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充滿怪談,人鬼交織的城市裡,在陽光下我們並肩而走,我們並無二致。」
《我有一座恐怖屋》完結啦
最近《我有一座恐怖屋》完結了,最後通關受詛咒的醫院情節,我嫌棄作者更新太慢,養了半個月, 誰知再次追更一口氣看到大結局。看完最後一章意猶未盡,有些坑沒填上,大結局居然是男主一家大團圓,與兇神張雅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鬼怪們都得到了救贖,活人被救出並保護。在這個光怪陸離的鬼怪與活人交織的世界,這樣的結局感覺非常的違和,可能我的內心也與書中內心扭曲的人和鬼有些相似之處吧。畢竟,我們都生活在類似的城市裡,與那些內心扭曲,詭詐,殘忍但是外表並無二致的人們一起生活著,忙碌著。
然而我也不是一個摳細節的讀者,對於一些細節,也從來都是一帶而過,記得大致的情節和故事脈絡已然足夠。爛尾不爛尾,沒多大感覺,坑填沒填滿,也不介懷。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它構建的一個充滿怪談,人鬼交織的城市。在城市靜潭下,活人的貪婪,扭曲,麻木,冷漠,鬼怪們的怨恨,執念,瘋狂,還有無辜的孩子們在絕望中推開的一扇扇聯通地獄的希望之門。人,鬼,荒唐的現實,殘酷而平凡的生活所共同構築的世界裡,展開了一段段人鬼和自我的救贖、亦或是自我毀滅。
惡有始
在這個城市光怪陸離裡,人和鬼共同生活在一起。陷入絕望無法自拔的活人和內心充滿執念的鬼怪,都可以通過「希望之門」進入另一個真實而又虛幻的門內世界,絕望與瘋狂是最好通行證。每一個城市都流傳著普通人談之色變怪談,如果有一個膽大妄為的人去細心求證,這些怪談往往都是真的。當你距離真相越近,距離危險也越近。只有瘋狂和絕望的人,才敢去稍稍觸碰城市裡最陰暗的角落。
每一個怪談都是一個悽慘的故事,每一個悽慘的受害者,都指向那個製造悲劇的始作俑者。如果這個世界由純粹的惡組成,這本書也就沒什麼意思,格調就低了。有意思的是,最終我們會發現惡的始作俑者同樣也是受害者。他們有的是成長在沒有愛的家庭,受盡了毒打,受到遺棄;有些是因為生理心理原因,受到社會的嘲弄,貶低,排擠;還有些是家庭遭受重大變故,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總之,生活有一萬種方法把一個人逼到絕境,每當你感覺還有希望,接踵而來的更大的打擊和絕望。
這些人就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在陽光下的清晨馬路上也許並肩而走,與我們並無二致。人們總是把堅強的一面豎立在他人的面前,是盾牌,是面具,是無奈的堅持,是活下去的方式。夜深人靜,在無人的角落,絕望在蔓延,痛苦撕扯每一根神經。每一個人能承載的苦痛都有上限,是消耗品,當絕望的潮水淹沒頭頂,便是一個個怪談的開端。
在我們唾棄那個惡人時,捫心自問,我們曾經是否也把惡施加給他人。當純黑色的無邊無際的絕望降臨到自己的頭頂,我們還能保持理性嗎?
善無終
夜幕降臨,城市的暗面緩緩展露。郊區,廢棄的醫院,爛尾的小區,荒無人煙的公園和水庫,火災發生過的校園,靜謐的水庫,還有無數被人遺忘的角落,受折磨的靈魂們不甘消散,他們帶著惡毒的詛咒和滔天仇恨始終徘徊在生者的周圍,如果你遇到他們,請給他們一點善意。
主角叫「陳歌」(嘿我叫帝摩歌),作者意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陳歌從小失去了父母,經營父母留個他的一個冷清的恐怖屋。他不甘於安定的生活,掛念這失蹤的親人。沿著極少的線索尋找著父母,追逐著一個又一個怪談,踏足無數恐怖之地,周旋於各種各樣的鬼怪之間。常人避之不及,總是他感興趣的場所。對恐怖的鬼怪,他總是以憐憫之心對待,視他們為可憐的人。他用無限的善意和真誠,救贖無數心懷執念無法消散的鬼魂。從此,他們就是一家人,一群沒有家人的人。
他經營著恐怖屋,幫助人們緩解心頭的重壓。他是城市惡念的宣洩口,是無家可歸人的最後的歸宿,當你無法與正常人相處,這裡是避風港。
與鬼怪遊戲,誰還能分得清自己到底是人還是鬼,或是比怨毒的鬼更可怕,比不幸的人更可憐。
救贖,救贖,救贖
整本書裡,無數的恐怖詭探,各式各樣扭曲的人性,不幸的生活際遇,無處不在的災難。也有很多人性的光輝在閃耀,堅持正義的警察一直在幫助陳歌,愛管閒事的鄰居,然而愛和善良,堅持等都是消耗品,當不幸匯聚在一起,沉淪和泯滅是必然的結局,更有甚者為了心中的執著甘願走向毀滅。
在這冰冷的城市,誰能帶給誰救贖?
救贖在不斷發生著。人與人之間,人與鬼之間,善的光芒在漆黑的夜晚裡仿佛螢火蟲的光亮,但始終不熄滅。
我時常想,在我居住的小區裡,我所在的單元樓,哪些角落正在製造悲劇,哪個家庭正經歷著絕望,哪個人正承受著巨大的不幸和生活沉重壓力。我們無從得知。每一個清晨,人們走出家門,有時電梯裡遇到甚至會打個招呼,他們上一秒發生的事情我們也無從得知。可能他們徹夜未眠照顧著哭鬧的孩子,可能因為工作的重任挑燈夜戰,可能他們手裡的垃圾袋裝著貓狗的屍體,可能睡前有一次完美的夫妻生活一夜好夢。
結語
我又想起了一個在苦難的泥潭裡掙扎的作家史鐵生,他在《我與地壇》中寫到:「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人舉起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這讓我他用他的一生的苦難告訴我們,在遭遇了無邊的苦難和絕望時,也不要放棄心中的美好。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與地壇》這本書也讓我第一感受到原來一個人遭受的苦難可以如此之多。
衷心的祝願你,與我們共同生活著一個城市的人們,雖然我們沒有任何交流,我依然衷心的祝願你:不幸從未降臨於你!
縱然不幸依舊降臨,在堅強尚未消耗完前,找到自己的救贖。願你在這個冰冷的光怪陸離的城市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暖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願你要的明天,如約而至:吉檀迦利。
——泰戈爾《園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