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真實還原了一群籤證官的經歷。《最後一張籤證》根據1938年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籤證官的事跡改編而成。這位籤證官叫何鳳山,1939-1940年間,在猶太人被德國納粹迫害的特殊時期,擔任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俞健萌副會長對何鳳山的傳奇人生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此次傳記文學公眾號特別推出俞健萌先生對《我的父親是沒留下名單的「中國辛德勒」》一文的點評,此篇點評亦收錄在《偉大史詩 鐵血長歌》中,歡迎讀者品鑑。
何鳳山在維也納任職時與德國佔領軍合影
何鳳山和二戰時期的「生命籤證」
--《我的父親是沒留下名單的「中國辛德勒」》評鑑
何曼禮:《我的父親是沒留下名單的「中國辛德勒」》,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刊發,2015年發表。
[作者簡介]
何曼禮 美籍華人,傳主、民國時期的老外交官何鳳山博士的嫡女,祖籍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現居美國緬因州。何女士早年曾任美國《波士頓環球時報》記者,現為《中國日報》特聘的外國專家。
[作品簡介]
《我的父親是沒留下名單的「中國辛德勒」》是前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記者何曼禮女士以回憶錄體裁表達其父親、老外交官何鳳山的傳記文學作品,素材源於傳主何鳳山的自傳體回憶錄《我的外交官生涯四十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版)和作者對父親生前的所見所聞。該作品最珍貴价值在於其展示了近年來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史研究過程中被發現的一段幾乎被歲月浮塵所封秘的;感人至深的真實「鮮材」,解答了「二戰」中歐洲猶太人在陷於「納粹」虐境而攀上救命「方舟」的史跡。故作品以其獨到的史實性和豐富的感召力先後被世界多個國家文字譯載,中國的新華網、中國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等無數媒體均先後摘刊,流傳面和閱讀面盛況空前。
[作品點評]
1997年9月末某日,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刊登了一篇何曼禮女士緬懷其適在舊金山仙辭的慈父;華裔職業外交家何鳳山的訃聞。文間引摘了何鳳山自傳《外交官生涯40年》的簡段,還憶述了幼時聽父親講述「二戰」時任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使節的情景┄┄。第二天,一個陌生的電話接通了何曼禮:對方是猶太裔歷史學家埃裡克.索爾,他正追尋「二戰」時在中國駐維也納總領館發生的故事┄┄
孰知,恰是此段報章的情懷軼聞,竟撩開了一幕幾曾被歷史帷幕塵封了的碩然史章——
1933年1月,從希特勒和納粹上臺後,在德國和被德國控制的奧地利,猶太人的災難就開始了。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寫道:「雅利安人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對這種族問題和猶太人問題沒有最清楚的認識,德意志民族就不會復興。」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宣布了剝奪猶太人公民權利的「新法律」,於是,「反猶」和「驅猶」成為合法。
1938年10月28日,德國發生了1.7萬名猶太人被納粹政府驅逐到波蘭,而波蘭政府又拒絕入境收容的事件,致大批猶太人處於滯留德、波邊境而流離失所的困境。
其間,一位客居在法國巴黎的叔叔家的猶太青年赫舍.格林斯潘,因收到了原住德國而被驅逐的妹妹寄來的求救信,聞知全家人無處棲身,憂心如焚,去求助德國駐巴黎大使館秘書恩斯特.馮.拉特,遭拒後他絕望之極,於1938年11月7日,向馮.拉特開了三槍致死。
次日,德國納粹藉此事報復性地封殺了境內所有的猶太人報刊雜誌;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宣布:「放手讓希特勒的青年衝鋒隊行動」,其實是縱容迫害猶太人的「自發性行為」。
