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城雪可奈的少女漫『失戀ショコラティエ』改編,講述巧克力職人的戀愛故事,松本潤飾演的小動爽太為了喜歡巧克力的女生紗繪子而到法國去學習做巧克力,成為一流巧克力職人後回到日本,追求喜歡的女生。】
看第一集時,你一定會因女神與備胎這簡單粗暴的設定受到或輕或重的衝擊,因無處不在的巧克力而受到胃與心靈的雙重折磨。相信不少人與我一樣,是因為主角們的高顏值而選擇繼續,同時一邊默默期待劇情如何觸底反彈。
在這部劇裡,每個人都有備受爭議、甚至是遭人詬病之處(除了自帶光環的男配淳平小天使)。那些高舉三觀大旗的衛道士們,註定將從第一集開始玻璃心碎一地,要麼怒而棄劇,要麼在女主的洗腦大法下涅槃重生。
本以為本劇將繼承一貫的逆襲套路,在成功與失敗間選擇其一作為歸宿。然而日劇的尿性讓我意識到,現實遠不會這麼簡單。成敗之間,仍有進退兩難之時。得失交錯轉化,將得到時忐忑不安,將失去時卻如釋重負。這和女主最後發人深省的觀點一起,成為本劇最打動我心的地方。
名為「失戀巧克力職人」,其實更應該是「暗戀巧克力職人」或「妄想巧克力職人」。一開始,人物就進入了全員暗戀的狀態。男主爽太暗戀著高中的學姐紗繪子(姑且忽略他曾經表白心意的悲傷往事);男主的姐姐燻子暗戀著男主;男主的朋友,也是店裡員工之一的奧利弗暗戀著男主的妹妹茉裡;男主的床伴兼密友艾蕾娜暗戀著僅有幾面之緣的男人;而另一間巧克力店的店長六道也暗戀著爽太。乍一看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但其實人物的設定不多餘,不老套,編劇用心良苦地展示了人慾望的多樣化,並且利用人物的情感變化與取捨,讓觀眾逐漸摒棄一開始的偏見與自以為是的是非觀。至於妄想,則體現在人物隨時隨地想開就開的腦洞,集中在爽太和燻子兩個人身上,他們是劇裡最執著於自己苦戀的人,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腦洞,在輕鬆之餘,也時刻表露出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
劇中的人物總是時不時地打破他們一開始留給觀眾的單一純粹的形象。沒有人被碰上道德高地,也沒有人值得被扔進地獄。身為有夫之婦,卻仍在充滿心機地吸引爽太的是紗繪子;心裡有喜歡的人,但卻願意與爽太保持肉體關係的是艾蕾娜;明知不可卻仍與閨蜜男友交往的是茉裡。我們很容易將他們視為異類,因為三觀告訴我們,相同情況下,我們會有不同的選擇。
其實未必。
因為我們同樣也看到了,紗繪子的出走是一場逃避,逃避丈夫的家暴,乏味的婚姻,沉醉於爽太無條件的愛與包容之中,但卻在發現自己懷孕後,承認家才是自己的歸宿;艾蕾娜在發現自己喜歡的人已婚後,經受了巨大打擊,卻仍能正視自己對爽太的感情,不懼於表達自己的喜歡;結束了註定無果的戀愛後的茉裡,也願意接受身邊的奧利弗,重新經營生活;而沉浸於自己暗戀的燻子,也在紗繪子的指點下,醒悟到了自己從不曾為爽太做一點改變,而只是成為了一個習慣於嫉妒與遷怒的人。
紗繪子與燻子的對手戲是本劇兩種最相異的價值觀強烈衝突的時候。「你看,就算是點心,明明只要好吃就足夠了,可為了好賣,還是要把顏色和形狀弄漂亮點。有必要為了讓人喜愛而努力啊。」即使內心有不可言說的煩惱,但臉上永遠掛著純真微笑,留意他人的一點一滴,努力化解他人的煩惱與矛盾的紗繪子,自然而然地收穫了眾人的喜愛。就如同包裝著美味巧克力的精緻紙盒,又如同包裹著優質書籍的精美封面。是因為人永遠會以貌取人。這「貌」即是由個人的行為體現的形象氣質。若它能如此左右人的判斷,那何嘗不應該花心思打點?相由心生的道理,紗繪子把握得恰到好處。
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燻子質問紗繪子是否在玩弄爽太感情時,紗繪子直視著燻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問道:「什麼叫做認真地喜歡?」
什麼叫做認真地喜歡。
看著慌亂的燻子,我內心也隨之慌亂起來。我們習慣於以自己的標準否定別人的標準,以為信念堅定不可動搖,但其實一戳即破。
在我看來,全劇的高潮在於爽太與紗繪子第一次開誠布公的談話。明明十分靠近卻感覺愈加疏遠的兩人,不知因何做不出巧克力的爽太,都在呼喚著結局的到來。結局意味著了結。
不能說一語點醒夢中人。爽太不是夢中人,他只是在裝睡,內心清醒。叫醒夢中人易,然而,如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當憧憬化為現實,昔日的靈光卻逝去,「人是無法活在幻想裡的」。是啊,所以,終究要回歸現實,睜開緊閉的雙眼。
有時候,得償所願反而是一種遺憾。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人類就是這麼貪婪與脆弱,永遠在得與失之間徘徊掙扎,得不到時不甘,得到時不滿。千言萬語,到底是意難平。
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打破幻想。即使有,也大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男主坦言自己只剩一具空殼,卻仍願繼續前行。然而沒有了賴以生存的精神鴉片,沒有了自給自足的幻想,他將寄託於何處,這個問題,留給他自己,也留給我們。雖然爽太因種種行為備受詬病,但在最後仍是給予我一絲欣慰。其實我們大部分人,既沒有他的執著,也不如他的果斷。如果我們能試圖為搖擺的人生尋求一個方向,便也是此劇的意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