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波
圖:時會理
2016年1月26日,電影《我的極品女神》在京舉辦了一場「2016愛奇藝iGirl新品發布會」,導演王晶、主演鄭伊健、周秀娜等人集體亮相。「我的極品女神」即指代iGirl,電影講述了定製女友機器人iGirl周秀娜與主人鄭伊健之間的愛情故事。
這是愛奇藝影業自製的第一部網絡大電影。根據骨朵數據發布的「2015全網網絡大電影總播放量排行榜」,愛奇藝獨家網絡大電影數量內容佔據總榜超三分之二以上,排名前十的網絡大電影中,愛奇藝獨家包攬8席,其中愛奇藝獨家內容《山炮進城》以9128萬次播放高居榜首。
這是一個傳統電影人並不熟悉的戰場,網際網路公司在這裡拉起了一片山頭。
山頭的實力也在不斷增強。2015年,愛奇藝平臺上線的網絡大電影數量達到612部,35部平臺分帳破百萬,而在2013年網絡大電影推出的第一年,分帳最多的影片大概十萬左右,2014年也未能突破百萬。
網際網路票房的快速增長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前段時間,愛奇藝影業總裁李巖松去參加一個金融論壇,很多投資人跟他聊天,談論的話題都是「要投一部網絡大電影」或者「購買一個做網絡大電影的公司」。
「資本市場看好,資金進來,一些大平臺和優質的製作團隊也開始關注、加入這個領域。」李巖松分析,網絡大電影在經歷了三年的野蠻生長後,2016年將會是重新洗牌的一年。
基於這種市場環境,愛奇藝影業組建了自己的網絡大電影策劃團隊,並和香港導演王晶籤約了四部網絡大電影的合約,《我的極品女神》是其首部試水之作,投資過千萬。「2015年我們是一個平臺,2016年我們自己也製作一些好的內容。」李巖松說。
在採訪中,李巖松多次用「爆款」和「現象級」來形容他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它一定會給網絡大電影樹立一個新的標杆。」李巖松介紹,《我的極品女神》邀請了一線導演和演員,在製作和宣發上跟傳統院線電影沒有任何差別,他計劃在電影播出前召開全球首映禮,並邀請鄭伊健、周秀娜等主創參加至少10場的路演。
李巖松預計,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網絡大電影的概念會被重新定義,不再是青年導演和青年演員的外圍賽,而會成為針對網絡電影用戶的精美製作。
▷愛奇藝影業總裁李巖松
「2016年前,網絡大電影指那些幾十萬左右小成本投資、籌備時間短、沒有大明星大製作、標準的90分鐘並在網絡院線播出的電影,但在《我的極品女神》後,網絡大電影在投資額度上會有一個升級,以前大部分電影在50萬—80萬之間,2016年標配投資會上升到300萬到500萬之間,製作宣發也都會隨著資金流入提高一個檔位。」李巖松說。
除了播放平臺,他認為網絡大電影最大的不同體現在「網感」上。過去,觀眾看電影買票進影院,幾百人坐一起,大家一起笑一起嘆氣,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過程。在網際網路上看電影,則是另一種感受,「網感,就是它的私密性、隨意性、隨時性與碎片化,這個是網際網路內容很強的一個標籤。」
李巖松打個比方,過去拿著iPad看一部傳統的史詩片電影,非常凝重,一口氣看完,身上酸,自己也看得特別累,但有「網感」的電影不會,看個喜劇或者其他題材,幾分鐘一個小包袱,笑一下,看得很輕鬆,有別的事,暫停了也無所謂,再看的時候接著樂。
為評測一部網絡大電影「網感」如何,愛奇藝內部資料庫有二三十項針對它的評分標準。這種「網感」的需求更考驗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它要求你的故事性要更強更短,小故事看似互相沒太大關係,但又層層連接,而不是說要你的畫面感多漂亮,你的景別多大,你有多少特別牛的一線巨星。」李巖松說。
在李巖松看來,網絡大電影的成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一方面線上收費模式日趨成熟,愛奇藝付費會員目前已過千萬,收入和分配利益都不再是瓶頸。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市場一直缺乏足夠的發行平臺。過去中國電影市場一年拍出五六百部電影,但能上映的僅有20%,一些大製作的影片完全由第五、第六代導演掌控,年輕導演很難有機會,「徐崢那麼有名氣,最早拿著《泰囧》(劇本)去找錢,也沒人願意投,折騰了很久。」
2013年,電影協會有一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想給年輕導演多創造一些拍攝電影的機會。當時,愛奇藝跟協會合作,提出了「網絡電影院線」發行收益模式。
