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布訊 「坐在車廂裡,握著方向盤,我心中就只有一個方向,把有出行需求的乘客安全送達。」這是駕駛出租汽車12年的老司機馬林心中最樸實的想法。多年來,在平凡崗位日復一日的堅守,他始終做守紀律講規矩的踐行者,用一次次義舉善行
和文明優質的服務,譜寫著「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決心,把愛心灑滿西安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小小車廂溫暖著這片熱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十大暖新聞人物」,西安市出租汽車五星級金牌駕駛員,西安市西城出租汽車有限公司服務標兵、優秀駕駛員……談起職業生涯中所獲榮譽,今年37歲熱衷公益的馬林靦腆地笑了,清瘦黝黑的臉龐上一雙大眼睛彎成了月牙。他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要感恩和回報的是每一位乘客的信任,以及城市和行業給予的寬容和關懷。」
如今,千年古都西安的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鐵飛馳、飛機翱翔,城市交通之美不僅在於便捷快速,還在於每一個奮鬥在交通運輸崗位上的工作者。在路上,就容不得一絲馬虎,別小瞧平凡的計程車司機,他們擺渡了幾代人的悲歡離合,既是城市文明的建設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守護者。
善心 與時間賽跑「吼」出一條生命通道
生活中,幫乘客節省出行時間是的哥的姐們的「常規操作」,但在緊急關頭,搶回的時間卻能救人一命。對於馬林來說,他永遠難忘2019年7月14日。那一天上午10點左右,他遇上了運營出租汽車生涯中的第一次危境,一名年僅1歲的女嬰被開水燙傷了頭部和面部,陷入昏迷急需送醫救治。
事發當天,馬林如往常一樣,駕車在城市中掃街,行駛至礦山路附近時,一位男子在車道上相迎跑來,透過車窗慌忙地說:「師傅救個急,拉一趟西京醫院。」一聽情況危急,馬林絲毫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他的請求,連計價表都沒來得及打,就向著男子指引的方向駛去。
「男子看起來35歲左右,神色慌張,我起初還以為是老人出事了,沒想到路邊等待的是一對母女,受傷的女嬰年僅1歲,一旁的母親哭的泣不成聲,場面令人揪心。」馬林記憶猶新地說,一家三口上車後,他從後視鏡裡觀察,女嬰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情況比較嚴重。原來,孩子在家中用手拉扯到了桌子上保溫瓶的帶子,意外將瓶中的開水打翻,燙傷了自己的頭部和面部。
一路上,眼見著女嬰的母親頻頻掩面哭泣,不斷親吻著孩子的額頭,讓已為人父的馬林心中很不是滋味。「平時從事發小區開車至西京醫院大約要25分鐘左右。」馬林表示,雖然當時已過了交通高峰期,但從羅馬花園小區到西京醫院一路上仍有多個易堵點。
想到人命關天,刻不容緩,馬林不由自主地握緊方向盤,腳下踩滿油門,全速前進。可令人鬱悶的是,事發當日路況不佳,去醫院的途中堵車非常嚴重。
為了給女嬰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馬林憑藉多年豐富的駕駛經驗以及對道路分布和交通規則的熟知,他冷靜應對,打起雙閃燈,一路上不停按喇叭,一邊向車外大喊:「讓一下!稍微讓一下!我拉著病人!」
一時間,路上的行人、私家車、公交車聽到呼喊後,紛紛主動讓出一條「生命通道」。顧不上「違規」,馬林遇到紅燈就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闖過去,小小的計程車此刻變成了救護車。連闖五六個紅燈後,馬林僅用10分鐘,就將一家三口安全送到西京醫院。馬林與時間賽跑搶來的寶貴時間,再加上醫生們的全力搶救,女童很快脫離了危險。
事後,受傷女嬰的母親王女士說:「幸虧有好心的計程車司機一路幫我們,我說要給人家車費,司機不要,說我們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太感謝,等娃的病好一些,我們一定要上門感謝。」而馬林卻說,他們感謝不感謝不重要,有的人做好事想要回報,而他做的時候沒有想要什麼回報。
這一凡人善舉經省市各大媒體和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人民日報官微等集中報導,數百萬網友為的哥馬林點讚,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樸實、熱情、見義勇為的西安民風,為城市形象增添光彩。
2019年12月,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起的「2019十大暖新聞人物」評選中,馬林高票當選。《新聞聯播》主播李梓萌在頒獎時說:「『有病人讓一下』,當不善言辭的他喊出最高分貝,硬是喊出了一條通道,十萬火急中,計程車變救護車,生死時速下完成,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計程車司機馬林,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員,也是患病幼兒獨一無二的守護神,其實,天使就在人間!」
