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ひつつ寢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
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
——小野小町『古今和歌集・戀二』
對於新海誠的作品,本人認真讀了的暫時只有《秒速五釐米》和《你的名字。》,相對於秒速五釐米裡中略帶傷感的結局,個人更喜歡你的名字中圓滿的結果,感覺未來也是滿滿希望的感覺,當時看的時候還生怕又是那種略帶傷感遺憾的結果,本來還想開開心心的看書,最後反而愁緒湧上心頭。回歸正題吧,你的名字中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最後瀧與三葉相遇時不約而同回頭的一問「你的名字是?」的畫面了,想像一下也足以體會到滿滿幸福,兩個看似陌生的路人,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有著彼此最熟悉的靈魂,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的愛情,也貌似沒上升到親情,但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彼此,沒有選擇認為這只是一場夢,他們懂得珍惜,對於現實的我們來說,這不正是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學習的嗎?16年還小沒能去電影院看一次君名,這是我這輩子第一個不可能放下的遺憾。
我和新海誠的初識是在17年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在隔壁aqy看完新出的海賊王(那時候還不知道b站)偶然的看到剛上架的君名,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19年我高一,很巧也是一個星期五,天氣之子上映了。時隔三年這回我沒錯過,第二天一個人去看了很早的上午場次。
最感動莫過於陽菜在樓頂為煙花大會祈禱的場景:因陽菜祈禱而放晴的天空,絢麗的希望照耀著雲層和街道,在野田洋次郎RADWIMPS的花火大會響起時,那是我和新海誠最近的時候。在我對新海誠的小說作品認知上,我覺得《言葉之庭》在所有作品中最有特點,採用朗朗上口的《萬葉集》古詩詞與故事情節相結合的修飾手法,把人物的性格、人物對景象的感受,描繪的玲玲精緻。比如說,那位陽菜子老師,在離開國定公園裡的亭子時說:「雷神小動,刺雲雨零耶,君將留。」瞬間覺得這老師像個大詩人一樣,隨口說出古詩詞,超出普通人的水平。我後來才發現,這詩詞來源於日本經典詩詞集《萬葉集》。如果我作出一個新海誠小說排行榜,這部小說作品,不是屬於一就是屬於二了。在這本書裡還有個特點,對人生哲理的感悟,比如說,陽菜子老師給男主孝雄一大把巧克力(其實是小酒菜)的時候,孝雄是滿臉拒絕的,陽菜子說:「沒關係的,反正不管是誰,身上都有些奇怪的地方。」我表示非常感慨,喝酒醉醺醺的,還能說出人生哲理,簡直太厲害了!
「我想和她在一起,只是多一點點時間也好。」「我想和他在一起,只要多一點點時間就夠了。」無論過了多久看了幾次,三葉和瀧在東京的再次重逢仍然讓我感動不已,腦海中又浮現出他們從階梯的兩端擦肩而過又回首相視的模樣,那種激動中又帶有不確定的猶疑。人常說「近鄉情更怯」,在這裡,終於找到彼此卻害怕又不敢相認的樣子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的「怯」呢?作為一個男生,本不會對一部青春戀愛的作品有那麼大的興趣,但《你的名字》我卻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了,每次看完都會有和初次讀時一樣的歡欣和雀躍。記得我看過一片君名的熱評,寫道「神明使你我相遇,災難使你我分離,但你我不顧一切,追尋彼此喜歡彼此。這就是平行世界的愛情,沒有一成不變的外界,只有從一而終的你我」。可能真的就是這種尋找感染了我,讓我對它這麼執著又痴迷。
