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劇照
80年代,倪萍因出演《雪城》《那五》等多部電視劇而出名,90年代初調入央視擔任主持人,主持王牌節目《綜藝大觀》,先後主持了十三屆央視春晚,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倪萍生在山東威海榮成,與唐國強、趙娜等都是青島市第三十九中學的同學,從山東藝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山東省話劇院。平日倪萍服裝素雅,不施脂粉,端莊清秀,正是這種樸素的品行,為她拓寬了藝術道路。她可以恰如其分地扮演淳樸善良的農村媳婦(《山菊花》);也可以扮演視死如歸的紅軍女團長(《祁連山的回聲》);還能勝任為國爭光的女排隊長(《中國姑娘》)……
1984年,張勇手導演《祁連山的回聲》,選定劉曉慶出任女主角,後來劉曉慶辭演,計劃被打亂,此時張勇手意外地接到倪萍打來的長途電話,她告訴導演,自己在火車上一口氣讀完劇本,特別喜歡吳團長這個角色,願意上這個戲。最終張勇手同意了倪萍的請求。攝製組兩下河西,在祁連山下風餐露宿,日夜趕拍,倪萍也吃了很多苦,但絕沒有半句怨言。
倪萍劇照
倪萍演的最有名的電視劇,一個是與馮鞏合作的《那五》,一個是知青題材的《雪城》。1988年,第六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揭曉,因為在《雪城》中成功飾演姚玉慧,倪萍獲得最佳女配角獎,成為一顆燦爛的新星。
1990年11月底,倪萍調入中央電視臺。她說:「我覺得是從天而降的機遇,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好運氣。」有許多熱心觀眾不同意她改行,因為她已有二十餘部影視劇的經驗,正是施展才能,大展宏圖的黃金時代。然而倪萍卻不這樣想,她覺得自己還是想做主持人,她說:「我仿佛走進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宏大世界,主持人的工作是一個新的藝術領域,有待開掘。過去的藝術經歷,現在的機遇,都為我做好這項工作提供了條件,只要自己勤奮向上,路總會越走越寬。」
她來到央視,尚未安定便投入了春晚的籌備工作,並擔任了《綜藝大觀》主持人。她感到壓力巨大:「每當想起有幾億觀眾在全神貫注地收看我們的節目,就覺得有一股冷風從腳底直衝腦門,責任感使我不得不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苟地做好這件事。」
倪萍主持
在央視全臺春節聯歡會上,倪萍用山東膠東方言表演的段子《天氣預報》很受歡迎。她說:「臺裡讓我表演一個節目,我拿不定主意演什麼好。演小品要有人合作,唱歌的人又太多了,想起小時候常說的順口溜,『西脖(北)風,雞(今)兒刮,明兒刮』,便自編自演了這個段子,沒想到還挺受歡迎。我是山東榮成人,說的膠東話很地道,可以張口就來。」
1994 年倪萍主持春晚,表現不盡如人意,屢屢失誤,這讓她感到非常鬱悶,其實她也有苦衷。演出前,演播現場最忙的除了總導演郎昆,便是倪萍。作為主持人,在臺上的串連詞大都由她來說,搭檔程前第一次參加春晚,相對來說肩上的擔子要輕些。
倪萍
除夕下午,馬俊仁帶著當年如日中天的「馬家軍」來到演播廳,被眾人截住,拍照、籤名,但倪萍還要馬上給他們講演出時說什麼臺詞、站在什麼位置,把她急得夠嗆。一千平方米的演播大廳還沒送上足夠的暖氣,倪萍化完了妝,穿著單薄的旗袍,先給曲雲霞、王軍霞說戲,凍得嘴唇發紫。又過了一會兒馬俊仁才殺出重圍,可他剛進入位置,又有工作人員找他籤字。倪萍火了:「這會趕著排戲,你就別湊熱鬧了!」演出前的這個小插曲,加之演出中主持人不斷變動位置,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倪萍的情緒受到影響,導致多次失誤。那也是她主持生涯最失敗的一次。
倪萍先後主持了十三屆春晚,並多次獲得星光獎最佳主持人獎,金話筒獎,證明了她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2002年,她又重返銀幕,出演楊亞洲導演的電影《美麗的大腳》,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主持人的歷練,讓她的表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何玉新)
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