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如果您喜歡,請分享給您關心的人!
近日我在公眾號裡收到了一條患者朋友的提問。
這位朋友提出的問題非常好,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在服用中藥時的憂慮。我在公眾號裡為這位朋友做了解答,不僅解除了她的焦慮,而且還得到了她如下的她回覆:「堅定了我調理身體的決心」!同時我也把解答內容的截圖發到了我的朋友圈,沒想到受到了朋友們的瘋狂點讚和評論。既然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那麼我不妨再寫篇文章,對此問題做以更深入地解答。
前幾年有一部熱播的美劇《絕命毒師》,講述了一位化學老師成功晉級為「製毒大師」的故事,該劇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評分最高的電視劇」,其不知,論起「製毒」,誰能比得上我們中醫呢?不過我在這裡講的「制」可不是製造的意思,而是制服與降服,我們,不是絕命毒師,而是「絕病毒師」!
請允許我在這裡先講個小故事。
有一天,魏文王召見神醫扁鵲,問他:「聽說你們老扁家有三兄弟,都是醫生,那麼你來說說,你們三個人裡誰的醫術最好呢?」扁鵲心想:「哎呀,老大今天心情不錯啊,怎麼突然心血來潮,問起這個問題了,我啊,得借著這個機會好好宣傳一下我們中醫的理念。」於是他微微一笑,上前躬身施禮道:「老大,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家大哥的醫術是最好的,因為他能在疾病還沒發作前,就察覺到疾病的所在,提早用藥將危險因素剷除,使人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不生病,所以他的醫術最高明,但這樣高超的醫術一般人哪能看的出來呢?所以很多人對他的醫術不以為然;我家二哥的醫術排老二,他能在疾病剛剛發作的初期,就當機立斷,用藥把病程截斷,使疾病不至於加重,但是很多人治好病後還以為自己當初得的只是小病,並不在意,還以為我家二哥只會治小病,所以他只在我們鄉裡小有名氣而已;而我的醫術則是最差的,我只能在疾病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採用放血、針刺、灌藥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才能將患者的生命暫時挽救回來,別人不僅被我的治療花樣給唬住了,還被患者起死回生了的場面給震住了,其實,他們都是些不明真相的人,僅僅是看到了表面現象而已啊!」(嫌棄字兒太小,點擊下圖可放大)
《黃帝內經》中也早有明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翻譯成現代話就是:"極為高明的醫生不屑於治療已經得的疾病,反而對防病更感興趣,就像聖明的君主一樣,總把防患戰亂的發生放在第一位。如果病到了很深的程度才去治療,人家都拿起鋤頭起義了才去治理,就像人口渴得冒煙的時候才想起去挖井,敵人都抄傢伙殺過來了才想起來去製造兵器一樣,不「歇菜」才怪,(俺們北方話,文縐縐地講就是「為時晚矣」)!」
所以,一個好的中醫,更加重視的是及早發現疾病的隱患,並採取相應措施加之治療,讓患者少生病、不生病,這就是「未病先防,未亂先治」,也就是老百姓平時所說的「調理」。
調理重要還是治療重要?我想上面囉嗦的這些話應該可以解釋得很清楚了,所以,千萬不要輕視醫生對你所做的「調理」工作,雖然有時候那看起來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好了,不說廢話了,言歸正傳,下面開始正式回答上面這位朋友的問題吧。懶了點,直接截圖粘貼過來吧。(嫌棄字兒太小,點擊下圖可放大)
所以,為了更好的「絕病」,對於藥物的「毒」,我們有辦法去「制」(制服、降服的意思),我們不是美國的「絕命毒師」,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絕病毒師」!
今後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和疑慮,都可以私信我,我會一一回復,如果您的問題具有代表性,我會以文章方式進行較為深入地探討。
我叫楊喆,一名中醫人。
如果您喜歡,請分享給您關心的人!
楊喆副主任醫師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胡永盛教授親傳弟子,並拜師小兒推拿界領軍人物王立新教授,擔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保健協會健康與養生研究分會委員,長期從事中醫臨床及科研工作,主持及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課題研究,參與編寫中醫專著,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0餘篇。善於內科常見疾病的中西醫診治,尤其擅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治。
廣東廣播電視臺107.7兆赫廣東文體頻道《健康第一》欄目特邀嘉賓。
出診地址:廣東省中醫院下塘門診部
出診時間:周一、二、四、五全天;周三下午及周六上午
夜診地址:廣東省中醫院總院
夜診時間:周四晚18:30-20:30
謝謝您的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