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存款,心中點也不慌」,可能是這樣的想法,讓更多的國人都會養成存錢的好習慣,目前國內居民的整體存款餘額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增加了8.07萬億元,可能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更多的國人開始選擇將錢存到銀行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現在有100萬的存款,在我們國家到底算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呢?其實窮人和富人是沒有標準的,窮人因為資源少,想要翻身有難度,富人就恰恰相反,這就是馬太效應,而且對於這樣的問題,每個人的看法也不一樣,畢竟判斷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其實在北上廣一線城市中,100萬的存款可能真的不算什麼,畢竟動輒單價幾萬的房價是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那麼多錢,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去購買房子呢,如果100萬在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那麼確實是有錢人,所以參照物不一樣的情況下,確實對於有錢人和窮人的判定標準也是不一樣的,不過話說回來,之前有個數據得到了充分的討論,就是我們國家居民的平均資產超過了300萬,這其中房子顯然是佔了大頭,其實國內能夠拿出100萬現金的人,真的不是很多。
截止到2019年底,我們國家的住戶存款餘額大概為82.17萬億元,人口的總數為14億,那麼平均下來的人均存款就是5.8萬元左右,那麼按照5.8萬元的梯度上漲的話,大概17年就可以存到100萬了,那麼確實可以稱作是有錢人了。根據《存款保險條例》中的數據,我們發現在銀行存款的居民中,存款金額能夠達到50萬的,佔比為0.37%,存款達到100萬以及100萬以上的,僅有0.1%,這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我們國內存款能夠達到100萬的人群,整體的基數是140萬,對於14億人口來說,基數不大。
有人說這樣的計算有失公允,其實並不盡然,數據都是很真實的,這樣的平均相對於其他算法來說也是比較有參考意義的,2019年我們國家的人均支配金額在2.6萬元左右,如果想要存到100萬,那麼就需要38年,所以不管用哪種方式,存款到100萬確實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現金流有100萬的人,真的可以算上有錢人。
如果說100萬隻是針對房產,那麼這個量級就大了,目前我們國家的城鎮居民之中,有96%的家庭是擁有住房的,人均1.5套。城鎮居民的平均資產約為317.9萬元,所以如果100萬在資產中,確實不是很多,因為現在三四線城市中的一套房產的價值可能就超過100萬了,更不用說一二線城市了,所以首先要明確的就是100萬是資產還是存款,如果說是資產,那算不上有錢人,但是如果是現金,那麼就算是有錢人了。其實這樣的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在我們國內有個奇怪的現象,越是有錢人,越喜歡和銀行貸款,但是沒錢的人就怎麼喜歡貸款,所以很多人在貸款買房之後會提前還款,這是心態問題,所以按照這樣來說,馬雲的好朋友孫正義,到底是窮人還是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