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我是同裳。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男性朋友的傾訴故事。為了方便敘述,後面用第一人稱。
(一)
周末,我還在睡覺,突然聽到家裡吵吵鬧鬧的聲音,仔細一聽,我媽和我老婆又槓上了。我瞬間頭疼無比,乾脆一頭扎進被子裡裝死。
我實在想不明白,我媽那麼好一個人,一輩子的好人緣,我老婆呢,也是朋友圈裡出了名的賢惠,為什麼這樣兩個人,就是處不到一起呢?
今年五月的時候,我和老婆終於搬進了裝修好的大房子裡。房子足足一百二十平,我們倆在裡面興奮了幾天後,我找個機會跟老婆商量,能不能把我老媽從老家接過來,跟我們一起住。
我爸去世得早,我媽一個人把我拉扯大,非常不容易。這些年,我在外面打工,我媽就一個人住在老院子裡。
以前就不說了,現在做兒子的好歹有了自己的房子,在這個城市扎了根,我就想著,是不是可以把老媽接過來,讓她也享一陣福。
提出這個想法後,看得出,老婆不是太情願。她沉默了一下後跟我說,不是不想接媽媽過來,但是擔心住一起生活習慣什麼的都不一樣,怕到時候有矛盾,怕不開心。
這下子我就拍胸脯了:我媽那啥人哪?遠近聞名的好人,人緣好得很!再說我老婆,也是數得著的賢惠和明事理,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怎麼可能不開心呢?
在我的堅持下,老婆最終也同意了。
(二)
然而我媽來的第一天,就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那天,她背著大包小包,一進門,顧不得坐下歇口氣,參觀完了房間後,她站在陽臺上眼光四下裡打量著。陽臺上放著幾個花盆,裡面稀稀落落的,是我老婆養的多肉。
晚上,我下班回家,一進門,就被老婆扯進了房間。老婆告訴我,我媽趁她午休的工夫,把她那些多肉全部清理了,花盆裡現在全部撒上了青菜種子。
然後很快到了周末。我和老婆平時有睡懶覺的習慣。那天,我們如常睡得正酣,我媽隔一陣就在門外喊我們起床,說這麼晚了還沒吃早餐,對身體不好。她這樣催了幾次後,我和老婆都沒心思睡了,只得起來。
然後就是吃飯。我們在外面重口味吃慣了,但我媽肯定不一樣啊,她本來口味就淡,這些年養生節目看的,那吃飯,簡直恨不得白水煮了就行。
這個問題我老婆向我抱怨不是一次兩次了,不讓我媽做飯吧,她閒不住,但她一做飯,我們都不想吃。看我們食不下咽的樣子,我媽每次都不忘在旁邊嘮叨:「不知道這兩年你們過的什麼日子,盡吃那些垃圾食品了!這樣清清淡淡的才對身體好!」
我媽勞動了大半輩子,不管我們怎麼勸,就是坐不住。她搶著給我們洗衣服,我老婆一件真絲的襯衣就這樣洗破了,老婆衝我嘆氣,但我也只能哄哄她。
最無奈的是,有一天,老媽拿著一條牛仔褲衝我老婆說:「你這條褲子破了這麼大洞,不能穿啊,我給你補上了。」
老婆哭笑不得,因為那本身就是一條破洞款的牛仔褲。
(三)
終於,在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後,我想跟老媽好好談一談,我的意思是,她平時在家裡可以看看電視,可以跟小區裡的大爺大媽們一起去學太極拳,跳廣場舞,畢竟,我接她過來的初衷,是想讓老媽享福的,而現在,她明顯把自己活成了老媽子,還是好心辦壞事的那種。
聽我遣詞造句、唯唯諾諾地說完,我怎麼也沒有想到,老媽眼圈一紅,眼淚撲簌簌就下來了。我又是揉肩又是搓手,好不容易把老媽哄開心了,只聽她說:「兒啊,這都是你老婆叫你來說我的吧?我算是看出來了,你這個老婆啊,根本就不是過日子的料。」
這都哪跟哪呀?
這話頭起開後,就根本打不住。
在老媽的訴說下,我終於明白了,原來,當我老婆在家裡練瑜伽時,老媽故意在旁邊拖地擦桌子弄出聲響,那就是在譴責她寧可花錢買罪受,都不願意通過做家務來鍛鍊。
老婆要在陽臺養花,老媽認為陽臺那麼大塊地方不種菜簡直就是浪費,這城裡寸土寸金,出門吸口氣都是錢,怎麼能這麼浪費呢,簡直就是敗家!除了種菜,老媽還滿小區地撿了紙盒子、飲料瓶回來,全部堆在陽臺上,說她不能白住在我這裡,這樣賣點廢品,賺點買菜錢。
還有,老媽說了,剩飯憑什麼不能吃啊?以前的人肚子都填不飽,現在你們肚子填飽了,就開始造了,罪過啊!老天爺都在上面看著呢!還有啊,你說剩飯不能吃,那就是都吃新鮮的唄,為什麼那麼還有那麼多人搶著買冰箱呢?擺那裡當門神嗎?