1938年11月10日凌晨,納粹黨衛軍保衛處和秘密警察頭子海德裡希用特急電指使手下:「不得阻止即將發生的示威」;「猶太人教堂可以燒毀」;「猶太人店鋪和住宅可以搗毀」;「猶太人、特別是有錢的猶太人應予逮捕。逮捕的人數視監獄的容納量而定。」
於是,受納粹慫恿和操縱的德國、奧地利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化裝成平民走上街頭,揮舞著棍棒,瘋狂地對猶太人住宅、商店、教堂進行打、砸、搶、燒。據史料統計,這一夜約有267個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家猶太人辦的百貨公司遭到了縱火或損毀;奧地利也有94家猶太教堂被毀。這一夜約有91猶太人慘死;30000名猶太男子被捕,分別被送往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最終死於集中營的約20000-25000人;另約有10000名猶太孩子被迫慘離父母家庭,後僅1000人再得與父母重聚。無數猶太人家門窗被打破、砸碎,據悉這一夜僅砸毀的玻璃,損失達600萬馬克。整個世界到處是破碎的玻璃在月光下猶如水晶般發光。人們諷刺地史稱「血腥的水晶之夜」,這標誌著納粹有組織地「屠猶」開始。
1939年 海德裡希夥同蓋世太保頭子繆勒等14名納粹高官在柏林萬湖旁一座別墅裡研究制定了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於是出現了諸如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屠場」。
當時,被德國納粹吞併了的奧地利,居住著18.5萬猶太人,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血腥的水晶之夜」後,納粹強迫猶太人佩戴上侮辱性標幟,到集中營從事懲罰性苦工,欲將趕盡殺絕。
當時奧地利的猶太人,唯有能夠爭取得到一個第三國「準許進入」的護照籤證,才有機會脫離集中營,躲避「虐猶」的命運。然而在納粹「反猶」的瘋狂年代,國際上肯接納猶太人的國家少之又少。
一位奧地利猶太倖存者回憶當年:「我們時刻都在為有關籤證的消息困惑。每天一醒來就時刻談論能去哪裡?每個人都努力去獲取必要的護照和籤證。晚上做夢,都夢見長長的排隊,官員,籤證!」
這時,唯有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毅然向維也納的猶太人開放了去往上海的「籤證」,給猶太人送去了生的希望。
何鳳山,1901年出生於湖南益陽市一個農民家庭,先後畢業於長沙雅禮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1932年獲慕尼黑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1935年考入外交部任職,1937年受聘出任中國駐奧地利公使館一等秘書;1938年到1940年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初到奧地利上任時,歐洲已經戰雲密布,「反猶」的惡浪甚囂塵上。1938年7月13日世界上32個國家在法國埃維昂召開「猶太難民問題國際會議」,結果所有國家均強調困難而拒伸援手。何鳳山聞之義、憤交加,他在研究了中國上海當時的入境管治情況後,及時決定向歐洲猶太難民發放籤證。
早年何鳳山在維也納居所房東的兒子多倫回憶:「當年,何博士常親自護送我回家,安慰我,只要他還有外交官身份,納粹就不敢傷害。為保護我們,何鳳山常到我們家坐坐、看看。」多倫的弟弟被納粹抓捕,即憑籍何鳳山辦理的籤證得以獲釋,並隨兄逃離維也納。
當年才6歲的柏納德 ,在「血腥水晶之夜」,家被洗劫一空,當銀行職員的父親莫裡斯也被納粹送進了達豪集中營。其母憑著中國總領事籤署的籤證,送給納粹查驗,使父親得以釋放,全家逃往上海。
加拿大的克勞斯女士回憶:當年她的丈夫在維也納中國領館門前排長隊等候,見何總領事的車經過大門口,就從車窗把申請表扔進去,結果居然很快拿到了「救命籤證」。
美國美孚石油公司駐維也納代表猶太人羅森堡被納粹帶走了,家人找到了何鳳山,何當天就將籤證送去了羅森堡家。恰逢有兩個蓋世太保在抄家,何以外交官的身份申言:「羅森堡先生在兩天前就已獲得了去中國居住的批准,中國領館理當保護其合法權益。我要求你們停止抄家,從速放人,否則將由你們承擔影響外交的責任。」蓋世太保不得不悻悻而去。隨後羅森堡很快獲釋。為防意外,何鳳山還派自己的車將羅森堡一家護送出奧地利。