還記得三葉跑回鎮上時摔倒並看到了瀧寫下的「喜歡你」,書裡是這麼寫的「我戀愛了,我們戀愛了,所以我們一定會再次相遇」當時真的直戳我的淚點。書裡瀧和三葉一次都沒有說過「喜歡你」,瀧也只敢含蓄地默默寫下。相逢之時瀧感嘆著「想要見你可真不容易呢。」一句話淡淡地掩飾了尋找路上的困難和迷茫,就像他倆的情愫一樣,淡淡的,不濃烈。穹頂之上是一分為二的彗星,穹頂之下是懵懵懂懂的愛戀,看到這一幕真的有人會不動容麼?他們沒有只是把這當做一個美麗的夢罷了,而是穿過千山越過萬水去尋找那個不能忘記的人。即使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也原意和其抗爭只為記住你的名字。後記中寫「人類會忘記重要的東西」,而三葉和瀧正是這個世界中「美麗的掙扎」。幸運的是他們擁有彼此。生活中或許沒有這樣的超能力,更不存在「互換靈魂」這樣美麗的邂逅,但我們卻不能缺少這份尋找的勇氣。就在男女主視角的轉換中,這份朦朧的情愫也躍然紙上,更進入了我的心中。當在《天氣之子》的彩蛋中看到瀧和三葉結了婚,很安靜很快樂,我作為讀者竟然也有一份欣喜。我甚至不想讓誠哥寫君名的後傳,我總覺得讓他們生活在那裡就挺好。或許已經不記得彼此尋找的經歷,但現在已經擁有了全世界。
書裡感動我的真的太多太多了,三葉鼓起勇氣去東京的經歷,瀧不懈的努力.哪一個不讓我動容呢?但「紙短情長」,我匱乏的語言不足以述說出自己對君名的喜愛。
總有一天我要去日本聖地巡遊,站在那個臺階上,我腦海中一定還會想起那那兩雙相逢後的淚眼,和那一句———
「你的名字是——」《秒速五釐米》的故事品嘗起來是溫柔與遺憾的雜糅,蜜糖塗在最上,冰沙埋在中間,檸檬埋在最下面。明裡與貴樹青梅竹馬的回憶是這個故事裡最甜的部分,嘗過甜味,而下無味冰涼的部分也變得苦澀起來,最後兩人站在車道兩邊,火車隔絕了視線,兩人之間的最後一根絲線也終於被剪斷,大概是一個溫柔而又有些遺憾的結局。你的名字裡面口嚼酒是我最感興趣的,最有趣的是剛交換身體的時候三葉在瀧身體裡的「可愛表現」,以及瀧在三葉裡時摸胸的場景(老色批了)《你的名字。》中瀧和三葉經歷了頻繁的人格交換,身為居住在東京的普通帥鍋高中生和居住在鄉下的高階巫女,瀧和三葉每次人格交換後的表現都沒有讓我失望。
大概是出於篇幅考慮,電影版對於兩人人格交換後的情景往往採取的是鏡頭剪切形式匆匆帶過,這時候便再次體現出小說這一文字載體的優越性,我得以跟隨著主人公第一視角的鏡頭,身臨其境地感受性別倒錯後的落差樂趣。
內心明明在以非常爺們的語氣進行OS,行為上卻不得不(拙劣地)表現出女兒嬌嬌;因為內心是個思春期的少女,所以儘管身體是個運動系高中男生,卻會對各種精美甜點欲罷不能……這種內心描寫和行為描寫的落差感轉變成文字時差異性愈發明顯,讓我讀起來有點精分(褒義)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有如「性轉換」一般的獨特愉悅。《言葉之庭》在新海誠筆下那個孤悲而優美的故事令我深迷於此,全角度版本中我體會到了單相思的憂傷,悽美。特別是伊藤對於雪野的情感,在這個作品中我也發現貴圈實際也有點亂,從孝雄媽媽孝美的經歷中發現日本社會的不足之處,還有就是雪野被那個男的搭訕時候我在那一段看的挺厭惡的,但是在讀了很多次之後也發現這本小說雖然是孤悲不得志的情調,但是確實十分的優美,在看孝雄和百香裡最後互相表達情感時和五年後再次相遇,我在這裡看哭了,也正是於此《言葉之庭》在我心中是最美的,無可頂替的小說巔峰!!!讀過《十字路口》,要說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翔太想起曾經問父親帽子上的單詞「Crossroads」是什麼意思時,父親的回答。「十字路口。」「人生並非一條直路,而是有很多交叉口。人需要不斷地選擇自己前進的方向,向著目的地而去。」
我走著我的「人生」道路,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並與他們結識,每當到了十字路口,就要做出選擇,有的人會選擇和我不同的路,就此分開,但也會讓我遇見並結識新的人,再與那些還和我走著相同的路的人並肩前行。人生啊,果然就像十字路口一樣。不做出選擇的話,就沒有辦法繼續前進了。淅淅雨聲中,綠意盎然的植物,別致的庭院,一個滿眼充滿理想、性格早熟卻又帶著稚氣的少年,一位善良、成熟卻有些嬌氣的女人。
