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融入了科普、環保甚至精準扶貧等概念的兒童劇,12月19日在中國兒童劇場首演。這部名為《螢火蟲姐弟歷險記》的作品,帶著奇幻的氣質和國際化的表達,營造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舞臺,將孩子們難以理解的概念融入到美麗故事和光影效果中,用當代視覺語言打造出一個現實題材兒童劇的範本。
螢火蟲,一個針尖兒大的小生命,卻能作為生態指標生物,反映一片土地的狀態;螢火蟲,一個容易消逝的小生命,卻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中頑強地生存著。中國兒藝2020年新創現實題材童話劇《螢火蟲姐弟歷險記》,通過螢火蟲小姐姐和小弟弟在城市中的冒險經歷,帶小朋友們發現那些身邊可能被忽略的生命,在共同歷險中增長知識,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學會認識生命、尊重生命。
據編劇、中國兒藝院長馮俐介紹,故事的創意來自於一則真實的新聞,湖北某地本是螢火蟲的故鄉,但當地人為擺脫貧困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致使螢火蟲大量死亡,而當地也並沒有因此而擺脫貧困。後來在一位專家的引導下,當地對環境進行了整治,大量繁殖螢火蟲,而螢火蟲作為重要的生態指標性生物,也代表著當地生態的改善,後來那個地方出產的大米被命名為「螢火蟲大米」,當地人也擺脫了貧困。這個故事給了她創作《螢火蟲姐弟歷險記》的靈感,用這樣一個歷險的故事來傳遞科普、扶貧等理念。
幾個城市裡的孩子好心地「放生」了一隻螢火蟲,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生下了寶寶,而在被汙染的城市裡,只有螢火蟲小姐姐和小弟弟僥倖活了下來。他們頑強地生存,對抗著天敵,向新的朋友回報著友愛。而「放生」了螢火蟲的孩子們從此多了一份牽掛,在尋找螢火蟲的路上,不斷認識自然,改變自己,成為了守護自然的未來主人。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主創們選擇「蹲下來看世界」,以孩子們更易接受的角度,由淺入深,以小小的螢火蟲為切入點,通過探索自然界的各種生物、法則,去傳遞保護環境、尊重生命的理念。全劇用童話的方式來講述現實題材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內容,劇中的主角是一對螢火蟲姐弟,他們由演員以擬人化的方式來扮演,經歷尋找食物、對抗螞蟻軍團、智鬥大田鼠、勇戰毒蜘蛛等一系列生存危機。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現實問題會逐漸反映出來,包括土地的汙染、光汙染、水汙染、人類對於自然認識的欠缺等等。
據悉,在排練階段,主創和演員進行了大量的採風和工作坊工作,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奇思妙想。導演毛爾南表示,前期到武漢華中農業大學進行採風時,在實驗室第一次接觸到大量的螢火蟲,當關上燈的那一刻,螢火蟲的光瞬間將黑暗的屋子變成了銀河,讓人仿佛置身在銀河之中,這種震撼也成為了後來排演的情感基點。
由於螢火蟲幼蟲只有針尖那麼大,而從它們的視角看到的世界就如同用放大鏡看一樣,於是現實中小小的動物都在舞臺上按比例被放大:田鼠有三個人那麼大,蜘蛛由十多個人操控,就連小手指蓋大小的蝸牛也變成了龐然大物。
想像力也是貫穿每一位主創創作表演過程的關鍵詞,劇組25位實力演員中,既有唐妍、劉曉明這樣的「梅花獎」得主,也有中堅力量和青年演員,他們用蓬勃的生命力營造的溫情和愛意,以及無邊無際的幻想,都是小觀眾能夠在劇場中真切感受到的。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