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志文,不知道在你的頭腦中,第一時間會閃現什麼場景?在小編的心中最經典的就是他在電視劇《過把癮》中的表現了。那時的王志文年輕,雖然相貌並不突出,但一頭微卷的長髮,配上帥氣時髦的夾克服,和一雙雖瘦弱但線條流暢的大長腿,看起來也是味道十足。
但客觀上說,王志文的長相在「看臉」的演藝圈中,真的不是主流審美一下子就能夠接受的那種好看。
王志文
身材清瘦,身高不高,長相平平,眼睛上還總是墜著一對大眼袋,甚至還不勝普通人,或許,這是大部分人在感官上對王志文的第一印象。可每當人們細細地看完幾場他演的戲,這種感官印象則會悄聲無息地發生改變。人們會開始認為這是一個有特色的演員,雖然長得一般,但確實有點實力。等把王志文的戲基本看上一遍,他身上的那種天然的表演張力和極強的可塑性才會被發覺。可能,這就是王志文一直以來的獨特魅力。
王志文
每每提及年少時期的王志文,總是繞不開兩件事。一是他家貧且曾經患病,二是王志文的藝考經歷。
1966年,王志文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除了父母以外,王志文還有兩個哥哥。王志文自小就長得比較瘦弱,還總愛生病。後來,長大沒多久就患了腎病。為了給王志文治病,王志文的父親幾乎花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可正當王志文的病有所好轉時,父親卻因車禍去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此時更是雪上加霜。單位為了照顧王志文家,決定讓王志文去廠裡頂替父親生前的職位,好歹能謀求口飯吃。
王志文年輕時
彼時王志文只有13歲,還沒成年,加上大病初癒,根本沒有辦法承擔工廠的工作。王志文的母親既心疼孩子,又怕給工廠添麻煩,於是咬咬牙拒絕了這件事。當王志文的母親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家中,看著瘦瘦小小的王志文時,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因為吃過「沒有文化」的苦,因此,儘管家裡每月只能靠30元的生活費勉強度日,但母親還是堅持保證王志文能順利讀書上學。
王志文年輕時
因自幼就具有強大的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賦,高考那年,王志文決定去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考,他想成為一名演員。但當年北京電影學院並沒有在上海設置考點,王志文想要參加考試,必須要千裡迢迢趕往成都報名。路費和報名費對當時並不富裕的王志文家來說,簡直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但王志文還是鼓足了勇氣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意外的是,母親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了。
長發飄飄的王志文
正是這樣,王志文帶著母親東奔西跑湊來的二百元錢,一袋自己蒸好的饅頭和一大壺開水,就踏上了他的藝考之路。憑藉自己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王志文順利地通過了專業考試。接下來,他回到家中安心準備文化課的考試。可就在臨考前的一周,王志文放學回家的路上被一輛迎面而來的自行車撞了個滿懷,造成嚴重骨折,醫生要他必須靜養三個月。這可把王志文一家給急壞了,母親看著躺在床上的王志文,咬了咬牙說:「要不今年別考了,我們明年再考也一樣。」但王志文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母親說:「我就算是爬也要爬進考場。」
王志文年輕時很帥氣
考試當天,馬當中學的考點負責人朱榴亭,看著迎面走來的七八個年輕人,他們抬著一塊木板,木板上躺著一個纏著繃帶的小夥子。小夥子一見到朱榴亭,連寒暄都沒有就喊著要參加考試。看著這個既坐不起來,又發著高燒的小夥子,朱榴亭十分感動。他迅速向上級請示獲批後,為王志文設立了一個特殊考場。在眾人的幫助下,發著高燒還骨折的王志文,順利地完成了文化課考試。幾個月後,他以北京電影學院文化課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
王志文
進校後的王志文並沒有因此而驕傲,他向來認真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操場練聲,匆匆吃過早飯後就趕去上課。王志文自知長相不是自己的優勢,常常感到自卑,他覺得自己更應該把身心投入到學習和表演當中。當時,周圍幾乎沒有什麼人看好他,主任教員曾對他說:「你演戲不行,文化課好,我們當初招你入學,是想培養你當個老師,沒想讓你當演員。」這話讓王志文很不服氣,在他的觀念裡,不會演戲又怎麼去教學生呢?