……
(四)
我腦殼生疼,頭已炸裂。
跟老媽講不通,折回到臥室,又是老婆的一頓收拾:「我是什麼人,你自己心裡沒個數嗎?結婚的時候你是怎麼說的?現在我在自己的家裡追求點生活質量不錯嗎?我自己工資又不比你低,憑什麼想做個什麼事都要藏著掖著?」
我想求老婆多忍耐一下,多包容一下。老婆一下子就炸了:「你知道你媽怎麼說嗎?她問我結婚兩年了為什麼肚子還不見動靜?你說我怎麼回?拜託她老人家能不能不要幹涉我們的生活呀!我什麼時候生孩子那是我們的事,再這樣下去,還不如不生!」
現在好,我簡直就是鑽到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兩個原本那麼好的人,為什麼住到一起後卻各種不開心?如果說最初我一點都想不明白,但現在,我算是多少看懂一點了。因為婆媳之間,並不是只要人好就可以相處,而是她們之間有太多的不一樣:
1.生活習慣不同。老婆覺得難得周末了,就要睡個懶覺補下瞌睡,老媽卻習慣早起;我們吃飯口味重,老媽卻非常清淡。
2.價值觀不同。老婆認為陽臺就是展示生活品味的一部分,老媽卻認為那麼大塊地方,種菜放雜物才不浪費。老婆認為做家務這種事情,一個電話鐘點工就可以搞定,時間寶貴,她要練愈加保持身材,老媽卻認為這就是懶,這就是造,反正就是理解不了。
3.思維方式不同。老媽認為她幫老婆洗衣服就是照顧她,可是老婆卻認為婆婆把自己的內衣一起洗了,自己連隱私都沒有了。老媽好心給老婆把褲子上的洞補好了,可是老婆卻哭笑不得,老媽根本理解不了,有那個洞褲子才值錢。
4.情感重心不同。老媽心裡眼裡全是兒子,她看不慣我老婆指使我做事,時間久了,就在我耳邊念叨:「這個女人一點都不心疼你。」老婆也有她的委屈:「你媽來了,你就兩手一推不聞不問了是吧?以前說的對我好呢?你有人疼了,誰心疼我?」
(五)
現在,故事中的男主,出於無奈也好,想明白了也罷,總之最後,他還是把老媽送回了老家。
其實在同裳看來,男主的出發點是很好的:寡母一個人過日子太辛苦,所以接她過來大城市享福。可是很多時候啊,事與願違。尤其是,我們都無法左右別人的意志、生活習慣和想法。所以,他也是好心辦了一場錯事。
話說回來,想要照顧母親,並不是只有住在一個屋簷下這樣一個辦法。如果老家條件尚佳,建議男主可以增加回老家陪伴母親的頻率;如果老家條件真的有限,男主可以考慮在自己居住的附近,給母親單獨找個居住的地方。
有些時候我們說為老人好,但是並沒有真正去了解老人的想法,並沒有問過他們,怎樣的方式他們才更開心。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您說呢?
反倒是身邊那些婆媳長期在一塊的家庭,時間久了,婆媳兩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有時候甚至連夫妻關係也瀕臨破裂。在這樣的狀態下,夾在中間的男人一想到回家就想受罪一樣難過。
婆媳之間,註定不可能像母女那樣親密。所以所謂相處之道,不如一句保持距離,相敬如賓。
《家庭與家庭治療》這本書裡有句話說:大的家庭系統由不同子系統組成,家庭的邊界就是這些子系統之間的心理界限。
換句話說,當兒子結婚後,他和他的妻子就組成了一個小的家庭子系統,在這個小系統裡,他和妻子才是一家人。
這就像一棵大樹,伴隨著生長,它開枝散葉,伸展出無數的枝椏。每一個枝椏依託著大樹,卻又彼此並行而獨立。
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就提出:「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我國傳統的大家庭裡,三世同堂非常常見。如果夫妻關係不是這個家庭的核心,夫妻關係不能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關係很難穩固。
朋友們,你怎麼看呢?在此祝福大家都幸福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