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熱門的話題當屬「薩德入韓」,由此引發驚天駭浪,現在看來,一切才剛剛開始。樸大媽釋放出來的潘多拉盒子,到現在已經到了難於收場的局面。中國對韓國開出的FTA+AEO 巨大優惠依舊無法綁定韓國戰車。站在韓國角度來看,國家安全是第一位的,比經濟重要,但他們的安全措施是建立在對他國威脅的局面上的。
韓國人一意孤行,一條道走到黑,中韓關係到了至上世紀90年代建交以來的最危險的局面。按照韓國的一貫行事作風不撞南牆不回頭,中韓甚至可能到了必須斷交的地步。
沒有一個國家會與敵對方建立外交關係。
對韓國的經濟反制措施有沒有可能拉回到談判或冷淡的局面,現在看來很難。即便如此,中國也必須聯合所有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打一場經濟制裁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韓自貿區可能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了,畢竟,經濟是為政治服務的。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讓韓國的經濟產生切膚之痛,在韓國目前內憂外患之際,是目前的的選項之一。如果依然無法產生效果,中韓斷交已經是最後的選擇。中國人應該不可能拿自己的國家安全、國家命脈開玩笑,經濟損失事小,到了各企業採取聯合行動的時候了。一致對外,才可能產生威懾效果。
中華民族向來就是一個在外來威脅下能夠空前團結的民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次也不例外。
不過回過頭來我們也應該更深刻的反思,為什麼日本、韓國這些鄰國的關係會到了這麼僵持的局面,原因就在於他們都同屬於美國海權霸權下的附庸國,不可能和中國走到一起,走得太近,所謂的「政冷經熱」不過是一個笑話,道不同不相為謀。越是如此,我們就也應該看到國家之前的「一帶一路」的陸權思維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只有建立強大的亞歐大陸經濟圈,才真的可以讓這些撮爾小國徹底放棄與中國對抗的念頭,打消威脅中國的念想。
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加強和中亞、歐盟、東南亞、印巴的經濟融合才可能甩掉套在中國身上被包圍的枷鎖,才是中國的正道。 目前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基礎建設投資、互聯互通、雙邊互認,經濟自貿的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
其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高級別的企業的互聯互認的動作應該更進一步加快,推動國家之間的經濟融合才能夠走上快車道。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實現AEO互認的國家有瑞士、新加坡、歐盟,目前正在談判的AEO互認的國家也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國家。我們需要做的時,打好中國的AEO企業牌,對內求規範,對外求拓展,讓陸權思維融入到中國未來的百年發展之中。
做好企業AEO認證就是最好的愛國,就是最好的反制手段。只有中國的企業強大,能夠更快走向世界,中國才有真正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