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影視化,從漫罵到盛行,用了幾年?

2021-02-21 優酷人文

每到下半年,往往都是熱鬧的,各大平臺衛視爭相推出自己精心準備的觀劇片單,為下半年各大熱劇的播出轟轟烈烈拉開了序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如果我們細心研究一下這些劇,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間,平臺重磅推出的劇中,由網文IP改編成的,竟已經佔了百分之九十的江山。

上面是優酷2020年部分片單,圖中一共有十部電視劇或網劇中,其中有八部都是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的,《琉璃》改編自《琉璃美人煞》、《天涯客》改編自同名小說《天涯客》、《大唐明月》改編自同名小說《大唐明月》.

除了優酷,縱觀其他視頻平臺,精心打磨宣傳的劇,幾乎亦全部是網文IP。

圖中四部劇,全部出自網文IP。

由此可見,在今天,網文影視化是極其盛行的,網絡文學似乎已經成為了電視劇挑選好「劇本」的溫床。

那麼,在網文改編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不妨復盤一下網文影視化這條路的曲折發展,看看網文改編是如何從漫罵到盛行的,而這些又體現了什麼?

第一個將網文影視化推向風浪的,是由南派三叔所寫的,改編成同名網劇的《盜墓筆記》。

《盜墓筆記》第一部改編網劇開播於2015年,拉開了網文大IP改編的序幕,獲得了極其大的成功。

原著自帶大量書粉,開播就引起了該播出平臺「充會員」觀看的高潮,打破了會員量的記錄,觀看搜索量一度讓平臺伺服器癱瘓.

但是伴隨這些的,是書粉、劇粉、網友對作者的無盡漫罵

「你失去了寫作的初心!」

「你就是個商人!」

「怎麼能改編成這樣,這根本不是原著的劇情啊。」

.

但是因為收視率的再創新高、自帶的原著粉以及我國網絡文學的繁榮等。這些無法不吸引市場的目光。因此,從《盜墓筆記》始,我國網文IP影視化在罵聲中起航。

《擇天記》、《翻譯官》、《花千骨》、《錦繡未央》、《不負如來不負卿》.

網文IP影視化的電視劇或網劇均收穫了不菲的收視率,但與此同時所吸引的罵聲,多是由作者來背負了起來。

因為在當時,好像是作者的初心變了,才會去賣書來賺錢。

現在看來,這其中未嘗沒有各方面的不足,和網文IP影視化的不成熟,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就出現了網文影視化的例子,但是在2015年,才有了「IP」這個詞的出現。

網文發表網站與版權購買方的協商、作者對網文改編的話語權、作者的版權保護、怎麼才能讓原著粉在前期自願宣傳.在2015年的市場,這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道阻且長。

直至2018年,《鎮魂》橫空出世,《鎮魂》改編自pirest同名小說《鎮魂》,自18年優酷開播以來,便以兇悍的姿勢吸引了2018年大量觀眾的視線,直接造就了到如今還是頂流的朱一龍,和白宇等一眾優秀演員。

在《鎮魂》大火的同時,我們去尋找,好像發現對作者的罵聲「銷聲匿跡」了,甚至是在大結局後,原著作者因為寫了番外來安撫劇粉意難平而收穫了一大片讚揚。

也是從《鎮魂》之後,網文影視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盛行,但是和15年不同的是,大家的評價變了。

「我喜歡的作者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她賺了錢就可以專心寫更多好的作品了!」

「版權賣不賣也不是作者說了算。」

「我喜歡作者的書什麼時候改編成電視劇!」

.

