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上行駛的綿羊車款(踏板車),大多數都搭載著無極自動變速系統,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習慣了「不須換檔」的特點,讓騎乘機車這事輕鬆簡單了不少。
然而,許多摩友使用著這套變速系統,卻不了解其中的基礎機械原理。今天由YAMAHA官方影片的解說,來帶大家認識CVT無段且自動變速的基本運作方式。
不像檔車常使用的鏈條,大多數CVT則使用齒型皮帶,並以普利盤擔任原本檔車前齒盤的角色,而原本檔車的後齒盤則以有斜面設計的開閉盤與楓葉盤來代替。動力由俗稱的傳動前組(普利盤、楓葉盤等)經由齒型皮帶傳輸至傳動後組(開閉盤、離合器、碗公等)。
為了改變齒比而達到變速的功能,普利盤內有柱狀的普利珠,在普利盤接受來自引擎的帶動時,普利珠會因為轉速提升進而增加的離心力向外甩出,將普利盤向楓葉盤的方向推進,兩盤之間的距離縮短後,連帶齒型皮帶被漸漸從兩盤的軸心向外擠出,同時傳動後組與皮帶接觸面的圓縮小了,這也等於是檔車前齒加大、後齒縮小的狀態。
普利盤向楓葉盤的方向推進,兩盤之間的距離縮短後,連帶齒型皮帶被漸漸從兩盤的軸心向外擠出
以皮帶接觸面產生的圓來說,前大後小是引擎處於高轉速會有的狀態,通常時速也較高
相反的,在引擎轉速下降時,傳動前組中的普利珠因為漸漸喪失將其向外甩的離心力,位置慢慢的向曲軸「歸位」,兩盤之間的距離增加後,齒型皮帶被漸漸向兩盤的軸心內縮,同時傳動後組與皮帶接觸面的圓擴大了,這等於是檔車前齒縮小、後齒加大的狀態。
兩盤之間的距離增加後,齒型皮帶被漸漸向兩盤的軸心內縮
前小後大是引擎處於低轉速會有的狀態,通常時速也較低
看似簡單卻極為聰明的機械結構而達成毫無間隙的變速方式,以上就是關於無極變速系統的最基本認知。
大排講堂系列:用於介紹一款車型的歷史內容,包含衍變和旁支
機車檔案系列:用於介紹單獨年代車款的詳細文章,包含配置規格
大排裝備系列:如果你是個騎士的話自然會去關注,雖然很多人不愛看
改裝檔案系列:復古、性能、個性改裝\定製,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參考
大排騎行系列:騎行技術、機車配置理論知識的乾貨,真摩友參考
以上內容請在「公眾號-菜單欄」查閱
大排摩託-大排君
微信號 : superbikeschool
新浪微博:@大排摩託
B站:大排摩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