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系列武俠小說當中,愛情故事似乎是每部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整部《倚天屠龍記》情節當中,金庸先生先後描繪了兩個結局悲慘的愛情故事。除了人盡孰知、悽美悲慘的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愛情故事外,還有就是武當六俠殷梨亭和紀曉芙那段沒有結果的愛情故事。相較於五哥張翠山來說,殷梨亭殷六俠的愛情故事則就相當悽慘了,雖說最終沒有向五哥和素素嫂子那樣死得慘烈,但他的未婚妻紀曉芙卻被光明左使楊逍搶奪而去。
俗話說「因果報應,世道循環」,既然楊逍當年搶走了殷梨亭的未婚妻紀曉芙,那幾十年之後,楊逍和紀曉芙有可能料想到,二人那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一般的女兒楊不悔,竟然代替自己的母親紀曉芙去贖了一份欠下的罪孽。不過與其說紀曉芙欠下了對殷梨亭的一份罪孽,倒不如說這份罪孽是一份情債。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暗含著「一見楊過誤終生」這深入淺出的道理,那你看看《倚天屠龍記》,是不是也有著一份「一見無忌誤終生」的意思呢?
可是同神鵰俠楊過不同的是,張無忌雖然在倚天屠龍記當中迷倒了和他有過眼神交流以及經歷的眾多女子,但唯獨沒有吸引住和他從小青梅竹馬的楊不悔。楊不悔最終選擇了殷梨亭,也就是張無忌的武當六叔,這是普天之下人盡皆知的事實。可見金庸在楊不悔身上添入了叛逆情愛的思想,但在我看來,如果將楊不悔也設定為喜歡楊過的女性角色,那倒似乎也有些沒有看頭了。
楊不悔身上,殷梨亭嗅到了紀曉芙的味道
楊不悔最終選擇殷梨亭,如果在沒有看到這一結局之前,不論我怎樣腦洞大開,我都不會猜測出這樣的一個結果。畢竟殷梨亭和楊不悔的母親紀曉芙的年紀相當,而當時楊不悔才僅僅不到二十的模樣,二人之間相差大概十七八歲。所以後世讀者對二人之間的婚戀感情貫之以「隔代婚姻」和「不倫之戀」,畢竟放在宋代的背景之下,殷楊二人的愛情確實和「存天理,滅人慾」的綱常倫理相悖逆。
其實不應該將楊不悔選擇殷梨亭的原因歸結為「殷梨亭從楊不悔身上嗅到了未婚妻紀曉芙的味道」。他們二人之間的主動權在楊不悔身上,被動權在殷梨亭身上,如果當時楊不悔不主動選擇和殷梨亭交好的話,那或許鼎鼎大名的殷六俠,最後也是會以孤獨終老草草收場吧。很多時候我都認為殷梨亭並不配被稱為「殷六俠」,因為這個男人實在是太注重兒女私情了。
當紀曉芙被楊逍奪走而去之後,殷梨亭身為男子漢大丈夫,竟然眼淚也欲圖奪眶而出。在武當七俠當中,就數殷梨亭的感情最為脆弱,因為和紀曉芙的姻緣遭到劫難而不免傷心落魄,這本來是所有正常之人應該有的情感。但是殷梨亭卻表現出來了一種一直以來都不能忘懷的模樣,而且每每想到此事都會憂心忡忡,這哪裡有武當俠客的氣概?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殷梨亭不具備如此感懷性情的話,那或許楊不悔就不會選擇殷梨亭,畢竟天底下所有女子對於深情的男子總是心軟的。想當初紀曉芙雖然打心底裡不喜歡殷梨亭,但是每每看到他的那副深情模樣,紀曉芙便會心軟起來。其實連同整個峨眉派女弟子在內,因為紀曉芙悔婚在先,所以她們在此之後也對殷梨亭分外眷顧。
其實是楊不悔看到了殷梨亭眼裡的那份深情
那楊不悔為什麼會選擇殷梨亭結合呢?茫茫人海之中,難道普天之下就沒有一個優秀男子能夠被楊不悔瞧得上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從倚天屠龍記問世以來,這個問題似乎就一直困擾著讀者。但其實在原著當中早就對此做了分析,楊不悔之所以確定殷梨亭為她的餘生情人,其實從二人相處的前期來看,楊不悔對殷梨亭並不算是一種愛情的表現,而是一種單純的「被感動」。
不知大家可曾記得殷梨亭在光明頂上見到楊逍時候的模樣,見到楊逍,殷梨亭便會想到楊逍對他的奪妻之恨,哪怕自己的功力遠遠不是光明左使楊逍的對手。但他還是敢於拔出長劍衝向楊逍,想要一劍刺死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殷梨亭,楊逍原本可以本能的抵擋住他對他的進攻,並且可以順勢將他反手擊敗。可令人詫異的是,你可曾見楊逍動上一動,他對殷梨亭也有止不住的愧疚啊,畢竟是他當年拆散了這對將飛的鴛鴦。
眼看著殷梨亭拔劍刺向楊逍,突然楊不悔飛奔過來,停止了殷梨亭的舉動,殷梨亭順著聲音望過去,一時之間竟屏息凝視住了。原著當中是這樣描寫的:
「殷梨亭凝劍不前,定睛看時,不驚『啊』的一生全身冰涼,只見這少女長挑身材,秀眉大眼,竟然便是紀曉芙。」
