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半年,往往都是熱鬧的,各大平臺衛視爭相推出自己精心準備的觀劇片單,為下半年各大熱劇的播出轟轟烈烈拉開了序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如果我們細心研究一下這些劇,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間,平臺重磅推出的劇中,由網文IP改編成的,竟已經佔了百分之九十的江山。
上面是優酷2020年部分片單,圖中一共有十部電視劇或網劇中,其中有八部都是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的,《琉璃》改編自《琉璃美人煞》、《天涯客》改編自同名小說《天涯客》、《大唐明月》改編自同名小說《大唐明月》.
除了優酷,縱觀其他視頻平臺,精心打磨宣傳的劇,幾乎亦全部是網文IP。
圖中四部劇,全部出自網文IP。
由此可見,在今天,網文影視化是極其盛行的,網絡文學似乎已經成為了電視劇挑選好「劇本」的溫床。
那麼,在網文改編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不妨復盤一下網文影視化這條路的曲折發展,看看網文改編是如何從漫罵到盛行的,而這些又體現了什麼?
第一個將網文影視化推向風浪的,是由南派三叔所寫的,改編成同名網劇的《盜墓筆記》。
《盜墓筆記》第一部改編網劇開播於2015年,拉開了網文大IP改編的序幕,獲得了極其大的成功。
原著自帶大量書粉,開播就引起了該播出平臺「充會員」觀看的高潮,打破了會員量的記錄,觀看搜索量一度讓平臺伺服器癱瘓.
但是伴隨這些的,是書粉、劇粉、網友對作者的無盡漫罵。
「你失去了寫作的初心!」
「你就是個商人!」
「怎麼能改編成這樣,這根本不是原著的劇情啊。」
.
但是因為收視率的再創新高、自帶的原著粉以及我國網絡文學的繁榮等。這些無法不吸引市場的目光。因此,從《盜墓筆記》始,我國網文IP影視化在罵聲中起航。
《擇天記》、《翻譯官》、《花千骨》、《錦繡未央》、《不負如來不負卿》.
網文IP影視化的電視劇或網劇均收穫了不菲的收視率,但與此同時所吸引的罵聲,多是由作者來背負了起來。
因為在當時,好像是作者的初心變了,才會去賣書來賺錢。
現在看來,這其中未嘗沒有各方面的不足,和網文IP影視化的不成熟,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就出現了網文影視化的例子,但是在2015年,才有了「IP」這個詞的出現。
網文發表網站與版權購買方的協商、作者對網文改編的話語權、作者的版權保護、怎麼才能讓原著粉在前期自願宣傳.在2015年的市場,這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道阻且長。
直至2018年,《鎮魂》橫空出世,《鎮魂》改編自pirest同名小說《鎮魂》,自18年優酷開播以來,便以兇悍的姿勢吸引了2018年大量觀眾的視線,直接造就了到如今還是頂流的朱一龍,和白宇等一眾優秀演員。
在《鎮魂》大火的同時,我們去尋找,好像發現對作者的罵聲「銷聲匿跡」了,甚至是在大結局後,原著作者因為寫了番外來安撫劇粉意難平而收穫了一大片讚揚。
也是從《鎮魂》之後,網文影視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盛行,但是和15年不同的是,大家的評價變了。
「我喜歡的作者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她賺了錢就可以專心寫更多好的作品了!」
「版權賣不賣也不是作者說了算。」
「我喜歡作者的書什麼時候改編成電視劇!」
.
網友們的言論往往能映射出一些什麼,從漫罵到盛行,從2015到2020,無數優秀的網文變成了電視劇或者網劇,觀眾與網友巨大態度的轉變下,我們會發現,各個方面的成熟。
市場的成熟和前幾年積累的經驗,使之影視公司對網文影視化更加得心應手,不會在出現低級錯誤引發書粉不滿。
版權知識的普及使觀眾更加清楚深刻的明白了作者與電視劇的關係,明白了網文發布的平臺方對版權有著更大的話語權。
優秀的網文影視化案例使觀眾對網文影視化的接受度變高了,也慢慢對網文影視化有了期待感。
大的網文發表平臺有了影視專區。
我們作為旁觀者復盤了網文影視化改編之路,不做褒貶,只懷期盼。
2020馬上過去,即將來臨的2021在追劇片單中這麼多劇的圍繞下又使人多了一絲期待。
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畢竟光與影的故事,是讓美好也會發光,點亮每一次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