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由華人用非洲斯瓦希裡語寫的歌,就是《文明》遊戲的寫照...

2021-01-09 遊研社

一名美國華裔,用非洲的斯瓦西裡語寫了一首歌,歌詞是基督教祈禱詞。

上周,美國達人秀第十三季的舞臺上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嘉賓。這支由145位,年齡在18-88歲的成員組成的天使之城合唱團一齊上臺,用來自非洲的斯瓦希裡語演唱了《文明4》的主題曲:《Baba Yetu》,贏得了嘉賓和全場觀眾的歡呼。

在我社微博上,很多粉絲留言說聽不懂幾位嘉賓的點評和歌詞大意,我們特意把這段視頻翻譯了出來。

對於玩過文明系列的粉絲來講,這首朗朗上口的主題曲早就已經隨著遊戲深入人心。但是對於不玩這個遊戲的人來說,這首歌同樣也有意義,因為這首歌本身就是「文明」這個詞的真實寫照:

《Baba Yetu》(我們的父)這首歌曲的來源是非洲東岸的斯瓦西裡人的祈禱歌,演唱歌詞使用的也是斯瓦希裡語,歌詞內容取自基督耶穌的《馬太福音》中的《主禱文》,編曲則是美籍華裔作曲家田志仁。

在2011年的第53屆格萊美頒獎禮上,這首歌兩次登上領獎臺,拿下「最佳伴唱器樂編曲」獎和「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專輯《呼喚黎明》的主打歌即《Baba Yetu》),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由遊戲原聲音樂拿下這個象徵全球音樂節最高榮譽的獎項。

正是這種多民族,多文化之間的融合和跨界合作,讓這首歌本身的意義得到了極大的拓展,這也正是「文明」這個詞背後的真正含義。當然,想要被廣大聽眾、玩家和藝術家認可,光有這層文化背景也是不夠的,單純從曲調的編排和演唱上來講,這首歌也是非常好聽的。這其中當然少不了華裔作曲家田志仁的功勞。

田志仁的老家在中國香港,但他本人出生在美國加州,長大後曾在史丹福大學求學,之後一直接受音樂方面的科班教育。像這樣傳統的音樂人,似乎很難跟電子遊戲打上交道,但就是這段在斯坦福求學的經歷,讓他結識了室友Soren Johnson(瑟倫·詹森)。

瑟倫·詹森

詹森在學校學習的是計算機編程,畢業後他受聘於Firaxis Games工作室,開始負責製作文明系列遊戲。到了《文明4》的時候,詹森已經是這個項目的首席設計師了。田志仁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

「當時詹森找了一些我以前創作的舊歌曲——一些非洲風的和聲音樂——放到了遊戲Demo中作為菜單的背景音樂,他的團隊聽過之後都非常喜歡,於是他便來找我,問能不能給遊戲創作一些新的東西,於是便有了後來這首《Baba Yetu》。」

《文明4》片頭動畫

這也是田志仁第一次為遊戲創作主題曲。可能有不少人會好奇,學音樂的為什麼會和學編程的人成為室友?田志仁說這可能就是「緣分」,似乎「文明交匯」的概念從那一刻起就開始在他的經歷上顯現出來。

《Baba Yetu》和《文明4》一經公布,很快就在遊戲圈裡引起關注,當時有超過20多位遊戲評論家在IGN和Gamespy上對這首歌展開討論。

在遊戲圈外,《Baba Yetu》也非常受歡迎,這首歌隨著眾多合唱團和藝術家的腳步,走上了世界舞臺。在這次登上美國達人秀的舞臺前,它還在世界知名的卡內基音樂廳,甘迺迪中心,杜拜音樂噴泉,甚至是在E3和VGL的舞臺上被人奏響。2012年第76屆聯合國大會的開幕式上,《Baba Yetu》作為其新年音樂會的一部分也在現場進行了表演。

