容自己的菜逼別的地方的更脆,更甜,就說:高冷蔬菜最好吃的時候,連舌頭都會咬掉吃下去。
  • 不看完這八本書,你想躺在床上數錢?
    雖然這本書無法指導你具體運作,但如果你懂得社會心理學,你了解群體行為和意識,那你的工作絕對事半功倍。2、《瘋傳:讓你的產品、思想、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全新修訂版)(美)喬納.伯傑著,喬迪、王晉 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6年06月 推薦指數:為什麼有些思想能瘋狂傳播?為什麼有些卻曇花一現?
  • 僅需5招,就可做到幾小時看完1本書,聽心理專家給大家出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多數人都會有這種經歷:買了本新書,本來想用心看完,但沒看幾頁就擱在一旁,不再翻閱了,很多時候,甚至要一年才能看完一本書。有心理專家提出,幾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了一本書,並且領略了其中要點,如何做到的呢?
  • 書展翻了100多本書,我給你挑出了這15本,看完購物車就滿了!文末大...
    (送起書來不含糊~)社科歷史類1、《顯微鏡下的成都》這本書站內很多讀書達人也都推薦過,囤書娘在書展上見到了真書,裝幀不錯,厚度良心,不會讓人還沒看就心生膽怯。作者王笛出生於成都,作為一名歷史學家,他曾多次以四川、成都作為主題進行過創作,除了這本《顯微鏡下的成都》我還給你推薦《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這本書也很不錯。王笛的作品的特點就是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 做個人品牌又忙又喪的時候,不如先看完這本書《個人品牌7堂課》
    正好前兩天收到朋友贈書,是秋葉大叔的《個人品牌7堂課》,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Get秋葉大叔的個人品牌7堂課,你也能成為知識型IP。《個人品牌7堂課》梳理出清晰的直播電商產業鏈,看完你就明白了:上遊重在商品化,商業供應鏈;中遊重在服務化,直播結構服務商;下遊重在直播流量,流量平臺。在知識付費撒到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得到」羅振宇。在2012年羅振宇剛開始創建邏輯思維的時候,他的夢想僅僅是給讀書人打造一個小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