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香港麗的自製劇《大俠霍元甲》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引起巨大反響。
此劇,也宣告了港劇正式進駐內地市場,揭開港劇在內地輝煌20年的序幕。
這部電視劇是徐小明自編自導的「精武三部曲」的開山之作,後面兩部為《陳真》、《霍東閣》,也在其後被引進內地。
看到香港麗的自製劇在內地熱播,TVB的高層就有些坐不住了。
這一時期,正是兩家電視臺搶佔收視市場的高峰期。
相比香港地區,內地的電視劇市場顯然要更大、更重要!
因此,84年初,TVB就將近年的王牌劇集83版《射鵰》推進內地市場。
我們知道金庸劇《射鵰》有著許多版本,可是要說其中最經典的一版,絕大多數人首選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主演的這一版本,而此版正是TVB出品的83版。
《射鵰》進駐內地之時,正是「精武三部曲」最後一部《霍東閣》播出之際。
兩部電視劇狹路相逢,號稱史上最經典版本的83版《射鵰》,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霍東閣》打了個落花流水。
84 年的時候,黃日華版《射鵰》尚且只在廣東境內播出,傳播力度有限。
等到85年上半年,此劇更是全面開花,在內地30多家電視臺輪番播出,風頭一時無兩!
徐小明作為麗的電視臺的主創大佬,更是「精武三部曲」的導演兼編劇,見到戰況如此悽慘,倍感壓力山大。
不過,他不愧是當年威震一方的影視界大佬,雖然《霍東閣》在這一戰中鎩羽而歸,可是他卻看到了近代武打劇的廣闊市場。
83版《射鵰》堪稱神作,幾十年數個版本的《射鵰》都難出其右,短短時間,徐小明自然無力用古裝武俠劇與之抗衡。
然而,徐小明也有制勝法寶。
當初《霍元甲》徵戰內地市場的風光景象猶在眼前,倘若能夠複製當年的盛景,或許尚有和TVB一爭高下的可能。
於是,他召集麗的電視臺的黃金班底,推出了一部全新的近代武打劇:《再向虎山行》。
該劇由董驃、張錚、米雪、梁小龍、伍衛國等人主演。
其中,董驃、張錚屬於老戲骨;梁小龍是港娛四小龍之一,屬於武打明星的中堅力量;米雪是麗的當年的「臺花」,公認的美女;伍衛國屬於當年的偶像派……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陣容,在當年堪稱強大。
該劇主要講述了南北兩派的武術宗師,帶領一幫愛國志士,粉碎了太監幫倒行逆施、意圖復闢的陰謀詭計,弘揚了愛國思想。
此劇延續了《霍元甲》的種種優點,既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又有宏大的時代背景,極大程度地宣揚了愛國主義思想,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歷經一年半的輪番播出,盛極一時的83《射鵰》熱度漸小,徐小明瞅準時機,迅速將《再向虎山行》推放到內地市場。
因為他選擇的時機極佳,再加上本劇自身也有著過硬的實力,一經播出,再次爆紅內地。
此劇播出之時,廣受好評,一度成為內地觀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直至今日,在許多觀眾心中,它仍舊是最精彩的電視劇之一。
南滄海,北鐵山,一嶽擎天決世間!
劇中這四位人物形象,像極了《射鵰》中的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廣大網友們,在您的心中,究竟這部《再向虎山行》,能夠和83版《射鵰》一較長短嗎?
還請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