《Baba Yetu》被收錄在一張名為《呼喚黎明》的專輯中,這張專輯收錄了12首歌,涵蓋了漢語、希伯來語、斯瓦希裡語、日語等12種語言,各自代表了它們背後的文化含義。田志仁認為「這張音樂專輯和『文明』系列遊戲一樣,試圖將不同文化與歷史串聯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音樂形式的文明(指遊戲)。」

到了2016年,田志仁又受製作組邀請,開始為《文明6》創作主題曲。為了尋找靈感,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用鋼琴進行即興編排,最後創作出了有16個小節的主旋律。他給這段旋律起了個義大利語的名字《Songo Di Volare》(飛行之夢),歌詞改編自達文西在創作人類第一架飛行器時候的說明。這就是後來我們在《文明6》的片頭動畫和主菜單裡聽到的音樂。

「像鳥一樣,飛向太空」

相比於上一次的創作,這兩首主題歌都是比較歡快的節奏,同時不乏氣勢磅礴的和聲和高潮。田志仁把這種表現形式看作是文明進程的一種表現,自古以來,能在天空中翱翔就是人類的夢想,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文明的進化,這個夢想最終得以實現,並進化到飛向更遙遠,更高層次的空間,這在「文明」系列遊戲中一直都有所體現。

「探索的本質,即是開拓新疆域,這是一種物質上的探索,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和哲學上的進步,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田志仁即是這樣解釋這首歌的主題的。

2016年底,田志仁作為指揮,攜手皇家愛樂樂團和天使之城合唱團在倫敦卡多根音樂廳舉行了全球首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當時的視頻錄像感受一下,不知道聽到這首歌會不會讓你聯想到玩《文明6》時候的畫面:

視頻地址>>>> https://v.qq.com/x/page/y0741td19hx.html

在談到自己的音樂創作時,田志仁說:「創作音樂,可以保守,也可以很大膽。這種說法一點都不為過,而我從來不打安全牌……有人喜歡我的音樂,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愛上我的音樂,成為我的支持者。當別人不請自來主動給你提出建議時,你就會知道自己弄對方向了。」

