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等於力量。」
「所謂神,不過是強大一點的奧術師。」
《奧術神座》是著名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構造了一個以科學為內核的魔幻世界,設定新穎別致,網文裡堪稱首創性地把魔法與科學聯繫在一起。
跟隨主角腳步讀者們欣賞著近代科學發展史,那些在求真求知探索道路上並行者銳意進取與激烈爭論,那些在漫長時間與靈光乍現中迸發出的璀璨文明之火,那些看似冰冷簡明定律公式背後令人熱血沸騰的誕生歷程。
主角夏風因為圖書館失火身亡來到存在魔法的世界成為路西恩·伊文斯,穿越帶來的金手指是他能夠翻閱圖書館中的書籍,知識就是力量,站在地球文明的肩膀上,路西恩以音樂為最初助力,逐漸踏上學習奧術的旅程並成就傳奇。
《奧術神座》作為烏賊在《滅運圖錄》之後的第二部作品,文筆、情節以及人物塑造都有了顯著進步,更難得可貴的是,不沿襲舊套路自我突破的作者在彌補不足之餘還能延續優點,有創意並且能夠講好故事,兼顧腦洞與嚴謹的精彩世界觀架構令人驚嘆。
對世界的認知決定魔法能力的學習與提升,不同於傳統魔幻作品中玄乎的天賦設置,本文中,數學是最為基礎也最為關鍵的認知世界的工具,學不好數理化就沒法成為新時代魔法師!
在它之前從未想過有什麼書會是描寫下副本戰鬥場面令讀者頗為嫌棄,反而刻畫理論研究中求知者的針鋒相對、你來我往更加令讀者感到熱血沸騰,一個字就是,爽。
路西恩抬起右手,表情變得嚴肅:
「所以,你的眼睛會欺騙你,你的耳朵會欺騙你,你的經驗會欺騙你,你的想像力同樣會欺騙你。」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在眾人的目光裡將右手指向投影在牆面的論文,指向那邏輯嚴密的演繹和結論,低聲道:
「但數學不會。」
本文中魔法發展是基於一代代魔法師對世界的研究,不斷推翻後重新建立,而非傳統魔幻世界中的越古老越強大。
同時,正由於對世界認知與自身魔法密切相關,假如了解到新思潮卻無法改變固有認知、世界觀發生劇變將會導致嚴重後果,「世界是如此冷酷,不會因為自身的不接受而有所改變」。最糟糕的是認知世界凝固破碎,肉眼可見外在表現:當事人想不開「砰」地自個爆了頭。
本文某些作為點綴的細枝末節也相當有趣且中二,例如我們的主角:有著原子掌控、原初魔鬼、時空觀察者、命運詭秘者、三觀毀滅者等一系列職業稱號,致敬詞為「您是元素的真理,執掌著時空的權杖」,爆頭狂魔路西恩·伊文斯·X教授。特別適合搬上舞臺,用詠嘆調表演,炫酷帶感!
說起來本書簡介劇透了一個挺關鍵的劇情。【劇透】
作為無神論者,本書關於神的設定非常地合心意並且邏輯自恰,議長與教皇那段言語交鋒讀來亦是震撼人心、激情澎湃——
道格拉斯難得湧現狂熱和痴迷情緒地看著星空:「只有你真正去過,你才能明白星空有多麼浩瀚、多麼無邊無際,與它比起來,我,你,銀月,地獄之主,乃至整個世界都是如此的渺小,就像地上的灰塵。」
「我即使相信有第一推動力,也絕對不信這麼偉大的存在會躲在這麼一個渺小的世界與我們、吸血鬼們爭奪著地盤。」
「或許會接受我們的祈禱,讓我們的心靈平和,但直接降下神恩、神術,鼓勵教會在這個世界內爭奪資源和地盤的『真理之神』,與那光是本身就讓人敬畏的無垠星空相比,實在是不算什麼。」
說到這裡,道格拉斯目光收回,含笑看著本篤三世:
「所以,也配我信?」
如果真的存在全知全能的神明,人類何德何能獲得祂如此看顧?