王志文參演電視劇《人到四十》
經過四年的歷練,王志文在聲臺形表四個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臺詞方面,幾乎沒人比得上他。王志文也因此順利進入中央戲劇學院任教,教授的課程就是表演臺詞課。著名演員王勁松曾經高度評價過王志文的臺詞功力,認為王志文是那種「可以只聽他說臺詞就能走進角色內心世界」的演員,而王志文在電視劇《黑冰》的結局中,那一段長達11分鐘的獨白,就是最好的證明。
聽王志文說臺詞,實際上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他渾厚低沉的嗓音鏗鏘有力,抑揚頓挫之間,角色的內心狀態就被表現得精準而透徹。當然,王志文在表演上不僅僅是臺詞好,更是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對待每一個角色。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只要是他接手的角色,他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可能把它完成,就算劇本、角色設定本身存在缺陷,他都會儘可能的依靠表演去補救。
王志文參演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2》
在王志文的本科畢業論文中,他曾對羅伯特·德尼羅大加讚賞,認為他為了演《憤怒的公牛》不僅練了一年的拳擊,而且還努力增肥52磅,這很值得其他演員學習和借鑑。在王志文看來,演戲就是「百分之百地傾情」。
王志文在電影《黃金時代》中飾演文學家魯迅
在電視劇《過把癮》裡,他是那個為了保持拍攝的逼真性,甘願直接用頭狠狠去撞玻璃的人,後來,碎玻璃碴從他的頭皮直接劃了過去。在電影《荊軻刺秦王》中,他是敢於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直接在結冰木板上,對戲一天的人。在電影《最長一槍》裡,他在室外溫度40多度的高溫中穿著20多斤重的劇服表演,後來,他的身上溼透了,但臉上卻始終沒有出汗。做到這些,不僅僅是因為他所說的那句「演員就要『心定』」,也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表演當中。
《過把癮》
有人曾專門做過一個統計,王志文出道近30年,他幾乎把出現在中國銀幕上的近40種不同的男性角色,全都演了一遍。從不論是淳樸的農村小夥兒,還是生活在都市的白領精英,甚至是老奸巨猾的變態毒梟,又或者是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這些角色,統統被王志文拿捏得恰到好處,表現得生動真實。
《荊軻刺秦王》
演藝經歷的多變和豐富,讓很多人都難以評價王志文的表演風格,但就是因為沒有固定的風格,王志文在表演上的可塑性才會被無限拓展,他也因此成為演藝圈眾多演員打心裡佩服的那個人。陳凱歌曾對王志文的表演評價說:「他在豪放的同時可以自如地捕捉到各種細膩的感受。」有時,就算是角色的設定不那麼完美,臺詞哪怕只有那麼幾句,王志文也可以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精準地表現出角色的反差和特點。
《風聲》
在電影《風聲》當中,王志文扮演了一個小小配角,雖然出鏡不算多,但每一場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儘管《風聲》多數情況下都是拍攝群戲,並且有李冰冰、周迅、張涵予等一眾演技大咖的參與,但劇組唯一一句傳言,卻和王志文有關——「王志文單挑華誼眾星」。在戲裡戲外,幾乎沒有人不害怕王志文,這不僅僅是因為王志文把角色的狠、變態、陰險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且還因為他在戲外,就連走路都帶著一身「老戲骨」的強大氣場,讓人不禁望而生畏,但卻也格外敬重他。
《大丈夫》
王志文在片場是出了名的高冷、孤僻,除了必要時探討表演細節和安排之外,他幾乎從不和其他演員進行過多的交流。在電視劇《大丈夫》中扮演王志文女兒的演員關曉彤曾在採訪中透露,王志文是一個特別沉默寡言的人,只要一下戲,他就會「躲進」自己的休息室不出來,也從來沒有人敢去打擾他。
電視劇《大丈夫》中王志文和關曉彤飾演父女
不僅如此,王志文還連同姜文、陳道明被評為了「演藝圈最難採訪的人」。王志文到底有多難採訪呢?王志文不僅不愛出席活動,而且還從不接廣告代言,偶爾的作品宣傳也被他定義為「為了給片方一個交代」而不得不去配合的事。在戲外,他低調得甚至和公眾沒有任何交集。在那些鮮有的採訪中,他也從來都是惜字如金。「沒有」「不會」「不」「你說呢」,這是出現在他的採訪中最常見的幾句回答。
王志文漫畫
在僅有的幾次看起來比較流暢的採訪中,也不乏王志文對記者的回懟。有一次,在電視劇《旗袍》的宣傳期中,王志文接受了一家衛視的採訪。當時,衛視的記者請王志文按照臺本念出「關注電視劇《旗袍》,請鎖定某某衛視」的內容,但他卻眉頭一皺,拒絕了「照本宣科」地念一下「關注《旗袍》,請鎖定某某衛視」。他卻一皺眉頭,對記者說:「這麼說不妥吧,這部戲是幾家衛視一起播的,為什麼觀眾非得鎖定你?」他不緊不慢的一句話,讓坐在對面剛參加工作沒多久的小記者尷尬到極點,不禁臉變得通紅。
王志文參演電視劇《旗袍》
曾有人問過王志文覺得自己適不適合演藝圈,他只淡淡說道:「適不適合都得適合,你身在其中,就得適應。」或許,這就是王志文自己與紛繁的演藝圈的獨特相處方式。實際上,了解王志文的人都清楚,他的心中,有一套形成已久且不會輕易被打破的價值觀,他過得自我,是一個「對生活有標準的人」,在他的身上,有很大一部分的東西,是絕對不能被破壞的。
平日裡王志文喜歡打高爾夫球
或許,正是這樣的王志文,才會仗著自己的本事對媒體大聲說不,才會有「恃才傲物」的勇氣和定力,才會在經歷起起伏伏後,仍守得住一顆熱愛表演的真心。著名導演黃建新曾與王志文合作過多次,他曾這樣評價王志文:「他不喜歡寒暄、說場面話。他眼裡有是非,須有深度溝通才能和他成為朋友。一旦成為朋友,他是輕鬆的、有趣的、重情的。」
王志文
如今,有了兒子的王志文似乎變得溫和了許多,在媒體面前,也有了更多的耐心。但當他面對媒體的讚美時,還是會毫不客氣地打破難得的和諧氣氛:「溫和談不上,但我的確進步了。」在王志文看來,人不需要事事都做到最好,他宣稱「不想做一個品德好」的人,因為在他看來「健康和工作的好,或許有個上限,但道德的好是沒有上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