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國內綜藝終於燥起來了,除了闔家歡樂,也將年輕圈層的「寶藏」挖了出來,像《這就是街舞》《極限青春》取街頭運動為題材,街頭的東西又被「搬上檯面了」。
「被更多人知道了」,綜藝這個輸出渠道無疑讓「街頭上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主流地位,Locking、Popping、Breaking這些不同舞種的特點,現在的年輕人張口就來;
也有人調侃道,最好辨別00後和05後的辦法是問他們學過的舞種是芭蕾還是街舞?(沒有說學芭蕾任何不好的意思
「小眾走向主流,會不會讓它看起來不夠酷?」這個問題我們拋回給到玩家;ps.今期特別採用動態街拍,定格街頭運動愛好者的玩耍瞬間。
2015年 Just ride Haro 上海站新人組 第三名
2015年 中國國際自行車嘉年華特技花式小輪車計時組 第五名
2016年 雲南東大土坡騰躍賽 第二名
外套 | ROARINGWILD
衛衣 | Randomevent
褲子 | FMACM
手套 | FMACM
帽子 | ATTEMPT
板鞋 | AIR JORDAN
在挑戰Tail-whip神龍擺尾這個動作,難度在於車身車架旋轉360度接上車的這一步,需要非常大的爆發力以及控車的穩定性。
蛇口滑板公園、仙湖植物園滑板場、BH極限運動公園這些場地,街道的話一般是在市民中心、深圳音樂廳、深圳灣附近。
〄 像滑板、街舞、嘻哈,現在在主流市場打得火熱,但BMX似乎自始至終都是小眾市場,在你看來,是什麼成為單車文化無法廣泛推行的阻力?
極限運動給大眾直觀感受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這是阻力,也是它的魅力之一,突破的快感。當然我希望單車文化能夠重返街頭並不是以危險和事故的標籤,而是遵守當地法規,以這項運動的挑戰性和觀賞性「出圈」。
〄 如果BMX為題材,你會希望它是以什麼形式能輸出,面向大眾呢?
以宣傳片,公眾號的形式廣泛輸出,讓大眾正確認識BMX。
〄 我們知道越多越多潮流品牌會聚集街頭運動愛好者,以文化為核心構建屬於自己品牌的社群基礎,在你自身有參與過這類活動嗎?
自身是有參加過Vans 720世界小輪車日的活動,如果說國內潮流品牌,在深圳,首當其衝的是ROARINGWILD作為本土品牌推動本土街頭文化,每次都能吸引很多在圈子內、懂行的人來現場聚會,氛圍感營造得很好。
〄 那麼,當下的國潮品牌的勢頭盛行,街頭文化在其中是否有影響?
國潮品牌的勢頭盛行,其中街頭文化的影響力不可忽視。
〄 在線下購物中心,如果有一個國潮品牌集合區,會吸引你嗎?
當然會,無論是街頭文化,還是街頭潮流,我都想看到它在國內有一個好的發展,像街頭運動我們講得最多的就是社群文化,如果是一個集合區,會很像凝聚某種力量吧。
外套 | ROARINGWILD
胸衣 | LYUOCHENG
褲子 | ROARINGWILD
鞋子 | STARTER
我算是愛好者,在藝校時是國標舞專業,但有選修街舞,要說真正入坑,是今年開始才正式學習和研究街舞的。
〄 各種舞團、培訓班的數量在幾何級數增長,甚至取代以往芭蕾、國標等父母傾向安排的舞種興趣班,你認為接受度是隨街舞認知度而改變的嗎?
我認為認知度和接受度的擴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街舞不像芭蕾和國標那樣有標準可衡量,街舞更Free,更能自由地表達個人風格和文化本身。
〄 當下很多時候,街頭風格常以街頭文化作為前綴,你認為兩者是什麼關係?
是一種年代的象徵,我認為街頭風格是街頭文化的演變。
〄 我們知道越多越多潮流品牌會聚集街頭運動愛好者,以文化為核心構建屬於自己品牌的社群基礎,在你自身有參與過這類活動嗎?
最近一次去了All In現場,還不錯的活動!也有認識很多朋友玩街舞的、滑板的,我很喜歡他們活動的Slogan——「雖然圈子不同,但都來自街頭」。
有在增加,個人不挑品牌,比較看中款式吧,確實最近國內品牌越做越好了,買起來不會很局限,不是前幾年那種寬垮的運動套裝,就像我可以在ROARINGWILD或FMACM買到約會穿的裙子,這個轉變我覺得對於消費者或者是品牌自身都很棒。
〄 在線下購物中心,如果有一個國潮品牌集合區,會吸引你嗎?
外套 | ATTEMPT
圍巾 | FMACM
褲子 | Randomevent
冷帽 | FMACM
鞋子 | Purlicue
〄 你有關注國內滑板綜藝嗎?是怎麼看待街頭運動作為綜藝題材展現在大眾面前這件事呢?
有看過《極限青春》,它有請到中國滑板真正的OG人物,雖然是以一種輕鬆娛樂的方式讓大眾更加了解街頭運動,但我感覺也是挺好的,起碼對街頭運動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吧。
〄 酷,無疑是吸引我們接觸街頭運動的原動力,那你認為在酷之後,滑板對你而言是?
〄 很多時候,街頭風格常以街頭文化作為前綴,你認為兩者是什麼關係?