殷梨亭對楊不悔的第一印象就是:未婚妻紀曉芙竟然起死復生,站在了自己面前。楊不悔的突然出現,因為神似母親紀曉芙的相貌,所以險些讓殷梨亭昏倒過去。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次二人的相識,才為之後二人的結合埋下了伏筆。至於到後來發生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楊不悔逐漸接近殷梨亭,他開始慢慢的發現,眼前依舊深愛著自己母親的這位大叔,這份深情竟然感動了自己。
那時,殷梨亭受了重傷,但在殷梨亭身邊,卻沒有一個能夠服侍照顧他的女人。在此患難見真情的時刻,楊不悔主動站了出來,根據原著當中所講,楊不悔之所以會站出來照顧殷梨亭,是為了替代和補缺母親紀曉芙的職責。殷梨亭重度昏迷的時候,他再一次把眼前的楊不悔當做了自己的未婚妻紀曉芙,殷梨亭時不時地拉著楊不悔的手,口中斷斷續續的念叨著「曉芙……曉芙」,聲音很低微,但顯得卻十分真切。
從楊不悔得知殷梨亭和自己爹娘的淵源,再到楊不悔切身實際的接觸到這位大叔的真實模樣,這個漫長的過程,最終讓楊不悔觸摸到了殷梨亭,內心當中的申請和親切。因為楊逍當年對紀曉芙作出的玷汙之事,亦或是因為紀曉芙當時選擇違背婚約而跟從楊逍,他們三個人之間的關係,總歸到頭,都是楊逍和紀曉芙的錯。或許拿到現代來說夠不上錯誤的邊緣,但是放眼於古代,紀曉芙違背婚約是有錯的,楊逍對紀曉芙作出的舉動,更是有違人倫。
所以楊逍和紀曉芙這對男女一直以來對殷梨亭都抱有愧疚之心,女兒楊不悔出生以來,或多或少地也都接觸過這三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一方面楊不悔選擇和殷梨亭結合,是看重了殷梨亭對自己母親的那份深情和真摯;另一方面楊不悔選擇和殷梨亭結合,同樣也是為了替自己的爹娘彌補對殷梨亭的愧疚。因為身為女兒的她,實在是不忍心看到遭受著母親去世之痛的父親楊逍,在餘生仍然忍受著殷梨亭的愧疚之心。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楊不悔選擇殷梨亭,上面的兩個原因都顯得十分的自然和合情合理,前者體現了楊不悔是真的為一個男子(殷梨亭)的真情實意所打動,後者則體現了楊不悔盡到了一個封建女兒應盡的本分。其實如果前者的因素大於後者的話,或者說楊不悔是真正的喜歡上了殷梨亭,那麼後者的因素我們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只是,「喜歡和愛的成分」放在楊不悔對殷梨亭的情感上,又有幾分呢?
這段隔代婚姻,一半是情,一半是債
這最後一個小標題,正是對上面兩個原因的一個總結,所謂的「一半是情」,是因為楊不悔和殷梨亭之間有深情;同樣地來看待「一半是債」,是因為楊不悔為了彌補爹娘對殷梨亭的愧疚。實質上,楊不悔的母親,紀曉芙對自己的未婚夫殷梨亭並沒有半點情感,更不要去提「喜歡和愛」了。在接觸楊逍的那段時間,紀曉芙因為迫於倫理和有婚約在先,所以對楊逍一陣抵抗。
再到後來,面對四十多歲大叔楊逍的誘惑,紀曉芙的道德底線逐漸被突破。她依舊保持著最後的那份矜持,只不過此時此刻的楊逍面對著妙齡的紀曉芙,他那種前期的君子之道似乎已經情愛完全衝昏了,於是楊逍採用了強硬的手段逼迫紀曉芙。漸漸地,紀曉芙發現眼前的這個大他十幾歲的男人並沒有壞心思。所以二人伴隨著日久天長的相處,真正的愛情便由此被釀生了出來。
紀曉芙為了證明自己對楊逍的衷心和中意,最好的體現就是給女兒起的名字,楊不悔姓楊名不悔!這是最為直接的體現,當初師父滅絕師太讓紀曉芙誘殺楊逍,可是紀曉芙並沒有這樣做,她無悔自己和楊逍的各種行為,她更無悔和楊逍幹下了男女之事,為楊逍生下了女兒。所以直到最後那一刻,紀曉芙寧願被師傅用掌劈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丈夫,哪怕絲毫半寸。
上面這番言語大概就是對「紀曉芙和楊逍」當初情愛產生過程的回憶,我想說明什麼問題呢?紀曉芙和楊逍之間才有真正的情和愛,和她那所謂的未婚夫殷梨亭之間,只是有著封建社會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年齡相仿,但談何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呢!殷梨亭和紀曉芙之間的相處過程,我總覺得是金庸先生的一種折射,一種張三丰和郭襄的折射。
不過好像又有著根本性的差別,畢竟,張三丰為了郭襄終身未娶,而郭襄心中放著大哥哥楊過終身未嫁。相較於楊不悔的爹娘和殷梨亭來說,楊不悔十分巧妙的充當了這個中間人,她又十分巧妙地彌合了三人之間那段破裂的關係。不過我還是希望:《倚天屠龍記》如果有續版的話,真的希望楊不悔對殷梨亭是有真的情和愛,相反,殷梨亭對楊不悔,也有著這種深情感情。
否則的話,楊不悔嫁給殷梨亭,殷梨亭娶了楊不悔,沒有真情實意的情和愛,他們終究還是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