網友們的言論往往能映射出一些什麼,從漫罵到盛行,從2015到2020,無數優秀的網文變成了電視劇或者網劇,觀眾與網友巨大態度的轉變下,我們會發現,各個方面的成熟

市場的成熟和前幾年積累的經驗,使之影視公司對網文影視化更加得心應手,不會在出現低級錯誤引發書粉不滿。

版權知識的普及使觀眾更加清楚深刻的明白了作者與電視劇的關係,明白了網文發布的平臺方對版權有著更大的話語權。

優秀的網文影視化案例使觀眾對網文影視化的接受度變高了,也慢慢對網文影視化有了期待感。

大的網文發表平臺有了影視專區。

我們作為旁觀者復盤了網文影視化改編之路,不做褒貶,只懷期盼

2020馬上過去,即將來臨的2021在追劇片單中這麼多劇的圍繞下又使人多了一絲期待。

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畢竟光與影的故事,是讓美好也會發光,點亮每一次的陪伴。

相關焦點

  • 在《慶餘年》《詭秘之主》裡,讀懂網文影視化的過去與未來
    01 國民級作品的「基因編碼」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風潮興起後,經歷過一個從「高潮到低谷,再到高潮」的發展階段。最開始,網文改編作品特殊的影像風格和表達體系,讓它迅速突破了傳統影視內容的包圍圈,成為新秀,2016年全年IP改編劇播出數量為55部。後隨著「IP+流量」模式的興起,不少網文改編陷入「形式主義」,這一模式也逐漸失靈,諸多大IP改編作品頻頻折戟。
  • 在《慶餘年》《詭秘之主》裡,讀懂網文影視化的過去與未來|海南島...
    國民級作品的「基因編碼」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風潮興起後,經歷過一個從「高潮到低谷,再到高潮」的發展階段。最開始,網文改編作品特殊的影像風格和表達體系,讓它迅速突破了傳統影視內容的包圍圈,成為新秀,2016年全年IP改編劇播出數量為55部。
  • 「有翡」、「慶餘年2」熱度爆棚,網文影視化改編為何總能吸引用戶?
    但比較可惜的是,由於製作周期的問題,改劇上映大概率要等到2022年。但自從消息公布了之後,網友們的熱情已經被點燃,紛紛開始在網絡上討論《慶餘年2》的相關內容。在如今的影視市場,網文的影視化改編儼然已經成為行業主流。《微微一笑很傾城》、《青雲志》、《鬥破蒼穹》、《琅琊榜》、《陳情令》...一系列改編自網文IP的作品殺入影視市場,並且收穫了不俗的成績。
  • 《琉璃》《都挺好》《慶餘年》幾大共同點,讓影視化改編更容易紅
    四年前我曾在天涯開貼聊過網文(雖然坑掉了),這四年間,又有無數知名不知名的IP在影視行業的大風口裡影視化,有的爆火,有的沉寂,還有的撲得轟轟烈烈。拋開嚴肅文學不提,這幾年IP改編的重災區,網文也好,純出版小說也好,都是「通俗小說」的範疇,說白點,是大眾讀來娛樂的。從誕生那天起,通俗小說的基礎評判標準,就是你有沒有寫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 八本宣布影視化的網文神作,本本巔峰難以超越,你看過其中幾本?
    醉意十足的小傢伙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言語裡的漏洞。「你是幾級?」「沒級?"仁"那東夷城練四顧劍的白痴幾級?「也沒級?"「京都那誰誰誰的師叔葉流雲是幾級?」瞎子五竹的手正緩緩而又堅定地切著蘿蔔絲兒,他下刀很快,但刀刃卻是剛一一觸木板便會收回,精確到一種十分恐怖的地步,而切出來的蘿蔔絲都像是用工具量過的一樣粗細,不差分毫,晶瑩一片碼在案板之上,十分美麗。五竹抬起頭來,略略遲疑了一下, 走到範閒的身邊,將手中的菜刀塞進他的手裡。
  • 「網文IP x影視劇」「躍質提價」 |直擊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起伏:2021將迎來第二次井噴 首先,我們可以先回顧下網文IP影視化的發展史。步入21世紀,改編自同名網文IP的電影《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國內公映,拉起了網文IP影視化的序幕,經過20年的發展,網文IP逐漸成為了劇集領域的主要素材庫,其中有幾個關鍵的節點。
  • 愛奇藝文學雲騰計劃:批量製造網文大神,文學影視全鏈路互驅
    可回溯它們由小說到影視劇的過程,發現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大多數網文IP需要5-10年的時間才能「修得正果」。以全球知名的《哈利·波特》系列為例,影視劇和小說之間形成一種「互推」機制。小說給電影「攢人氣」,電影為新小說「奠基礎」。想要實現「哈利·波特效應」,需要一個更為成熟的網文IP影視聯動生態體系。
  • 「月關年」13部作品影視化 「不安分」的歷史網文大神憑什麼玩轉IP多元跨界
    在IP高熱不下、全產業鏈式開發盛行的當下,月關也在自己「涉網」10周年後再次爆發。2017年,他共有13部作品涉及影視化——與樂視合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錦衣夜行》已經拍攝完成,擇期上映;《夜天子》、《步步生蓮》、《醉枕江山》正在籌拍中,至少兩部將於今年開拍;新創作的中篇小說《古劍屠魔錄》、《秦墟之祖龍十二金人》、《龍王傳說》,還有與天使奧斯卡合著的《少年錦衣行》目前已進入電影
  • 想出圈,先閹割——耽美小說的影視化之路
    近年來網絡小說的影視化已成熱潮,尤其是《鎮魂》《陳情令》等耽改劇的爆紅不僅讓演員名利雙收躋身行業頂流,線下收入破兩億的巨大利潤更是讓製片方嘗到了甜頭。有消息稱,2020年已經殺青和備案的耽改劇已有59部之多。耽改劇為什麼這麼流行?首先當然依託於龐大的受眾基礎。
  • 亂世狂刀 高考狀元到網文「大神」
