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巡迴檢察組》播出了十幾集,憑藉一群老戲骨的精彩表演,一脈相承的主題和劇情,贏得了觀眾和網友的喝彩,好評不斷,收視飄紅。其中最出彩的無疑是于和偉飾演的男主角馮森,尤其是他的出場方式讓人眼前大亮。主角化名鄭天明,大背頭,全框眼鏡,走路嘚嘚瑟瑟,說話吹吹呼呼,動不動「關係有點硬,路子有點野,公檢法平趟」,理想是做包青天,專門幫人伸冤翻案,用胡雪娥的話說就是「比騙子還像騙子」的監獄掮客。
這樣一個「騙子」,卻讓觀眾捉摸不透,隱約感到他帶著神秘光環。先是趟平省檢察院辦案主任何樹國,與何討論沈廣軍殺人案的案情,索要資料;後來找到「燈泡王」,查的卻是十年前鄭麗偉的車禍案。隨時調出派出所長來詢問沈廣順;花上萬元買線索,這個「鄭天明」到底要幹什麼?其身份成為本劇目前最大的懸念。其真實性身份到底是什麼?
隨著劇情發展到第12集,男主背後的神秘光環和觀眾心中的疑惑終於揭開了,鄭天明在抓捕掮客行動中被抓,其自爆真實身份——東川省檢察院巡迴檢察組組長馮森。他帶著重新徹查「930殺人案」重大任務而來,同時還在追蹤十年前的一起車禍案。目前,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案件,都有沈廣順參與的身影,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繫,其背後隱藏的大量秘密也有待這位巡迴檢察組組長去一一查明。當然,巡迴檢察組組長是建立在最高檢近年出臺的監獄巡迴檢察制度之下的。那麼,何為監獄巡迴檢察制度呢?
過去,我國檢察機關對監獄、看守所實行派駐檢察為主,與之對應各地監獄和看守所都設置派駐檢察室作為履職機構。所以派駐檢察作為檢察監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派駐檢察的人員相對固定、監督敏感性不強,甚至被「同化」,進而出現不願監督、不敢監督的情況,易使監督流於形式、缺乏實效。
在此背景下,巡迴檢察制度應運而生。2018年5月30日,最高檢印發《檢察機關對監獄實行巡迴檢察試點工作方案》,一年後,監獄巡迴檢察在全國推開。因此,監獄巡迴檢察就是我國檢察機關為了發揮上級檢察機關「巡」的優勢,再結合平級檢察機關「駐」的便利而進行的一項法律監督制度改革和創新。至此,檢察機關對監獄等執行機關的監督進入了「巡迴+派駐」相結合的時代。那麼,巡迴檢察制度有哪些特點呢?
一、監督方式多樣化。巡迴檢察制度下檢察機關可以對監獄等執行機關進行不定期巡視檢察、交叉巡視檢察、專項巡迴檢察等。檢察監督的手段更加多樣,方式更加靈活,可以根據監督工作實際選擇最優方式。
二、上下聯動,統籌性更強。巡迴檢察方式主要由上級檢察院組織,下級檢察院配合。比如,劇中馮森就是省檢察院巡迴檢察組組長,同時他又是從下級檢察院抽調來的人員。在統籌解決執行機關的深層次問題上,通過集中優勢兵力,解決司法和執行領域的深層次為題。比如,劇中胡雪娥伸冤,需要重審的案件;有錢人和地方司法人員勾結,牽涉面較廣的司法腐敗案件。對於這類複雜案件,巡迴檢察制度為檢察機關提供了從更高層面統籌解決問題的制度路徑。
三、實效性強。在巡迴檢察制度框架下,檢察機關發現問題能力和督促整改問題的實效必將提升。每一次巡迴檢察的內容實行案件化管理,發現問題、督促整改都是在辦案。同時要求巡迴檢察組必須對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督促執行機關將「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
總之,監獄巡迴檢察是在司法改革實踐中成長起來的一項制度創新。它在檢察監督方式和內容的進步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下一步如何更好發揮專項制度的優勢和展現新制度生命力,還須全國檢察機關共同努力。在宣傳方面,《巡迴檢察組》這部電視劇已經做出了很好的努力,使新制度的知名度迅速擴大,贏得百姓的口碑和支持。同時更為關鍵的是,檢察機關要自身足夠硬,以更大的決心和智慧推動制度的執行,從而讓新制度在實際運行中宣傳教育民眾,以實實在在的監督成效促成新制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張亮)
編輯:蔣奇
責編:高寶祥
主編:姚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