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該系列的收尾巨作,《飢餓遊戲3》將故事進行到真正殘酷的白熱化,原本被徹底消滅的第13區再度出現。化身成嘲笑鳥的女主角凱特尼斯帶著一隊人馬跨越凱匹特城市生擒斯諾總統的過程,則像極了一場現實版的超大型「飢餓遊戲」,凱匹特城市中的各路機關怪獸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為了完美呈現這場盪氣迴腸的自由之戰,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特將高端特效與現實做到無縫對接,在銀幕中傳達出自然的視覺感受。這就意味著在環境光、手持拍攝、長鏡頭和無修飾場景裡,特效需要作為輔助,更多整合在前期拍攝階段中,而非讓攝影和布景迎合技術支持。
為此,高級特效總監需要在可視化預覽階段參與現場指導,和其他部門協調,明確哪裡可以使用特效,以及如何拍攝,並且收集一些額外素材以備後期製作需要,比如紋理照片、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探測及測量)掃描、場地測量數據,等等。在拍攝結束後,他還要親自監督八個工作室和一個內部特效團隊的工作。
還記得那個貫穿兩部影片的飛行器嗎?當這個龐然大物進入鏡頭,旋即降落時,觀眾們無不被深深震撼了一把。這個過程可以有很多實現的方法,但是弗朗西斯希望效果越真實越好,所以最終這個場景的實現方式是在室內完成的。首先,道具師建造輕型的飛行器模型,通過吊車控制空間移動。當它降落時,會有布景人員用強力風扇吹起飛沙走石。英國著名視覺特效工作室Double Negative創建了高頻率的天空背景,整合到場景中。整個過程僅使用少量燈光和無鏡頭剪切,保持畫面質感的豐富和流暢度。
除此之外,Double Negative還在另一個讓人下巴脫臼的場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就是英姿颯爽的凱特尼斯用弓箭擊落了政府飛機的場景。拍攝團隊選用德國柏林、亞特蘭大和喬治亞三大地點作為背景原型。在後期製作時,應用特效模擬並整合各種煙火元素完成兩架戰鬥機相撞的慘烈效果,但是在現場卻選擇使用傳統爆破,用以採集演員的真實反映,可見其良苦用心!
另一個讓人關注的焦點,無疑是參與出演的已故演員菲利普霍夫曼的拍攝戲碼如何處理?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霍夫曼在生前僅拍攝了部分《飢餓遊戲4》的內容,這對於整部電影的拍攝來講是不完整的。
事實上,憑藉當下的科技水平,使用各種動畫模擬技術不難製造以假亂真的替身出現在銀幕中,代霍夫曼完成表演,當然這也不會影響影片的質感。但是導演十分尊重他,決定放棄技術還原。正如他強調的那樣,無論技術再高超,都無法重新展現霍夫曼的風採。為了保證電影系列的完整性,編劇團隊決定將劇本進行微調,在不影響故事主線的前提下,將霍夫曼的已拍戲份合理插入劇情中,從而排除了使用電腦修補的需要。看來,即使特效再強大,也有不能代替真實效果的時候。
如果說當下的科幻題材電影已經被大量浮誇的電腦特效充滿,《飢餓遊戲3》絕對在製作方面絕對稱得上是業界良心。製作團隊投入的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心血和巧思:模擬技術和實景拍攝的前後期搭配,讓自然本真的動作畫面有了現實感,這為觀眾們帶來的最大好處自然是身臨其境的故事代入感和無敵的觀影體驗。說到這裡,你是否已經心動了呢?不如去影院親自體驗這場「自由幻夢」吧!
轉自:http://ask.kedo.gov.cn/resource/moviegames/625081.shtml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