恆心 義務擺渡保障「白衣戰士」出行路
疫情防控期間,西安市公共運輸部分停運,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上百萬居民不得不宅在家中,昔日繁華的街市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白衣戰士」出行面臨著嚴峻挑戰,而計程車駕駛員們挺身而出,挑起了抗疫和保障出行的重擔,踐行了「只要你預約擺渡,我必定準點到達」的暖心守護。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衝鋒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人民警察令人動容。危難時刻,還有許多各行各業的人默默堅守自己的崗位,成為了疫情防控路上的最美「逆行者」——計程車司機馬林正是其中一員。
大年初五,年味兒尚未散去,還在家中過年的馬林接到了「愛心車廂」抗疫志願隊招募的信息,得知能盡己所能為抗疫助力,馬林心中一熱,毅然寫下了請戰書,瞞著老父親、老母親和妻兒悄悄走上一線,免費接送西安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
「與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相比,我能做的事情只有開好車,當好英雄背後的『專職司機』,用滾滾車輪和小小車廂為抗疫做一點點貢獻。」馬林欣慰地說,在義務擺渡的48個日夜裡,自己與同行放棄營運收入,每天早出晚歸,輪班值守在市中心醫院門口,接送完一趟醫護就對車廂嚴格消殺,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那段日子雖然很苦、很累,卻沒有一人退縮、放棄。
最讓馬林難忘的是,有一次夜裡送一名護士回家,車剛到院子門口,小姑娘就著急地下車了,並叮囑他不要走;沒一會兒功夫,一份熱氣騰騰的盒飯就送到了他的手中……對於馬林而言,只要看到白衣戰士們在車廂內熟睡的臉龐,看到她們對自己豎起的大拇指,就是最好的「禮物」。
堅守不渝,持之以恆。像馬林一樣,「愛心車廂」抗疫志願隊的司機們以護送「白衣戰士」為榮,竭盡所能保障防疫前線交通無憂,在小車廂內書寫大情懷,不僅與醫護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更用一顆堅守的恆心助力打贏疫情攻堅戰。
疫情發生後,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患者較多同時,不少醫生護士被抽調至一線隔離病區抗擊疫情,護士孫益偉成為了科室不可或缺的力量。可孫益偉家住西灃三路,上班路途遙遠且乘車不便,正當她為此發愁時,「愛心車廂」的志願者輪流上門義務接送,解決了她的出行難題。
「每當深夜我走出醫院,總能看見一輛輛計程車散發著微弱的光,堅守著、溫暖著我的回家路。」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護士孫益偉感動地說,疫情嚴峻誰都不敢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可出租駕駛員每天都在人最多,距離疫情最近的醫院間迎來送往,令人欽佩。
沒有崗位的區別,更沒有行業的界限,所有逆行而上的防疫人都是英雄。3月16日,城市有序復工復產、公共運輸恢復如常,「愛心車廂」抗疫志願服務也告一段落。但對於馬林來說,每逢早晚8點他還是會趕到市中心醫院等候一張張熟悉的臉龐,免費護送她們回家。
從1月29日至3月16日,在48天的守望相助中,「愛心車廂」的抗疫志願者們累計出車22283次,免費接送醫護人員3萬人次。這些見「疫」勇為的計程車司機打破了轄制,承擔起城市中連接人與人的紐帶,為戰勝疫情和城市運轉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決心 免費把有需要的高齡老人安全送到
如今,在古城西安已有9000餘名駕駛員、6000餘輛計程車加入到「愛心車廂」團隊中;他們凝聚愛心始終在路上,不求回報擺渡著高齡老人;他們發揚雷鋒精神,用勤懇的服務,傳遞著人間真情。同時,以「愛心車廂」駕駛員與老人家庭「結對子」的形式,70名老人擁有了專職司機。
2018年重陽節,西安出租汽車行業發起「愛心車廂——關愛老人乘車計劃」,號召的哥的姐長期為80歲以上單獨乘車的老人,提供西安市三環範圍內的免費乘車服務。而早在這之前,馬林就已經默默地開始了免費送高齡老人出行的行動。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西安人,馬林從小就生活在古城煙火氣息最濃的回民街。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敬老、愛老、尊老、助老的家風早已在他心中生根發芽。如果說向善,是一種信仰,那麼擔當,便是馬林的唯一選擇。