    從眾人仰望的縣高考狀元到網絡小說作家,回望這十五年,酸甜苦辣交織。如今,再回想起2010年夏天,趴在出租屋裡用一個舊筆記本開始動筆寫作的情景,他這樣描述:從一個憧憬未來生活的少年郎,變成了結婚多年的大叔,五本書一千七百多萬字,我從未想過,自己能寫這麼長的時間。
  • 網絡作家亂世狂刀:我從身體的每個角落和靈魂深處,都由衷的感謝網文
    ,沒有網文,他們將會窮困潦倒,就算不淪落到社會最底層,也會失意悶悶而活。如今,再回想起2010年夏天,趴在出租屋裡用一本舊筆記本開始動筆寫作的情景,他詩意地描述道:「從一個憧憬未來生活的少年郎,變成了結婚六年的大叔,五本書一千七百多萬字,我從未想過,自己能寫這麼長的時間。」
  • 專訪網絡作家亂世狂刀|我從身體的每個角落和靈魂深處,都由衷的感謝網文
    」的話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網文,他們將會窮困潦倒,就算不淪落到社會最底層,也會失意悶悶而活。亂世狂刀跟記者解釋,如果是外站的作者就不是縱橫的作者,用同樣的書名就會涉及到侵權,「就像商標一樣,人家已經先搶註了,已經公開發表了,你再寫就有點侵權; 此外,如果起同樣的名字,讀者去搜索這本書的時候,可能就搜索出來連結會是別人的書,這樣不太好。」
  • 《錦繡未央》原著涉嫌抄襲209部小說,抄襲網文頻頻拍成劇背後誰該背鍋?
    與其他被曝出原著抄襲的熱門影視劇相比,《錦繡未央》原著《庶女有毒》「抄襲門」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3月。但當時此事影響僅限於網文圈內。一位業內編輯向數娛夢工廠表示,網文抄襲現象天然存在,因為個人創作的環境不可控,為了網文連載不間斷,誕生了寫手這個產業鏈, 2013年這個產業鏈就很成熟了,1000字/10元收一批小白文,穿插到文章中,並且這些寫手同時將這一段賣給多個作家,因此抄襲現象就很普遍了。該編輯指出,一般情況下,網站會給站內作家提供軟福利和硬福利,前者是編輯指導,後者是推薦位資源。
  • 網文抄襲案判了!這瓜我可以吃到明年!
    蕭如瑟於2017年6月正式發表博文,申明啟動維權的法律程序。2019年5月31日,蕭如瑟在微博發出瀟湘冬兒《斛珠夫人》訴《楚喬傳》侵權案件的一審判決,判決認定抄襲成立,瀟湘冬兒需向蕭如瑟道歉並經濟賠償5萬元。2020年6月12日,蕭如瑟的代理律師在微博發文表示,《斛珠夫人》訴《楚喬傳》侵權案件收到二審判決,維持一審。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網文改編成為爆款的關鍵在哪?
    《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從已經播出的劇集看,這部電視劇演員表演精湛、臺詞典雅奧美,服裝精美還原度高以及堪稱電影級的畫面讓這部「裸播」的電視劇一經播出豆瓣評分就衝到了8.7分,這也是上半年少有的評分不錯的電視劇之一。《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是繼《古董局中局》之後馬伯庸被改編的第二部作品。
  • 他們的憎恨和漫罵是我的一道下酒菜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了,我準備用一首詩來給這一年壓軸。2020,被時代周刊打了一把大紅叉的一年,這一年,太多天災人禍,特別是使將近9千萬人確診的疫情現在還一副沒完沒了的架式不何時是一個盡頭,但願2021年,一切都慢慢好起來。向2020年所有死於非命的人們致哀,願你們安息!
  • 雖主攻下沉市場,但免費閱讀APP們成不了網文拼多多
    首先,免費小說平臺的每日任務十分繁多,拿番茄小說舉例:平臺上包含每日籤到、看推薦書、閱讀時長等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務高達15個,但通過這些任務領取到的金幣可以直接轉化為現金,並提現出來。然而做任務提現的金額卻十分低廉,將一天的所有任務全都完成,至少需要堅持閱讀三個小時,看上百個廣告,能提現的金額僅為幾毛到一塊不等。
  • 多名知名編劇集聚一堂探討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
    當天,活動對話審片專家、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行業專家,以對談促交流,共同探究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價值和規律,將結集成為《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白皮書,作為網絡視聽研究的意向有益嘗試,共同助力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 漫罵的專用梗了解一下
    漫罵的專用梗了解一下時間:2020-06-13 19:58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籃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漫罵的專用梗了解一下 籃子是一句東北的罵人的話,也可以寫作為:卵子。讀音:藍(三聲)子(輕聲)。籃子,也就是睪丸。 歷來是罵人的比喻對象,睪丸,更是見不得人的東西。
  • 網文動漫化的「杭州速度」:超級IP的必經之路
    從網文到動漫,這條IP改編之路走得如此順暢,源於杭州兩「手」都握著的資源與底氣:2017年,白馬湖畔建立起國內第一個「中國網絡作家村」,這是首次從政府角度出發,給予網絡文學發展實質性的鼓勵與扶持;至於杭州對動漫產業的「瞄準」,就更早了——從2005年積極取得「中國國際動漫節」的舉辦權,「動漫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