街頭文化孕育出了街頭風格,街頭風格只是街頭文化的一種表現。
〄 像一些我們知道的街頭品牌,它的成名離不開街頭運動和文化,在你認為當下中國國潮和街頭文化有直接聯繫嗎?
〄 間接關係?你認為中間還缺少些什麼,能夠讓本土的街頭文化和產生更緊密的聯繫?
火候?或者說時間?參考隔壁日潮吧,是從借鑑美潮的發展趨勢來慢慢形成體系風格的,我們提及「日本街頭」就浮現的畫面感,人家也花了三四十年才「養」起來的。也不能單純依靠衣服品牌,日潮的成型也離不開雜誌的促成。
〄 那麼,在線下購物中心,有一個國潮品牌集合區,會吸引你嗎?
這當然酷,我個人是蠻期待國潮品牌全部聚集在一起搞些什麼,他們都很會玩。
外套 | ROARINGWILD
襯衣 | ROARINGWILD
褲子 | 2GUNS
板鞋 | Nike
高中社團活動,是我參加第一次社團活動,讓我覺得Breaking非常酷炫。
我覺得挺對的,街頭文化本身就是一些勇於展現自我、展現個性所建起來的。
〄 「現在的人們都在學街頭上的小孩穿衣服」,這種街頭文化影響年輕人穿著的現象,你有在生活裡感受到嗎?
確實是,自從我跳街舞之後,我也逐漸傾向穿寬鬆嘻哈一點的服裝。
〄 當下很多時候,形容街頭風格都會把街頭文化作為前綴,在你看來街頭文化有被「用濫了」這一說嗎?
濫不濫沒什麼關係,主要是消費得太多大家看倦了就很難找到突破口。另外街頭文化和街頭風格不完全一致,我個人是覺得現在大家說的街頭風格「口風」太一致了,街頭文化那麼廣,每個國家、地區、運動都不一樣,我是感覺很多時候把街頭風格定太死了。
不大,我在接觸街頭文化的時候國潮還未盛行,所以接觸到的更多是海外的街頭文化和牌子。
〄 在線下購物中心,如果有一個國潮品牌集合區,會吸引你嗎?
會,畢竟我的國潮品牌知識量很淺,但對本土品牌挺興趣的(曾經想當某品牌的店員)。
襯衫 | FMACM
半裙 | ROARINGWILD
皮鞋 | Little Good
我在塗鴉方面還是Fresh man啦~之前在國外學習設計專業的時候,蠻多同學喜歡玩塗鴉,所以有稍微接觸到一點,感覺還挺酷。
〄 觀看塗鴉畫作時候,會給你帶來怎樣的視覺衝擊,或者是設計靈感嗎?
雖然塗鴉是街頭的,但它也很藝術。無論是Old-school還是New-school或是其他派別也好,塗鴉的表達都很直接、有記憶點的。我覺得在看別人的塗鴉作品,能更明顯感覺到與創作者的溝通,和創作理念。
我覺得街頭運動不是耍酷,是真酷。街頭運動更像是一種表達方式,通過滑板、藝術、音樂等為載體,把自己想說的表達出來,這也是我所喜愛街頭運動的原因。
〄 你會認為當下很多時候,形容街頭風格都會把街頭文化作為前綴,在你看來街頭文化有被「用濫了」這一說嗎?
街頭文化的「用濫」在我看來是街頭文化從「地下」到「地上」的轉變,也不是說從亞文化變得大眾了,而是有更多人接受並了解街頭,任何文化都會時間中不斷沉澱與更新,不是嗎?
〄 像我們知道的一些街頭品牌的成名離不開街頭運動的文化,在你認為當下中國國潮和街頭文化有直接聯繫嗎?
🤔,還在建立關係中吧!我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本土文化,而且國潮的設計和創意性都變得越來多元化。如果能將街頭風格與本土元素進行融合再創新,刷新大家對於街頭風格的認知,那相信大家也會對國內的街頭文化刮目相看。
前陣子我在補檔《NEXT IN FASHION》,立刻被ANGEL CHEN圈粉。感覺她真的有把中國文化和時尚結合得非常棒,所以我覺得穿國潮品牌是一件很自信也很自豪的事情。
〄 在線下購物中心,如果有一個國潮品牌集合區,會吸引你嗎?
當然!現在做得好的國內設計師品牌會存在,量太小或者只能通過線上進行購買的問題。如果有一個品牌集合區,可以將它們集合起來,真的很不錯。而且現在國潮愛好者也越來越多,相信大家也會更願意在線下見到所喜愛的品牌。
在這裡我也透露一下,在後海匯也會有一片專屬國潮區,大家一起相約開業後去打卡呀!
街頭運動在中國,拋開綜藝的爆炸式傳播,我們還能看到其他方位的影響,比如我們上周聊越野摩託文化時所說,「種種亞文化的收尾都將是時尚潮流舞臺」;隨國內街頭運動的興起,本土潮流力量的能見度越來越高,來自街頭的回到街頭去了、追溯東方傳統、建立品牌自己那套的風格體系,都在努力創造「自我」的設計語言。
「如果有一個國潮品牌集合區,會吸引你嗎?」,無疑是相當有看頭,就如街頭的社群文化中的凝聚力,本土潮流力量凝聚在一起,如果幹點什麼一定很酷。
在哪?不久後,你能在後海匯HOUHAI HARBOUR見到這個潮流青年聚集地,這裡是Z時代的硬核生活場。👇
Photography | CCX、橙無口
Editor | KILUKU
Visual | DAR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