至於能否在有生之年再拿一次格萊美,電影配樂,遊戲主題曲,或者是什麼其他形式的創作並不重要,「當機會出現時,我一定會抓住他的。」

相關焦點

  • 這群美國大學生跑去非洲跟土著唱了一首華人寫的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在一起,也許帶來的是微小的愛,但對一些非洲孤兒來說,種下的是新的希望。這首歌裡,你能感受到從每一個人精神裡傳遞出的歡樂和光明。《Baba Yetu》這首濃厚非洲風情的歌曲,來源於非洲東部斯瓦西裡語(Swahili)祈禱歌,意為「我們的父親」,《獅子王》裡那句著名的「Hakuna Matata」,就是斯瓦西裡語。
  • 斯瓦希裡語主禱文讚美之聲在美國達人秀響徹天際
    來自美國華人作曲家田志仁(Christopher Tin)的2006年傑出之作——《 Baba Yetu 》正是這首曲子的名字,它在非洲斯瓦希裡語中代表著 「我們的天父」,這並不是偶然,因為整首歌的歌詞都是來自《聖經》中的主禱文
  • 《獅子王》小王子為啥叫辛巴,到非洲來揭秘真相
    終於有一天,我對李老師說,我要寫一篇斯瓦希裡語的文章。李老師馬上熱烈鼓掌,表示歡迎。她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向國人推廣斯瓦希裡語,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非洲;同時向非洲朋友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促進中非文化交流。班圖語與外來語的疊加東非國家部族部落眾多,大都有各自的語言,那麼在坦尚尼亞地位猶如普通話一樣的斯瓦希裡語,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傳播的呢?
  • 夜讀 | 聽著黃家駒唱給非洲的歌《Amani 》,今夜無夢到非洲
    這些字母正是來自東非的一種語言斯瓦希裡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和平啊,我們愛你。當他看到,一邊是美麗的東非大草原一邊卻是遍地饑荒與疾病戰爭與和平在鬥爭,壓迫與自由在對抗孩子清澈無辜的眼睛,讓他的心為之一顫黃家駒連忙問身邊的翻譯「和平」「愛」當地話怎麼說,不到十分鐘黃家駒便創作出了這首歌的副歌就是歌中黃家駒和孩子們不停呼喚的這一句AMANI NAKUPENDA
  • Jambo(你好),斯瓦希裡語
    有一門語言它是非盟的工作語言更是非盟工作語言中唯一的非洲本土語言它還是坦尚尼亞的唯一官方語言肯亞和剛果(金)的官方語言之一有1億多人口都在使用這種語言它就是斯瓦希裡語斯瓦希裡語版《西遊記》片段視頻來源:CCTV4
  • 輕易別玩他配樂的遊戲,一不小心就淚流滿面了
    假如世界音樂菌不說,你可能不會聯想到,這也是一首遊戲的配樂。這首作品,名叫《Sogno di Volare(飛翔之夢)》,出自遊戲《文明6:眾神與國王》,視頻中由著名的華裔作曲家Christopher Tin(田志仁)作曲並指揮。整首作品的曲式厚重絢麗,外加人聲主旋律形成排山倒海的衝擊力,激昂澎湃之餘,又教人淚流滿面。
  • 非洲有上百萬華人,為何不願回國?當地華人:我們在非洲很享福
    但是,還有一句老話叫做:"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用在非洲大陸上的同胞們非常適合。在貧窮的非洲大地上,有上百萬華人,他們在那裡生根發芽,娶妻生子,不願回國,為什麼呢?只因他們覺得在非洲生活得很好、很享福,一旦回到中國,就只能過苦日子了。
  • 美歌曲煽動「搶劫華人」事件愈演愈烈,小夥伴寫歌反擊……
    美歌曲煽動「搶劫華人」事件愈演愈烈,不僅有3萬多美籍華人請願白宮請求禁播,國內的歌手小夥伴們也拿起武器,創作了一首HIPHOP音樂進行反擊。前幾天,我們曾報導關於美國非洲裔饒舌歌手YG在視頻網站YouTube發布嘻哈歌曲<MeetThe Flockers>(遇見劫匪),歌詞煽動搶劫華人的事件。雖然很多華人自發前往YouTube舉報、請願,但該音樂MV目前依然沒有下架。
  • 鄧紫棋:四年前寫的歌,怎麼莫名其妙又紅了?
    它就是由鄧紫棋作詞、作曲、演唱的《來自天堂的魔鬼》,這首歌最開始發布的時候是2015年11月5日,收錄於專輯《新的心跳》。搖滾、流行的風格,情感強烈,曲風多變,用「魔鬼」來形容還真是貼切,第一次聽到這首歌,要不是別人提醒,還真聽不出來這是2015年的歌曲。
  • 美歌手寫歌鼓動搶劫華人:他們有錢且不存銀行 引發眾怒