在劇中,他們是孤獨的,身為高中生秋月擁有自己喜歡的愛好並為之奮鬥著,在教室裡的他只覺得自己是一個空空的軀殼,作為老師的小雪因為女同學的誣陷不敢再面對學校的人們,他們都選擇了一個幽靜、安謐的地方,去全心全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逃避世事。《你的名字。》外傳中,在最後寫到的「二葉是對的,那並不是永別」令我印象深刻。在你的名字電影中,宮水俊樹看上去這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可能還有一些腐敗。但是在外傳中,我們從側面了解了宮水二葉和宮水俊樹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和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中對日式傳說,哲學和現實的思考。有時,愛情會讓人衝昏頭腦,但是這些只不過是家族樹中的小樹枝,而這孕育出的更小的分叉也繼承了這些,下一代也是這家族的延續,生命不息,時光不止,在歷史編織的綢帶中熠熠生輝。天氣之子裡面穗高去把陽乃找回來的時候說:「我只不過……想再見她一次!」那種一個人跨過千難萬險,從池袋跑到新宿,一路上回想自己和陽菜的邂逅,幸福,那種純粹而強烈的感情和直衝衝的衝擊著我的心靈,然而冷漠的世界卻連像與她再見一面這樣小小的願望都不滿足,這樣的真實性跟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著很強的共鳴,讓我記憶很深刻!感謝天聞角川能把這麼好的作品如此迅速的漢化,讓日語差的我們也能獲得這樣的感動!最喜歡的是《秒速五釐米》,在結局中雖然男主與女主沒有見上最後一面,但他們心裡都清楚是誰站在鐵軌的另一側,男主最後那釋然的一笑,是讓人無奈,悲痛而又深思的。從秒速五釐米開始關注新海誠,之後把他的作品都補了幾遍,這些作品中最喜歡的還是言葉之庭,個人感覺文學氛圍很足,在不足一個小時的動畫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孝雄和雪野老師在樓梯擁抱的那個場景,從剛開始礙於身份,雪野老師不敢接受孝雄對她的憧憬,到雪野老師突然後悔去挽回孝雄,兩人最終在樓梯裡互訴心聲,再配上雨後初晴的背景以及恰到好處的秦基博《Rain》作為BGM,這一段簡直白看不厭。《言葉之庭》的雨中初見。
無論身份,無論境遇,最真摯的愛總能衝破一切阻礙,直至終點。這樣的情感,願你我皆可求索而得。最喜歡的還是你的名字吧,看新海誠導演電影就是高三時候抽空(偷偷)跑出去看的,之後就入坑無法自拔,還記得那個時候給我帶來滿滿的感動,三葉和瀧在忘記對方的時候也是讓人淚點滿滿,不過你的名字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轉場時候的那一聲清響,不知為何,總有一種莫名的震撼。《你的名字》看了起碼七八遍,然後託人從日本買了BD,基本上每年還要回味一遍。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三葉的日劇跑吧,跑到一半摔倒,然後看手心裡的字,配上BGM真的是感動哭了。
說起來,動畫最大的優勢應該就是音畫結合了吧,誠哥的幾部電影在這方面從來沒讓人失望過,真的是太好了。
現在《天氣之子》的BD也到手了,靜靜等待新作了。誠哥的每作品都很喜歡,但如果非要挑選一段印象最深刻的劇情那必然是我的入宅之作你的名字中兩人在隕石坑"第一次"直面相見的那段。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這一段真的做的都太棒了,尤其是再加上電影的BGM火花這一段真的絕了。當彼誰乃之時結束,瀧一直重複的念著三葉的名字,但當他拿起筆準備把這個自己絕對不能忘記的名字寫在手上時,寫到一半的筆畫卻怎麼都無法繼續往下寫。
重要的人,不能忘記的人,不想忘記的人。
恐怕要不了多久,我會連自己忘記了什麼這件事都忘掉,於是我讓這份感情驅動這自己,最後一次對夜空咆哮:
你的,名字是?
