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新聯小學美術老師肖力強帶領學生外出採風。
地處中山市板芙鎮「邊陲」的新聯小學,是一所由三間規模較小、基礎薄弱的村辦小學合併而成的公辦鄉村小學。但就在這所學校,連城市小學中也難得一見的兒童油畫,卻在這裡悄然生根。12月9日,記者來到新聯小學採訪時發現,校內有專門的油畫展覽館名叫「星空之門」,其取名靈感來自著名畫家梵谷的作品《星空》。進入館內參觀,但見暗紅色的牆壁上,一幅幅油畫作品在明暗交織的燈光中呈現,莊重典雅。而最令人矚目的是,展品說明牌上的作者,原來是一群只有6到12歲的本校學生。
■全校僅有一位專業美術老師
「在我來到之前,學校還沒有一位專業的美術老師,學生對油畫的認識幾乎為零。」美術老師肖力強於2012年到新聯小學任教,八年過去了,如今他仍是學校裡唯一的一位專業美術老師。
學校條件有限,肖力強當初為何會選擇發展兒童油畫?「油畫是一種獨具魅力的畫種,有著與眾不同的表達形式,它的創作要經過色彩及材料認識、起稿構圖、顏色搭配、色彩塗抹刮等過程,是一項非常靈動且充滿探索趣味的藝術學習活動。」肖力強表示,油畫創作能盡情發揮兒童好玩、好表現且樂於探索的天性,有利於開發學生思維、培養藝術特長。
儘管面臨著起點低、底子薄、內生力弱等諸多問題,但學校方面一直很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油畫看似對考試成績沒有直接關聯,但在性情陶冶、思維開發上,可讓學生終生受益。」校長鄭少君表示,2012年,該校成立油畫工作室並開展油畫教學實踐,8年過去,發展喜人。
■學生藝術素養起「質變」
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展油畫教學?肖力強說,油畫成本較貴,最初師生們只能從水粉畫開始入手,就連畫布也是用紙皮之類的材料代替。「孩子們很喜歡油畫,我還記得第一次上油畫課時,就看到了他們對油畫好奇、興奮的眼神。」新聯小學油畫工作室每學期會面向全校招收新生,每周有兩次固定時間集中開展學習活動,平時美術課上也有教授基本的繪畫知識。
學校通過聘請導師、藝術顧問,與市美協、市油畫學會建立合作關係,邀請專業油畫家走進學校親自指導油畫教學、和孩子們一起在板芙水鄉寫生採風,邀請家長自願參與共同管理,並成立了教學實踐活動基地,探索出一條與新時代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農村小學美育教學模式。
優美愉悅的學習環境能使油畫教學事半功倍。在肖力強看來,新聯小學雖地處偏僻的鄉村,但從浩浩蕩蕩的西江到風光旖旎的水鄉,再到錯落有致的田園風光,當地自然資源豐富。教學實踐中,他把美術課堂與課外教學有效結合,注重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和表現創造。
「從零基礎,到現在能自己構圖、上色,甚至能用專業術語與專業藝術家交談,孩子的變化非常明顯。」每當看到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躍然紙上時,肖力強倍感欣慰。
■在孩子心中種下審美的種子
油畫的色彩,讓原本單調的校園生活豐富起來,也讓許多孩子找到了自信,如今,油畫成為新聯小學一張閃亮的名片。
「學油畫讓孩子變得更開朗自信,也拉近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學生家長盧先生說,他的孩子已連續學習油畫四年,現在畫畫已成為孩子的最大愛好,今年父親節還給他畫了一幅肖像油畫作禮物。「孩子還養成一個習慣,看到美麗的事物,就會比比劃劃加以構圖,回家再畫下來。」
「我最擅長畫風景,長大後想當一名美術老師。」站在比自己還要高半個頭的畫板面前,四年級學生蔡卓莎下筆從容。據肖力強介紹,不少學生畢業後走上藝術之路。而最讓他自豪的是,學生的作品還受到一些愛心機構的關注,獲邀參加慈善拍賣。
肖力強將八年的探索所得編寫成注重創造和觀察能力培養的新聯小學《炫彩畫意—兒童油畫創意教學》校本課程和新聯小學《用色彩畫感覺》兒童油畫作品集。
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在新聯小學的校園裡,「美」可感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