浩瀚無垠的星海,神為什麼獨把目光投諸這顆星球?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總有一天,你們會發現我們魔法師並不是信仰的敵人,因為我們的目光不像你們這麼狹隘,只局限在這麼渺小的地方。」
「我們魔法師的未來,在更靠近『真實』的地方,在那浩瀚星空!」
初高中的歷史政治課本都講述地很清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科學的發展必將帶來社會的變革,由此我們也在文中看到許多大時代浪潮下小人物的故事與悲歡……此類描寫《奧術神座》裡邊只能說不功不過,到第五本書《詭秘之主》就已經可以刻畫地極其出色,烏賊一直在進步啊。
本文前期音樂與現實中的文藝復興遙相呼應,中後期則基本可以看做按了加速鍵的近代科學史。
這些結合非常巧妙、自然而然,會讓讀者感到熟悉但不至於喧賓奪主。
個人看來最遺憾之處在於作者對文中對應著現實那幾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一筆帶過,明明是個非常值得深入挖掘洋洋灑灑能寫近百萬字的關鍵內容,卻被濃縮為幾段主角輕鬆化解的衝突劇情,再無展開。
現實中,我們基本是被動承受著世界對於自身的改變。
小說裡,閱讀穿越故事,最浪漫動人之處,不就是欣賞主角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嗎?
接受義務教育的現代人穿越到這類與人類文明曾經發展階段相似的舊時代中,看著這樣愚昧、落後、荒謬的社會圖景,又怎麼會不思改變呢?烏賊文中主角,尤其是路西恩和克萊恩,在這點上都有著亮眼表現: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奧術神座》文中力量體系從始至終未曾崩潰過,許多角色貫穿始終,不像某些小白文開個新地圖主角身邊換一茬人。無論是英姿颯爽的娜塔莎、浪漫優雅的觀察者萊茵、現代魔法體系的創造者道格拉斯、呆萌蘿莉愛特娜、守財龍阿弗瑞斯……這些角色困於作者筆力難免顯得臉譜化,但都性格鮮明、各具魅力,那些著墨不多的配角也都有各自的精彩。
甚至於已經看完這本書許久,依然記得故事開頭,那位被教會定性為「邪惡女巫」燒死的魔法學徒:「我追尋的是魔法的真理,而不是真理的神,燒死我吧,我將在火焰中看著這罪惡的天國毀滅,看著這華麗的教堂坍塌,看著你們永遠沉淪!」
個人被《奧術神座》吸引著主動去了解近代科學史,那之後又重新陸陸續續回顧小說,生出不同想法。
烏賊的筆觸或許不算溫柔,但中後期關於科學的故事都稱得上溫情脈脈。
特別是那個朝氣蓬勃的魔法議會——路西恩跨越海峽踏上議會地盤來到浮空城時,整本書的氣氛情緒都為之一振,比較之前字裡行間隱約的沉重與壓抑,顯得光明而積極向上——它並非完美,卻也一個為奧術/魔法/科研而誕生的,理想主義的烏託邦。
在此推薦無論是看過還是沒看過烏賊《奧術神座》的朋友去看看何夕的《傷心者》(非常短),感受領先時代太遠的科學家們,那些難以言表的遺憾。他們毋庸置疑是探索道路上的先驅者,但困於時代,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與榮譽。
這並非某個人的過錯,正因如此更令人感到難過。
"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總結了圓錐曲線理論,一千八百年後由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將其應用於行星軌道理論。
數學家伽羅華公元1831年創立群論,一百餘年後獲得物理應用。
公元1860年創立的矩陣理論在六十年後應用量子力學。
數學J.H萊姆伯脫,高斯,黎曼,羅馬切夫斯基等人提出並發展了非歐幾何。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歐幾何的實際應用,但他抱憾而終。非歐幾何誕生一百七十年後,這種在當時毫無用處的理論以及由之發展而來的張量分析理論成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何夕提出並於公元1999年完成的微連續理論,一百五十年後這一成果最終導致了大統一場理論方程式的誕生。"
世界沉默著,為了這些傷心的名字,為了這些傷心的名字後面那千百年的寂寞時光。
《奧術神座》中後期那些乍一看只是些平鋪直敘的內容,無非新理論提出獲得同道者的接受與肯定,但在了解它們誕生的相關歷史後,感覺就像是當時長期孤立無援的堅守者獲得認可,讀著在黯然神傷的同時還覺得又燃又暖。
現實是捱過漫長黑夜後光明終於降臨,故事裡是恆定的白晝。
多麼溫馨,多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