咆哮聲迴蕩在夜幕的群山之間,在虛空中往復,越來越小。
最後,一切重歸寂靜。
伴隨著這道吶喊聲的結束全書也逐漸進入我最喜歡的一段,當然即使看書時沒有BGM,但每當我讀到這一段時腦中也總會不自然的響起花火這首歌。
直接快進到我最愛的一段,此時的三葉也已經無法想起瀧的名字了
但是
耳旁依舊能聽見你的聲音
為了避免醒來的時候我們忘記彼此
當時你是這麼說的
我們彼此把名字寫下來吧
我們的掌心寫著字。我癱倒在地,睜開雙眼。緊握著的右手出現在朦朧的視野當中。我想張開手指,但手指相當僵硬。儘管如此,我還是緩緩的獎五指撐開了。
掌心裡寫著幾個字,仔細一瞧——喜歡你——
怎麼說呢總之就是非常甜,至於為什麼對這段有著印象深刻其一是你的名字是我的入坑作無論是那一段我都記憶猶新,其次就是被兩人這即使這個世界仍想將我馴服我也會美麗的掙扎到底的這份信念感動。
「命運」亦或是「未來」
在這樣的詞彙
無法伸手觸及的地方
我們相戀在一起
時鐘的指針
在一邊凝望著我們一邊前進
我們在那樣的世界裡
一輩子 不 無論幾生幾世
都要永遠生活在一起
你的名字也是我傳教戰績最好的一本書了當時就這一本書幾乎傳給整個班看了下去,也有別的班的人來借一個學期下來也是戰痕累累了。
也非常感謝你的名字這部作品,讓我入了二次元這個坑和輕小說這個坑,也因此知道了B站,成為了一名B站用戶。十分感謝。一個要費盡千辛萬苦哪怕時空旅行也要找到的對方,而那個人,可能就是我們渴望的另一個自己。與你的相遇,如同遇到自己,像是一個夢,醒來時無論多麼努力卻也無法記住你的名字,但是「我愛你」卻被寫在了手掌心。
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在系守、守護神社的高中女生三葉,嚮往的是成為豪邁而瀟灑的東京男孩瀧。雖然像其他男生一樣不修邊幅,打籃球,在西式餐廳打工,瀧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卻是柔軟的,他愛畫畫,想成為能夠改變東京城市景觀的建築師。三葉和瀧並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唯一讓他們相連的不過是兩人成長中如此相似的對理想的期望。
於是,發自內心的渴望與彗星的來臨,促成了兩人在夢中的相遇,從此,你和我,因為同時夢到彼此而開始了交換身體的旅行。
有夢想的人,無論夢想怎樣,大多在性格深處是浪漫的。而浪漫本身就如同一個巨大的賭注。當你和我在夢醒許久之後,站的莫可名狀般繁華的東京街頭,如何才能一抬眼就認出彼此是連名字都不記得的那個他/她?