    一首由美國非洲裔嘻哈歌手YG創作的嘻哈歌曲正在美國和加拿大華人圈內引發憤怒。報導稱,在這段音樂視頻中,非洲裔饒舌歌手YG開頭唱到,「首先,你找到一個華人社區的房子,因為他們不相信銀行帳戶」,然後,你找到幾個幫手——有人開車接應,有人去按門鈴,還要有人膽大,不惜一切去搶……停車、觀望、按響門鈴,確保沒有人在家,遊戲開始了。在音樂視頻中,兩名歹徒進門時,鏡頭定格在一張華人四口之家的全家福上。
  • 這首歌更香!《失戀陣線聯盟》非洲鼓教學
    很多同學都是通過某一到兩首歌曲接觸非洲鼓,從而喜歡上非洲鼓,想要學好非洲鼓。這兩首歌曲大概率是《小寶貝》《一瞬間》,大概率知道的地方是麗江、鳳凰、陽朔等古城旅遊街區。如果不是這兩首歌曲,非洲鼓還只是一個背景板的存在。邊唱邊演奏,那是屬于吉他的專利。非洲鼓?不存在的。
  • 美國百老匯音樂劇歷史上四個首創在洛杉磯由華人實現
    這場音樂劇的公演將打破美國百老匯音樂劇歷史上的多項紀錄,呈現四個首創: 第一個首創:華人作曲全場百老匯音樂劇美國百老匯的音樂劇的音樂作曲一直由西裔人士(尤其是美國猶太人)壟斷。《Tenor By Night 男高音之夢》全場作曲由美籍華人喬欣(James Chiao)執筆完成,是一個百老匯音樂歷史上的創舉。
  • 天性樂觀,卻多災多難的非洲黑人文明
    考古發現,古埃及第一王朝法老納爾美爾和第三王朝法老左塞都是典型的尼格羅人,也就是黑人。那麼,很有可能燦爛的埃及文明就是由黑人創造的。 公元前3000年,非洲大陸的撒哈拉地區日趨乾旱,逐漸沙漠化,浩瀚的沙海向東西延伸,將非洲大陸劃分成了南北兩部分。
  • 第一首歌頌毛澤東的歌是誰寫的?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一提大家就會想到這一句。但大家很少知道,《東方紅》其實是1943年以後才出現的,甚至直至1944年、1945年,這首歌才在全黨全軍廣泛唱起來。為什麼在1943年以前沒有這首歌?因為歌唱某一個領袖個人的現象,始自1943年、1944年。這裡面的歷史背景是「延安整風」。
  • 世界上最好的合唱團,一首歌把你帶到非洲去!
    僅用一首歌就能把觀眾帶到非洲去,這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合唱團的實力!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斯泰倫博斯大學合唱團演唱的《Baba yetu》吧! 在這個表演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傳統的合唱表演的嚴肅,他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輕快的歌聲與表情,讓人們感受到了南非的原始文明,在歌聲中,把一副歷史畫面徐徐展開的人們眼前。
  • 劉德華寫了100首歌,除了《冰雨》,別的都被他罵得一文不值
    溫金龍梅豔芳的《床前明月光》當年就是請的溫金龍用二胡伴奏的。怎麼樣,夠牛了吧。可是,溫金龍說:「劉德華,我早就聽說你多才多藝,不相信,所以今天專程來看看。現在我信了。」很多人都知道劉德華是影視歌三棲巨星、書法家,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是個填詞的高手。
  • 劉德華的坎坷人生,「笨小孩」這首歌是他的人生寫照
    可是在這閃閃發亮的光環之下,又有誰是真正的懂他,學習到他的精神呢? 《笨小孩》這首歌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這首歌是在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推出的,歌曲裡面的詞是他本人填的,述說了他一直以來的心酸的回憶,這就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裡面歌詞講述的是在貧窮環境長大的孩子,發憤圖強,不懼辛苦一路拼搏的故事。
  • 他出生於廣州,一生寫了兩千多首歌,他是真正的廣州驕傲!
    黃霑不僅創作了這首歌,還用他那獨特的煙嗓子親自詮釋了這首歌。這首歌的歌詞相當精彩,「海底隧道,天后廟道,皇后大道,羅便臣道,馬頭圍道,牛頭角道,金馬倫道,銅鑼灣道。條條大道條條系路,哈 我自求我道。」當一個個人們熟悉的香港街道名在歌中被串在一起,一種後現代主義的氣息和借古諷今的趣味便油然而生。在Rap音樂尚未風行的當年,它的出現無疑具有啟蒙的意義。
  • 非洲小夥苦尋已故母親最愛中文歌20年
    這是一對臺灣情侶在南非旅行時碰到的奇遇。 今日,據新浪官方微博消息,1993年,一個非洲小夥與母親得到了一盤磁帶,裡面有一首中文歌是他母親生前的最愛。後來他母親去世,他想找到這首歌,卻找了二十年沒有結果。終於有一天遇到了一對情侶,才知道那首歌是羅大佑的《戀曲1990》,想不到,這首歌讓這位外國友人找了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