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介紹到:一代巨星傑克遜因為缺乏深入自我的思考方式所以一直苦苦得在外界的世界中掙扎,後來很遺憾得英年早逝。而這一期文章中我們將會看到另一位同樣是從小就進入演藝事業的超級童星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我們來一起看看看她面對世界的時候是如何選擇、如何拒絕的。在外人眼裡她之所以活得一直很「通透」,另自己的生活狀態保持著很舒服的節奏,只是因為她心裡知道她要的是什麼。
中國有句老話講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如今這句話經常被用來形容那些長大後面貌「長殘」、或者長大後不再走紅的童星們。娜塔麗·波特曼是美國演員,出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她卻脫引而出成為了大有成就的童星。
在她11歲的時候,在一家比薩店裡被星探發現。原本她被模特公司定位為模特,但是她決定以後要當一個演員的時候於是就拒絕了模特公司的邀約。後來有雜誌採訪她時,她對此解釋道「當時的我野心比較大,因為我很知道自己要什麼和自己熱愛什麼。然後我會很努力地去獲取。當時我還是個比較嚴肅的小孩。」
在她13歲那年,波特曼擊敗了數千個同時競選的女孩贏得了呂克·貝松導演《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女一號一角。此後她還邊演戲邊讀書,並且成功進駐哈佛大學,攻讀了心理學。 在2003年紐約時報採訪她時她曾說到:她並不在乎因為學習耽誤了演藝事業,她寧可自己比電影明星聰明一點。波特曼的舉動由此再次證明了她的種種選擇是通過思考過後的結果而並非隨波逐流。在哈佛的那四年內她推掉了許多電影拍攝,都是為了更好得把精力專注在學業上。
後來她以優等成績畢業。接著她接下了《星際大戰前傳》等一系列大片,並在拍戲生涯中的表現驚豔四方,贏得了眾多掌聲。即使贏得了如此多的榮耀,她還是持續保持高度的內省不斷自我進步、完善。
1997年她摘掉了「蘿莉」的標籤投入到了百老匯劇院。後來她在百老匯劇院的時期嘗試了各種人物電影角色,在嘗試的過程中還大部分選擇的是去挑戰心裡戲較為強烈的戲劇。通過表演來演繹角色的內在變化,這就是她的內省智能發展體現。
在2010年她憑《黑天鵝》拿到了奧斯卡影后。在《黑天鵝》波特曼成功得展示了一個芭蕾舞演員的內心世界,將角色的拘謹、焦躁和人格分裂詮釋到深邃的境界,演繹得無可挑剔。《黑天鵝》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獲得了5項提名,女主角波特曼則憑此電影中的精彩演出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雖然獲得了非常多的掌聲和聲望,但是她仍然清楚自己的內心到底要的是什麼。
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波特曼很幸福得過著她自己喜歡的生活,一直游離於聲色犬馬的娛樂圈邊緣。在生活中她吃素,並且精通法語、希伯來語和日語;她還做慈善,拒絕穿皮草。(小編也很不喜歡穿皮草的藝人,小貂寶寶們多可憐啊!)
這一切都能看得出來波特曼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演員,而非沉溺於演藝圈金錢、權利慾望的一個迷茫的人。36歲的波特曼後來和法國編舞家結了婚,現在已經是一個兒子的媽媽啦。
一個具備良好內省智能的演員不但能把內心戲演好,還能擁有人人都稱讚羨慕的幸福生活。因為內省智能強大的她可以時刻自我反省,並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例如在做吃比薩或是沙拉的選擇時我想波特曼是一定不會猶豫不決的吧?(捂臉,這個應該是小編最常問自己的問題了…)
藝術導師Bella Ou
▷臺灣人藝術教育工作者
▷畢業於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IT)
▷前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任藝術老師
▷擅長用開放式教育打開孩子的想像力
叮噹派首席學術官 王瀅露
▷當代視覺藝術家、兒童博物館教育專家
▷北京798藝術節國際兒童藝術周策展人
▷兩屆海口國際青年實驗藝術節策展人
▷研發中國第一個美術館兒童創意項目的課程體系
▷多次接受中央電視臺、騰訊、藝視中國、上海電視臺等媒體專訪,個人作品在國內外展出
叮噹派將隆重舉辦首屆國際兒童藝術節,一大波各種類型的藝術教育活動和福利正在滾滾而來,敬請期待!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