這個世界無論旋轉了多少個維度,摺疊了多少個交接點出來也無非就是讓我們這些愛無能的人有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性而已。而選擇性越是充沛,選擇之後的滿足感常常越是匱乏,而這種愈發明顯的疏離感與愛無能或許才是那些自古以來喜歡一個人在深夜獨自觀察天象的人內心最恐懼的情感黑洞,也是所有的科幻、時空旅行、二次元世界探討的核心問題。
把結局打開的時候,原來最浪漫的瞬間,是你奮不顧身跑來告訴我要勇敢救自己,和你還不認識我時就問我「你的名字」,我們相遇在不同的可能性中,因為彼此的幫助而走過了與青春告別的時光,卻無法看到彼此。
請記住,無論在未來相遇與否,與青春離別的那一刻是你陪我度過,我愛的你也是我自己。別因為我還不認識你就忘了我們相遇的夢。從秒速五釐米開始關注新海誠,之後把他的作品都補了幾遍,這些作品中最喜歡的還是言葉之庭,個人感覺文學氛圍很足,在不足一個小時的動畫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孝雄和雪野老師在樓梯擁抱的那個場景,從剛開始礙於身份,雪野老師不敢接受孝雄對她的憧憬,到雪野老師突然後悔去挽回孝雄,兩人最終在樓梯裡互訴心聲,再配上雨後初晴的背景以及恰到好處的秦基博《Rain》作為BGM,這一段簡直白看不厭。新海誠yyds你的名字黃昏之時的表白,天氣之子最後一幕的相逢,言葉之庭樓梯上的擁抱,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要是說到誠哥最讓我難忘的,當屬秒速5釐米最後電車軌道上的擦肩而過,真實又夢幻,在給人感動的同時,又給人心頭一刀,人生也如此般充滿了遺憾,我們亦是這樣過著每一天,現在想來這段劇情,仍然令人唏噓。
去年11月買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正值《天氣之子》上映,有幸去看了電影,在一電影院的情侶的夾雜下,收穫了不亞於君名的驚喜,16年的我還是高中生,錯過了君名,19年的我已經是大學生了,還好這次我沒有錯過天氣之子。《秒速五釐米》的故事品嘗起來是溫柔與遺憾的雜糅,蜜糖塗在最上,冰沙埋在中間,檸檬埋在最下面。明裡與貴樹青梅竹馬的回憶是這個故事裡最甜的部分,嘗過甜味,而下無味冰涼的部分也變得苦澀起來,最後兩人站在車道兩邊,火車隔絕了視線,兩人之間的最後一根絲線也終於被剪斷,大概是一個溫柔而又有些遺憾的結局。對於新海誠的作品,我是非常喜歡,當然要說印象深刻的,還是言葉之庭吧(畢竟老足控了),在亭子的風景真的很美。劇情之中,有點傾向於師生戀,但很無奈,最後只能天各一方。戀愛,可以不在乎年齡,可以不在乎身份,只求能在一起。你的名字交換身體的過程讓人感覺很有趣,直到供奉神體莫名的就沉重起來了,原本不會相遇的兩個人因為交換身體相識,在不能交換身體之後又毅然要去尋找對方,以繩結口嚼酒為聯繫最終知道了一切並且跨越時空的距離見到對方,三葉因為瀧在隕石墜落中活下來,但是三葉和瀧因為時空不同又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已經不存在的小鎮風景,為何讓我如此魂牽夢縈?)(我一直在尋找著什麼),隕石墜落8年後,碰見早耶香和敕使,不經意間的擦肩而過,在不同的地鐵上對視,最終能夠相見。反正君名滿滿的都是感動,第一次看哭的我稀裡譁啦的。言葉
特別喜歡誠哥寫校園生活。孝雄的班主任還是體育老師來著上體育課管紀律,踢水桶,隨便點了四人操場五圈,想這種懲罰只要對集體管用就夠了。還有他們班上女生說雪野老師壞話。
不管是大集體還是小集體,很羨慕誠哥比下的校園生活。君名裡不管是城市裡還是鄉村中的三位好友沒事有事都能聊聊天,我自己在學校裡想和別人分享的時候,一眼掃過,然後把到嘴的話咽肚子裡。君名和天氣之子寫的對於我來說太遙遠了,言葉比較貼切吧。我自己情商比較低,說話比較直,班上沒多少人和我聊天,我懶得去迎合他們,特別羨慕孝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我只想著熬完三年就完事了。一句話,現充都給我爆炸吧。
因為現實沒有才更喜歡小說裡的世界,誠哥永遠的神(感謝天角能給一個動態分享讀者的感受)現在想想這還是部誠式旁白誠式青春濃度極高的作品,不過大家正好接受了這個略顯放縱又稍作完美的物語,我永遠相信君名只是誠哥對自己之前所有經歷的一個總結,就像片名《你的名字。》裡的句號不代表什麼終點,更不代表什麼命中注定,就和瀧與三葉之間並沒有靠什麼命運相逢相戀也沒有所謂的結局一樣,這個句號也許是大家度過的漫長歲月中創造的全部事物所編制而成的。雖然最愛兩人相遇的瞬間,但其實兩人的見面從來都不是轉瞬即逝而已。接觸新海誠是從2014年看《秒速五釐米》開始的,後來又看了《言葉之庭》、《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不得不說,新海誠這個有趣的男人從不讓我失望,給我一個又一個新的驚喜 。謝謝誠哥。
說實話,本來是沒想著買書的。因為電影看完了,電影給我的感動能不能從文字裡體現出來,我還是有一定的懷疑的。但是附贈的色紙和印籤誘惑著我下了單。畢竟電影票和書一個價,能把印刷質量一流的天角出品捧在手上,伴著墨香換一個媒介角度了解《天氣之子》,何樂而不為?