美國著名的猶太億萬富翁;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辛格的父母當年就是持何鳳山的籤證才得以生存的。他含著淚水對人們說:「當年奧地利有50多國家領事館,沒有一家肯給猶太人籤證,唯有中國最友好。我父母的生命是何鳳山救的,何領事籤的是『生命籤證』」
一份籤證救一條命,何鳳山在總領事任內到底給猶太人發了多少「生命籤證」,現已無從細考。但據史料考證,何鳳山1938年6月籤署的一份為238號,另一份7月20日的籤證已超過1200號。據此推算,當時何鳳山平均每月籤署500份以上,最多達900份。
何鳳山當年籤證的護照
不久,奧地利納粹當局感知了中領館的動態,一天,一群黨衛隊以「領館租用的房子是猶太人的私產,要沒收!」為由,將中領館趕到了大街上。何鳳山無奈地把領事館搬進了維也納城市公園附近一所公寓的小房間裡,仍然動員部屬日以繼夜地審批「生命籤證」。
當時,中國的蔣介石總統因接受德國軍援;又送兒子蔣緯國到德國受軍事訓練,故與納粹德國屢屢示好。主管何鳳山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陳杰,屢屢以「維持中德邦交茲事體大」為由對何鳳山的籤證行為施壓,後來甚至藉故拒付維也納使館的租房費用,以致何鳳山不得不自掏腰包擔當。時值納粹屠殺猶太人高峰期,每天都有幾百猶太人死於非命。何鳳山向陳大使表面上稱:「依據外交部訓令,對猶太人申請入境者不便拒之」;「等待國內明確指示」,實際上他日夜加班籤署。他勉勵同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膽籤,有責任由我負。」
孰料,橫禍襲來,有人誣何鳳山「出賣籤證,貪贓枉法」。陳杰大使專派參事丁文淵到維也納調查,但結果是:「何君坦蕩蕩地,因為凡籤證申請者皆可得,僅是早晚之分,根本無需花錢賄買。」不久,國民黨軍統系駐德機構又前來調查,特務們曾惱羞成怒地用手槍對著何鳳山腦袋,終也一無所獲。何則對部下低語:「我的一顆腦袋能換幾千個生命,值。」最終,何鳳山還是被記過一次,調離維也納回國。
此後,炎涼的世態塵封了這一段維也納「生命籤證」的義舉┄┄
事隔兩個世紀之交;近80年之後,何曼禮的《中國辛德勒》文作問世後,歷史的塵埃漸被拂去,當年血淋的「水晶之夜」和救人的「生命籤證」被無數猶太人和國際仁人所記取、所追懷。
1999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設立了「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先生紀念碑」,碑上雋刻著「永遠不可忘記的中國人」。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在致辭中說:「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以色列駐華大使安泰然說:「猶太人有一句名言,救人一命就像拯救了一個世界。而何先生救了成百上千人。」另一位以色列駐華公使莫義瀾先生稱:「何鳳山是一位為猶太人在黑夜點燃光亮的人。」
2001年,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生命的籤證:正義與高貴的外交官》紀念展,何鳳山的照片被掛在大堂的正中間。後來,同樣主題的展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美國國會、參院辦公樓舉辦。中國上海市;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和美國舊金山市分別建立了「何鳳山紀念碑」和紀念牌。
如此功德,在何博士《自傳》裡,卻僅義重辭淡地簡言素語:「自奧地利被德國兼併後,惡魔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迫害變本加厲,奧地利猶太人的命運非常悲慘,迫害的事每天都發生。看到猶太人的厄運,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場上,幫助他們是應該的。」┄┄
真乃華夏之德,聖賢之道;行善莫言,修為慎獨。何鳳山自以謙遜、淡泊,讓世界仰識中華文明。
[點評人簡介]
俞健萌 新華社高級編輯(退休),傳記作家,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 。
歡迎投稿
如您對傳記文學創作
懷有一份激情
歡迎聯繫我們
我們真誠地
期待
您的作品!
微信號:zhuanjidianping
網址:www.zgzjwx.com
郵箱:zhuanjidianp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