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到第七集!一定要看到第七集!再決定棄不棄劇!!!
人類的行動往往都是受情感的支配,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做出的行為都是感性戰勝理性的結果;而作為人類製造出來的「機器」,人造人有著已經固定的情緒,因而就算是有情感,也會在優化計算的結果下,理性壓倒感性。然而梅芙的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在列車開動的最後一瞬間,思念女兒的情感戰勝了逃出去的理智。她跑了回來,展臺上熄滅的燈光告訴她,她有可能永遠也無法離開這裡了,但也就在燈光熄滅的時候,我感覺梅芙的身上充滿了母性的光輝,對於她來說,這一瞬間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像一個「人」。
這個世界最大的偽命題,就是用人腦研究人腦。
從物種的角度說,思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是一個極其偶然的詭異分支,絕非生存所必須;就人類本身來說,思考也只是一個副產品,是為了幸福生活經常要避免的事。能思考的人,的確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卻是進化樹上一個特異的邊緣。
沒有看到最後一集我估計只會打三星,短短十集能把多線敘事結構講述得那麼完整,讓觀看者一邊看一邊推測再一邊打臉。諾蘭通過這部片建立了一個西部世界。劇情的核心是覺醒,包裝是人工智慧,但開了腦洞來說,我們都是更高級的人工智慧,因苦痛而覺醒,碰壁,回到原點,少有人能走到迷宮的盡頭來認清自己。
@白羊先生
掌控一切的上帝畢竟是慈悲的,他沒有選擇冷冷的觀望這一切,而是選擇成為第一個殉道者。「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為結局。」西部世界中的人類們迎來了殘暴的結局,而人造人們則迎來了殘暴的歡愉,這一切即是開始,也是結束,這些在鮮血中獲得自由的人造人終將在鮮血之中被終結,而這一切福特都不願意看到,於是,他選擇了成為這場殺戮盛宴中第一個離席的人。而且,福特也掌控著所有人造人的後臺密碼,他的離去,也使得人造人們失去了最後的韁繩,徹底的得到了解放。
看過《西部世界》原電影的人都知道,整個樂園中不光有西部世界,還有中世紀世界和羅馬世界。而此處劇中出現的場景,顯然是在暗示到第二季時,還會有其他世界樂園的出現,這一點很值得期待。而且在本季中,艾爾希到底死沒死?安全主管被野蠻人擄走後去了哪裡?腦袋中裝著重要數據的艾伯納希有沒有已經出了西部世界?這些坑,只能期待諾蘭大師在第二季慢慢填了。
@酸柿子
僅因為一部電視劇,就開始懷疑人生,這事兒說出去有點兒矯情,顯得這人特別作。其實我長這麼大,只作過兩次,上一次是七年前,當時看完大衛·西蒙創作的《火線 | The Wire》,我第一次認真思考「城市」的含義,那個你愛的,你恨的,每個陌生人都交織在一起,像細胞新陳代謝一樣,無情的地方。
最近這部大熱的《西部世界》讓我又忍不住作了一回。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沒看最後一集,打算明天吃好飯,把屎尿排乾淨,關上電話,在家認真欣賞。其實結局是什麼不太重要,我已經得到了我想要的:一次用上帝視角看自己的機會。這也是我對這部劇唯一的評價,所以這不是一篇影評,我既不想把它捧上天,也不想帶著你去編劇的腦袋裡鑽迷宮。今天就聊聊這部劇對我,一個普通人的現實意義。
如果你沒看過,我簡單介紹一下故事背景。話說未來世界,有倆巨牛逼的科學家,發明了和人類相似度極高的人工智慧,不說你也能猜到,這「東西」就像玩兒火,玩兒好了能生火做飯,玩兒砸了就是自焚。所有戲劇都建立在衝突之上,這部劇也不例外,所以這肯定是一個玩兒砸了的故事。
在我看來,這部劇提出了兩個問題:
A 我們的自由意識是怎麼產生的?
舉個例子,你媽隔三差五逼你結婚,你寧死不從,藉口是「這不是我想要的」。但你想要什麼,你知道嗎?這就是「自由意識」,你明明知道它的存在,但就是無法描述清楚。
B 造物主,或者說上帝,為什麼要賦予我們自由意識?
再舉個例子,你單身多年,沒人疼沒人愛,所以就養了只狗。可是這小王八蛋老在家隨地大小便,你一遍又一遍的訓練它,目的特單純:不要弄髒家裡的地板。可它是狗啊,它哪兒知道地板是什麼鬼東西,幹嘛要保持清潔。矛盾就在這兒了,上帝和我們根本不可能在一個層面溝通,他老人家是怎麼想的,說了我也聽不懂。
《西部世界》可能是 HBO 近十年來野心最大的一次嘗試,它敢於正面挑戰這種沒有答案的終極問題。至於其中的雙線敘事和藏頭露尾的劇情包袱,都只是刺激你好奇心的手段而已。正因為這種沒有道德幹預的創作態度,估計每個人看完都會有自己的解釋。而我的解釋,就來源於那個樸素的問題:我是誰?
權力的遊戲終篇
華爾街金融美劇之最 Billions億萬
《絕命毒師》7年等待,終於有了結局
爆款美劇《致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