跑題了,說到我最喜歡的情節,應該是後面帆高為了再見到陽菜,在鐵軌上奔跑那裡。帆高穿過城市來到某廢棄樓頂的鳥居飛上雲層。
面對每天痛苦的生活,在最後陽菜也沒有—「感受痛苦吧!世界!」—這種想法,善良的她仍然為了其他人祈禱著天晴。為了陽菜,帆高也選擇了義無反顧的「飛上雲層」。真的,不管是從電影還是書上的文字,我都被震撼到了。
還有「比起晴空,我更需要陽菜,天氣什麼的,就這樣瘋狂下去也可以」、「你和世界,我選擇你」,為所愛之人奮不顧身,不惜與世界為敵。
須賀勸他:「你該長大了,少年。」
但他不聽。他就應該不聽。人應該在特定的年齡段做符合這個時期該做的事,為什麼要讓這個少年選擇「長大」而壓抑自己?這不公平。
所以帆高說出自己的「任性」—我只是想再一次見到她啊。
我深深感受到他對陽菜的愛,這應該就是青春吧。2013年第一次看《言葉之庭》講訴的是志願當一名手工鞋匠的秋月和女老師雪野的故事。似曾相識的二人,每到落雨之日便從世俗的煩惱中逃脫出來,相會於這座鋼筋鐵骨都市叢林中宛若世外桃源的幽靜角落。在梅雨季節的日子裡,他們的心漸漸向彼此靠攏。最後下著大雨在樓梯轉口的擁抱這個畫面讓我感受到青春時期因為對老師產生朦朧的感覺的難忘;再到2016年看《你的名字》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並尋找彼此的故事。最後還是會相遇,在街梯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兩者相互流著淚水看著對方卻喊不出對方的名字,讓我明白不要忘記自己最重要的人;到2019年時隔三年後的《天氣之子》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少女帆高和陽菜兩人,帆高為了找回陽菜在雲端中互相拉著對方的手喊著對方的名字下墜這個畫面,感受到新海城式的我愛你:比起晴天,我更需要你。在這個瘋狂的時代裡,你和世界,我選擇了你。新海城的作品陪我走過了六年的青春最美好的時光。對我來說最喜歡的應該就是《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了。
「比起晴空,我更需要陽菜,
天氣什麼的,就這樣瘋狂下去也可以」
你和世界,我選擇你
《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兩個故事共同的引子:神明使你我相遇,災難使你我別離,但你我不顧一切,追尋彼此,喜歡彼此,這就是平行世界愛情,沒有一成不變的外界,只有從一而終的你我 。
在看書看的時候震撼了我不止一次(影院三刷)
為所愛之人奮不顧身,不惜與世界為敵。
對於選擇世界還是所愛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當須賀對帆高說:你該長大了,少年。
卻還是在帆高的一句:もう一度だけ彼女に會いたいです。(我只是想再一次見到她啊)後幫助帆高攔住警察
即使生活端給陽菜的是一道難以下咽的苦菜,她任然尋著雨幕的縫隙,祈禱著天晴。同樣,為了能夠靠近心中的光,帆高也選擇了義無反顧的奔赴遠方。
帆高是一個和我同齡的人,所以帶給我的感觸特別深,他做到了和我一樣的絕大部分同齡人在現實生活中做不到的事,但如果讓我選,必定和帆高做出一樣的選擇,這就是邁特凱口中熱血的青春吧!