李巖松回憶,當時內部研究了各種結構,最後這個模式借鑑了起點中文網。起點中文網採用千字分帳的模式,激勵了一大批愛好文字的年輕人,郭敬明、韓寒、唐家三少都曾受益於這個模式。所以,愛奇藝在投放分帳上,也根據電影的點播量以及獨家權等進行分帳。李巖松舉例,一部網絡大電影播放需要付費5塊錢,會給製作方1.5元—2元的分帳。據他介紹,愛奇藝非廣告收入中最核心的付費業務每年的付費增長率達到700%-800%,而網絡大電影佔到這部分收入的15%-20%,並有很明顯的上升趨勢。
在題材上,2015年愛奇藝網絡大電影主要以喜劇和驚悚為主。「現在是一個快銷的社會,觀眾口味變得特別快,就跟段子裡說的魚的記憶差不多,雖然沒那麼短。」李巖松預測,2016年,網絡大電影在題材上將會是百花齊放的一年,除了喜劇和驚悚,軟科幻將會是一個非常主流的方向。
對於《我的極品女神》的票房,李巖松頗為自信,「收回成本肯定沒問題。」他的自信來自於愛奇藝在網絡大電影上構建的大數據以及2015年一直在打造的宣發渠道。
李巖松介紹,在平臺播放的過千部網絡大電影,已為愛奇藝建構了一個詳細的資料庫,從劇本研發開始到電影後期剪輯都會通過資料庫隨時評測改進。同時,這部電影也將試水周邊產品,推出iGirl機器人。
在宣發渠道層面,愛奇藝影業這兩年花費了大量精力招兵買馬,目前已組建了兩百多人的團隊,負責宣發的《王朝的女人·楊貴妃》、《破風》、《十月初五的月光》等影片都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十月初五的月光》故事本身以TVB熱門劇《澳門街》為原型,但已相隔15年,而且故事在粵語文化圈裡更有群眾基礎。檔期又與《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玩命速遞:重啟之戰》、《我的少女時代》等熱門影片同檔,被普遍看成是炮灰之作。
「電影局當時給這個片子定為C類,還是區域級別,百分之百嚴格意義上的一日遊電影。」李巖松回憶說。
依靠愛奇藝和百度平臺的資料庫,以及愛奇藝1000萬VIP會員的畫像分析,愛奇藝影視將影片宣發60%的渠道鎖定在廣東地區,在貼吧、論壇以及廣東當地的微博微信大號上主推,其他一些省份只爭取一些黃金場次。
這部被看做票房很難突破1000萬的影片排片一路上升,最終票房達4000多萬,而廣東地區的票房產出佔到了影片總票房的80%。「傳統發行從上往下看,先從一線城市做,看票房再往下推,現在網際網路靠數據,做到精準營銷。」李巖松認為這部電影的成功證明了網際網路思維與電影營銷無縫結合的可行性,也是未來影業營銷之路的新方向。
李巖松把2015年看做是愛奇藝影業快速奔跑和學習的一年,小規模嘗試投資參與了一部分電影,在網絡大電影和宣發渠道上都有了不錯的開局。接下來的一年,他計劃要精耕細作,小範圍比例的投資將會縮減,主要以拿到版權、宣傳、發行、遊戲和衍生品等一部電影的全產業鏈開發為主,「做出一些真正樹立標杆的電影。」
Q&A
《博客天下》:2016年,愛奇藝影業在網絡大電影上會有哪些布局?
李巖松:2016年,我們計劃自己製作的網絡大電影會超過20部,投資金額也是過億,現在還暫時不太好公布。那我們過去這些積攢,為我們嫁接了一些非常優秀的年輕導演,很多跟我們都籤訂了合約,未來一年會有作品呈現給大家。
《博客天下》:大多數影視公司都在重金購買IP,在前期製作環節花費精力,為什麼愛奇藝把側重放在了宣發渠道上?
李巖松:田忌賽馬嘛,你不能用自己短處跟人長處碰撞,2014年,愛奇藝影視成立時,當時國內一些大公司在製作上已經有了十幾二十年的精力投入,如果這個時候我開始拼製作,拼劇本,拼組盤,完全拼不過,就算咱們勤奮一點,比人家一天少睡一半的時間,你得用10年才能追得上。電影業,你的經驗性和判斷力非常關鍵。所以說那你把渠道能力建立強了,不但你未來自己的片子有非常好的把控力,你也可以快速地跟那些頂級的項目來合作。
《博客天下》:相比於一些經驗豐富的發行公司,你們在宣發上的優勢有哪些?
李巖松:我們這個團隊現在有兩百多人,是我負責愛奇藝影業工作以後搭建的,這些人裡面的主要骨幹都是我跟很多行業人士聊,從熟悉的人中找過來的,發行和宣傳的負責人經驗都非常豐富,都有極強的網際網路思維和對網際網路公司非常深入的理解,這也是我們招聘團隊的重要考核指標。這些人做宣發,一方面有傳統經驗,一方面可以利用我們的大數據產品,進行更精準地營銷,從《十月初五的月光》的經驗來看,現在的宣發重心不再是製造話題、吸引更多的觀眾,而是能精準的找到這部電影的觀眾,那我們網際網路的方式加上傳統發行經驗就會有很大的優勢。
●●●
點開大圖,掃碼關注微信公號「影貴妃」
更多內容
請關注《博客天下》第213期
文章首發於《博客天下》第213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