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記者 郭文君 吳擒虎 靳延明 江強
「我們要扎紮實實把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巨大熱情,落實到東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中的全過程各方面。」近日,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東莞將全面準確把握總書記賦予廣東總定位總目標蘊含的實踐要求,踐行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努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名片,在全省實現總定位總目標進程中體現東莞擔當、展現東莞作為。
落實新發展理念 厚植髮展優勢
南方日報:請談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體會。
梁維東: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再次視察廣東,賦予廣東「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總定位總目標。總定位總目標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賦予廣東的新使命、新任務、新擔當、新期待,是統籌新發展階段廣東各項工作的總要求。11月中旬,省委舉辦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明確提出要以總書記賦予廣東的總定位總目標統籌新發展階段廣東工作,這讓我們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方向。
東莞將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總定位總目標蘊含的實踐要求,按照省委關於全方位、全過程、高水平、高站位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指引,把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穿到東莞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牢牢把握「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乘上國家戰略東風,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加快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以更強的信心決心邁上新徵程、展現新作為,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名片。
南方日報:接下來,東莞將如何進一步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名片?
梁維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廣東、深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面臨的資源要素約束更緊,受到來自國際的技術、人才等領域競爭壓力更大,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東莞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厚植經濟發展優勢。
一是重點聚焦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全面提升創新發展能級。我們將依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特別是全面深化與中科院等大院大所戰略合作,用好大科學裝置加速集聚的資源優勢,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共性技術攻關,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搶佔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同時,我們還將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發揮「鏈主」企業引領作用,推動優勢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穩鏈補鏈強鏈控鏈。
二是瞄準新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東莞接下來將著力打造首批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通過統籌出約60平方公裡的土地空間,配套產業基金和扶持政策,重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等產業集聚發展。同時,還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特別是依託東莞產業優勢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布局應用,並重點加強與港澳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合作,加快推動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三是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集聚地。特別是把握新形勢下全球人才加速流動的機遇,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布局人才鏈。爭取在海外高精尖人才引進方面實現更大制度突破,針對核心環節實施創新團隊成建制同步引進,加快灣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建設,進一步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人才服務問題,增強城市人才競爭力。
全面對接「雙區驅動」疊加機遇
南方日報: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疊加效應下,東莞將如何抓住機遇?
梁維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東莞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接下來將充分發揮毗鄰深圳、製造業發達的獨特優勢,結合全市「十四五」規劃和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全力支持配合深圳建設好先行示範區、實施好綜合改革試點,主動對接服務、積極承接輻射帶動。具體來說有四方面的重點:
一是以支持深圳作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加快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目前,松山湖科學城已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我們將配合國家和省編制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深化頂層規劃設計,推動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協同聯動發展,深化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催生更多從「0」到「1」的重大創新成果。同時,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澎湃的創新動力和東莞紮實的產業配套基礎,高水平謀劃建設東莞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松山湖國際科技創新創業社區等成果轉化平臺,加速前沿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二是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為契機,促進產業合作再上新臺階。繼續發揮深圳在創新研發、東莞在產業配套和製造轉化方面的比較優勢,特別是在智慧型手機製造業上的優勢,創新互利共贏的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攜手構築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三是以打造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大發展平臺為依託,承接深圳高質量發展輻射帶動。東莞將把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水鄉功能區、銀瓶合作創新區建設成為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新引擎和增長極。我們還將探索在一定區域共建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新興產業集聚區,在開發共建模式、全產業鏈協同等方面試點創新。
四是以推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為先導,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我們將重點抓好城際軌道、高快速路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聯動,加快構建「1小時交通圈」。目前已規劃了6條地鐵與廣州連接、6條與深圳連接,未來將進一步融入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絡。進一步拓展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協作整治力度,促進公共服務跨市流轉銜接。
最近,我們還出臺了推動虎門、長安、塘廈等南部各鎮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規劃引領、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品質、社會民生等方面加強學習借鑑、與深圳對接合作,力爭高水平對接和融入先行示範區建設。與此同時,我們把握「雙城聯動」機遇,全面拓寬與廣州在產業、民生等領域的對接合作,全力助力「雙區效應」不斷釋放擴大。
促進雙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
南方日報: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作為外貿大市的東莞如何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梁維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東莞是經濟大市、人口大市、開放大市,我們深刻認識到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辯證統一關係,接下來將牢牢把握「雙區驅動」歷史機遇,在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塑造發展新優勢,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是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拓國內市場。深入實施出口產品轉內銷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莞貨全國行」行動,通過政策扶持、渠道搭建和機制保障等方式,推動「東莞製造」深耕國內市場,不斷提升「莞貨」國內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推動莞企全面融入國內大循環。
二是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外貿大市的基礎和優勢。特別是加快研究把握RCEP籤訂等新變化新機遇,在穩住歐美等傳統市場基礎上,大力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東協十國等的務實合作。深入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等外貿新業態,增創外貿新優勢。同時,大力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乃至全球範圍內開展境外投資和海外併購,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和價值鏈重組。
三是全面促進消費。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持續開展「樂購東莞」活動,加大對本土商品支持力度,積極發展「首店經濟」,引入一批全國首店、灣區首店、城市首店,激發消費新動力。
四是聚焦重點領域加大有效投資力度,進一步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包括圍繞「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全局,加快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教育和交通千日攻堅等行動,全力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物資儲備、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等一批數位化應用場景試點示範工程建設,加快謀劃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構築新經濟新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石。全力推進全球產業招商,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集中投資布局,把增資擴產作為推動先進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推動優勢先進位造業紮根東莞、做強做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