有一次,在西安市第五醫院門口,馬林偶遇了一位80多歲的老大爺,站在路邊揮舞著手攔車。看到老人腿腳不便,剛剛停穩車的馬林解下安全帶,快步跑上前攙扶其坐入車廂。「謝謝你年輕人,人老就不中用了,腿腳不聽使喚,出行都成了難事。」一路上神情落寞的老人自責地說,自己獨自看完病,在路邊站了半小時,都沒有計程車願意載他,多虧遇上了好心人,才能早點回家休息。
老人發自肺腑的話,讓馬林感觸頗深。「跑車多拉單子才能掙上錢,很多同行怕麻煩,擔心老人說不清地址、出行腿腳不便、車速不能過快、容易誤會繞路等原因,不願意拉乘他們。」馬林感嘆道,可誰又能躲過歲月,永不衰老。自此,他暗下決心不論路程遠近,只要遇上有出行需要的高齡老人,一定免費護送。
加入「愛心車廂」後,馬林感受到來自行業的大愛。每當有老人發布出行求助時,「愛心車廂」微信群內便一片呼聲,數十位的哥的姐會爭相為老人服務。搶不上單,馬林只能以街頭偶遇的方式踐行誓言,每當看到路邊無人拉載的高齡老人,他總會以燦爛的笑容及溫和的言語,驅車迎接老人。
從2019年至今,馬林一直默默在心裡數著自己擺渡老人的數量。最近他迎來了第99位老人,從友誼東路至空軍醫院,下車後老太太執意要支付車費,在車外試圖將現金由車窗塞入車內。見狀,馬林趕緊搖起車窗,並下車耐心解釋道:「我理解您的心情,但這錢我不能收,一會您看完病打我電話,我還來接您。」可後來,馬林也沒能等來電話,他推測多半是老太太不忍心再耽誤自己營運。
眼下,越來越多的優秀駕駛員匯聚在「愛心車廂」團隊中,他們或傾一己之力,或踐一生之諾,引領萬餘名西安出租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篤定的堅守,傳遞出超越時間和地域的溫暖,讓敬老、愛老、尊老、助老之花在古城悄然綻放。
初心 用守規言行譜寫「三無」職業生涯
俗話說,四個輪子在馬路上跑,誰還沒個違章。不過,西安的哥馬林卻開了12年計程車,無違章、無事故、無投訴,是個「三無的哥」。當記者問他是怎樣做到時,馬林思考了半天,蹦出一個字:讓。
「讓行人、讓騎車的人,就算他們違法搶行我也讓,安全真的是讓出來的。」馬林堅定地說,作為一名計程車司機要時刻繃緊安全弦,把安全駕駛、文明服務、熱心助人刻入骨子裡。他用言行譜寫著對規則的遵守與敬畏,這樣的意識,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
在同行們眼中,馬林平日裡話不算多,確實是一位循規蹈矩、為人謙和低調、熱心腸的人,但每當發現同行有違規駕駛的行為,他也總會不討喜地站出來一遍遍善意的提醒。
馬林坦言,從事計程車行業多年以來,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狀況,有的乘客在言語上不尊重司機,有的喝醉了耍酒瘋……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若不是心中真的熱愛,計程車司機這個枯燥、辛勞的工作,沒有人願意一幹就是十幾年。他說:「我們要懂得在生活中禮貌待人,他人自然也會以禮相待。」
計程車行業是城市流動的文明窗口,計程車駕駛員的一言一行,都與我們這座城市的形象緊密相連。馬林的「三無」實際上對應的是「三有」,即有安全意識、守規意識與服務意識。
「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在交通高速發展的今天,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也要學著慢下來,禮讓行人。」馬林強調,斑馬線前多觀察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綠植較為茂密,或缺少隔離護欄的道路上,往往會有行人和電動車肆意穿行。同時,交車前後注意檢查車輛輪胎等情況,並認真清理車內衛生;在行駛中不超速、不超載;在上下客時,選擇好停靠點,方便乘客安全下車。
計程車這份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小小車廂內度過,即使下班回到家中,駕駛員也是昏昏沉沉地睡去。「我能獲得行業的種種榮譽,離不開妻子對我的支持、包容與關懷。」馬林內疚地說,因為把大量的時間都給了工作,為家庭付出太少,在兩個兒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卻缺席了。他雖然對家庭有愧,但對工作無悔。
5月13日,西安市出租汽車行業「愛心車廂標兵車隊」正式成立。馬林與百位優秀駕駛員入選,他們身穿白襯衣、黑褲子,繫著領帶、領結,佩戴統一的隊徽與白手套,以嶄新靚麗的形象,高標準的服務規範為中外乘客提供「專車」般的服務。宣誓現場,馬林信心滿滿地表示:「我會以標兵新貌引領同行,共同呵護行業形象,用優質的服務,擦亮計程車這張城市名片。」
在出租汽車行業摸爬滾打12年,馬林見證著行業的發展和變遷,面對新時代的挑戰,他從未想過放棄,這是他熱愛的職業。在小小車廂內,馬林不斷地創新和完善自己,用過硬的服務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帶動了一大批駕駛員,用心用情的詮釋著凡人善舉,讓文明成為古城西安亮眼的底色。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沛然 梁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