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斤三兩是山東地區的彩禮說法,之前有個朋友是山東的,他們那裡就是三斤三兩彩禮,他和女朋友相戀有七八年才結婚,結婚的時候兩人都已經三十三四歲了,就因為這三斤三兩暫且準備不夠,丈母娘不讓結婚。準備夠真的是過稱三斤三兩,十四萬不到十五萬吧,具體多少不記得了,記得他說再少一張都不夠了。山東的說法還有,三斤三兩,一動一不動,一動一不動就是車子和房子,窮人家真是結不起婚。
時下結婚高昂的彩禮早已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一動一不動(動是指汽車,不動是指房產),萬紫千紅一片綠(大概也是15萬,萬紫就是指1萬張紫色紙幣,面值5元;千紅就是指1000張一百元的大鈔;一片綠就是一把綠色的紙幣,面值50元),三斤三兩等等新鮮的名詞無不代表著高昂的彩禮,這後面更是家庭沉重的負擔。
當然「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片綠」只是農村彩禮結構中的現金部分,大概範圍在15萬元左右。除了現金彩禮外,現在女方還要求男方有「一動一不動」,一動是指有輛小轎車,一不動是指在城裡有一套樓房,這部分算下來大概要40-50萬元。所以在高彩禮的農村地區,一個男孩要準備30-60萬元才能讓女孩「相中」。
農村彩禮要三斤三兩,很多小夥不堪重負,網友:窮人家真是結不起。現在的婚姻更是像是一個市場,相親更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還劃分了很多奇怪的等級。據說,有人將單身男士劃分了好幾個等級,頂配的是留洋歸來的博士,有車有房月薪5萬起步;高配的是名牌碩士,月薪2萬起,車和房是免不了的;標配怎麼著也要是個大學本科,月薪要在1萬以上,至少一套房子。這些現象的出現,不僅僅是因為我國男女比例失調所致,也是因為跟風攀比在推波助瀾。
曾經看到有人繪製了一張彩禮地圖,華中、華北東北地區彩禮最後,基本都是6萬起步,但是華南地區的彩禮錢卻出現了逆增長,有些地方的彩禮僅僅需要1萬元,重慶、武漢、江蘇等地也有些地方出現了不要彩禮的現象,這不禁會讓人深思,到底該如何破解現在這種高昂彩禮的現狀。
調節人口結構,保持男女性別比例基本平衡(目前公認的比較穩定的比例為105:100);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倡導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當然,從華南等地出現的彩禮逆增長現象,我有理由認為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水平才是根本之策。
百元大鈔一張1張100元新版人民幣約重1.15克,一萬元就是100張100元,就是115克。一斤是500克就是4.3萬左右。三斤三兩大約15萬元左右。
這個數目對於現在農村人來說很普遍,放在通情達理的女方人家,男方給多少錢女方家人都會放進女兒的嫁妝壓箱底。還會多給女兒,不想男方看不起女兒。
如果遇到不通情達理的人家,那也沒辦法,還是得籌集好交給女方,不能因為錢的事情,壞了一段好姻緣不是。
總之一句話,農村人要彩禮要量力而為,不可攀比強要。嫁女兒是要女兒幸福,錢是很重要,但還有買不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