新海誠,我從言葉之庭開始了解的一個名字,從你的名字開始讚嘆的一個名字,從天氣之子開始感謝的一個名字 ,謝謝誠哥能給我帶來這麼震撼的觀影體驗,也謝謝誠哥能給我帶來逐漸點燃我心中青春的一個個故事!
期待下一個三年之約!
——一個和帆高一樣平平無奇的16歲高中生你的名字黃昏之時的表白,天氣之子最後一幕的相逢,言葉之庭樓梯上的擁抱,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要是說到誠哥最讓我難忘的,當屬秒速5釐米最後電車軌道上的擦肩而過,真實又夢幻,在給人感動的同時,又給人心頭一刀,人生也如此般充滿了遺憾,我們亦是這樣過著每一天,現在想來這段劇情,仍然令人唏噓。
去年11月買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正值《天氣之子》上映,有幸去看了電影,在一電影院的情侶的夾雜下,收穫了不亞於君名的驚喜,16年的我還是高中生,錯過了君名,19年的我已經是大學生了,還好這次我沒有錯過天氣之子。《你的名字。》外傳中,在最後寫到的「二葉是對的,那並不是永別」令我印象深刻。在你的名字電影中,宮水俊樹看上去這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可能還有一些腐敗。但是在外傳中,我們從側面了解了宮水二葉和宮水俊樹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和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中對日式傳說,哲學和現實的思考。有時,愛情會讓人衝昏頭腦,但是這些只不過是家族樹中的小樹枝,而這孕育出的更小的分叉也繼承了這些,下一代也是這家族的延續,生命不息,時光不止,在歷史編織的綢帶中熠熠生輝。你的名字中瀧為了救三葉 最終穿越時空後聲嘶力竭吼叫的那一段 小說裡把人物的心理刻畫的太細緻了 還有就是他們在電車相遇時 互相問對方名字時 最終也沒能成功挽回對方 真的挺激動的 可惜了
你的名字這部劇讓我徹底入坑新海誠的一系列作品 覺著真的非常nice 最初這部劇是朋友告訴我的 看了之後真的感觸很大 這就是日本的動漫啊 當時也就是這樣想 陸陸續續開始收周邊 買了小說和設定集 非常感謝天聞角川能把書引進大陸 讓更多讀者入坑這部劇 也祝新海誠老師身體健康~
還有天氣之子也很nice!賽高!!
天氣之子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酒店那段,算是整部電影的高潮。最能直擊心靈的就是帆高在警車上聽到警察說陽菜才15歲後說的那句話:什麼嘛,原來我才是年齡最大的啊。是陽菜犧牲了自己才換來的晴天,大家要麼什麼都不知道,要麼是裝作不知道,這太過分了。在陽菜獻祭了自己後,帆高終於避無可避,在警察無情的把陽菜只有15歲這個他早就知道卻在逃避著的事實後,他終於長大了(之後帆高在鐵路上奔跑回憶的畫面有一段是他早就知道了陽菜只有15歲,具體在87:30)。那份巨大的愧疚也終於轉化成了那無所畏懼的勇氣,仿佛除了死,再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那個少年救回陽菜的步伐。自從帆高遇到陽菜開始,其實帆高都是一直在被陽菜保護著,陽菜由於想要快點長大的心境謊報了年齡從而成為了帆高的保護者(無論是第一次送漢堡給帆高還是之後的給帆高做飯還是逃亡那夜推開警察),日本似乎有年長者要保護年少這這個傳統,於是帆高便心安理得得被陽菜保護著。但是陽菜獻祭後,無論是從理性還是感性,帆高都無法再次逃避下去,於是便有了那一幕幕無論看多少次都會令我淚如雨下的場景。帆高得知陽菜居然比自己要小的時候由於陽菜對他種種的幫助和年齡的原因,使他產生了巨大的愧疚,因為按實際年齡來說帆高才是那個應該保護陽菜的人但是實際上卻反了,就像帆高自己說的那樣: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帆高曾經也是他口中的這種人,明明是陽菜獨自承擔了那一切但帆高卻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就像片尾曲《大丈夫》中的那句歌詞:整個世界都承載在你那小小的肩膀上,但是為什麼問出「沒事吧?」的人卻是你啊。帆高在那一刻終於長大了啊。
還有酒店陽菜脫衣服那段,和帆高第一次去陽菜家裡的時候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同樣是陽菜再問:帆高,你在看哪裡啊?「但是帆高的回答卻有很大區別。第一次去陽菜家裡的帆高是青澀的,但是第二次的帆高卻已經開始了長大,他懂得了責任和擔當,那句」陽菜你不要去當晴女了好不好,我會去努力的工作來養活你的,你不去當晴女,身體一定能很快恢復的「真正讓我看出了帆高作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的擔當。最早接觸到新海誠的作品是動畫的《秒速五釐米》這也是最觸動我內心的作品。本人身為單身年齡和現實年齡相等,沒有過戀愛經驗的人型生物,也是有關係很好的女性「友人」「紅顏?」,我們可以說是朋友以上,戀人未滿。對於秒五中貴樹坐電車去找明裡的劇情,現實中也是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次也是在冬天,但我沒有遇到貴樹那晚遇到的大雪,從初中到高中我們一直是同學,但是高考的時候,她成績不理想,留級了,我去了外省的大學。一年後,她考入了老家省會的某所學校,之後就斷斷續續在微信上聊些有的沒的,高中同學裡,長期保持聯繫的就我倆人。直到去年,因為某件事情我坐火車去看她,這也是這麼多年唯一一次。在火車上我忘著窗外,想到了貴樹,他在車上的感情是怎麼的呢?我感覺我似乎更加走進了這個角色、這段經歷、這段感情。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天氣之子》裡的最後,帆高告訴陽菜「我們沒事的」那一段。看完整本書兩人與整個所謂良知和道德對抗,最後兩人用這樣的方式保護自己,不是不希望世界變得更好,而只是希望自己愛的人能好好的,一直沒事的,一直「大丈夫」。也許這樣對於其他人來說有一點自私,但是維持原狀沒有威脅到公眾利益,兩人只是想讓對方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我被這樣簡單的愛感動了,心想:愛能做到的就是這樣了吧,兩個人一直沒事的,就是最簡單的願望了。我也希望以後能有這樣一個人和我一起好好地生活。對於一個從零幾年就關注新海誠的老粉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必然是《秒速五釐米》以及《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等一些最早期的作品。
《你的名字》在國內大火之前,新海誠的作品在國內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眾向的。
以前都說看新海誠看的不是作品本身,而看是來體驗作品中角色所帶來的「孤獨感」「無奈感」以及「距離感」。
(以下這裡會劇透,謹慎閱讀)
拿《星之聲》舉例,沒人會在意為什麼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女,會被選中駕駛人形機器在遙遠的宇宙與外星人戰鬥。我們更多體驗到的是少女與少年,被突入期來的意外分離,所帶來的無奈感,以及他們被浩大的宇宙分隔,僅能通關手機簡訊來交流的這份無法跨越的距離感,以及最後隨著時間推移,少女越來越遠離地球甚至到了太陽系之外,簡訊從一開始幾個小時才傳達到,到最後需要數年時間,這種情形給他們所帶來的孤獨感。
(劇透完畢)
說回新海誠近幾年的作品,《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君名對來說新海誠是一次創新,捨棄了過往創作風格以及敘事手法,總的來說君名是一部很成功的商業片(這裡不是貶義)。相比之下《天氣之子》就稍遜一籌,畢竟商業片的規格定型,後者對我來說其實基本上是君名的一部「翻拍」劇,情節展開也不如君名那樣一波三折來的精彩,劇情大綱藍圖基本上都能看得到君名的影子。
去年年初為了感謝粉絲的支持新海誠導演專門錄了個答謝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