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小學生必學必考的一部分,數量繁多。學生在學習成語時,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但是這些成語卻經常考。《人民日報》總結出了30哥常被誤用的成語,幾乎人人都錯過。初高中學生建議收藏起來,因為考試頻率很高哦!
1.曾幾何時
並不是「曾經」或「不知何時」的意思。表示: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2.汗牛充棟
形容藏書非常多,不用於其他事物。
3.拾人牙慧
用來形容一味重複別人而缺乏主見,含貶義色彩。
4.萬人空巷
常被誤解為「街巷空空無人」。是形容慶祝歡迎等的盛況。
5.翻雲覆雨
不能表示氣勢宏偉,比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權術。
6.別無長物
不能理解為沒有什麼特長,形容窮困或儉樸。
7.不瘟不火
常被誤用成表示商品不夠火爆,而且會被誤寫為不溫不火。它表示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
8.毫髮不爽
形容絲毫不差,爽是差失的意思,不可理解為爽快。
9.鬼斧神工
常被用來形容自然景物,形容建築,雕塑等技藝精巧,高超,不像人所能製成的。
10.石破天驚
常被誤以為驚人消息,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12.上行下效
是貶義的,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做。不用與表示群眾以幹部為榜眼。
13.無可非議
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14.學而不厭
厭,是滿足的意思。指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上進。而不是厭倦。
15.望其項背
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形式,只能望其項背表示趕不上是錯誤的。
16.久假不歸
長期借用而不歸還,並不是長期請假不回來。
17.側目而視
容易被誤解為斜著眼睛看,形容位居而又憤恨的神態。
18.火中取慄
比喻冒險給別人出力,自己卻上了當,一無所得。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取慄是受人利用。
19.不足為訓
不能當作典範或法則。並非是不值得作為教訓。
20.下裡巴人
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藝作品。並非指下等人。
21.哀兵必勝
遭受壓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必定勝利。不能誤解為哀喪的軍隊。
22.不贊一詞
原指文章寫的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也指一言不發。常誤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23.百身何贖
表示對死者及其沉痛的悼念。常被誤解為:死一百個人也不足以換的死者。
24.大而化之
形容做事疏忽大意,馬馬虎虎。不是指把大的化成小的。
25.馬革裹屍
指軍人戰死疆場。不能理解為死的很慘,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
26.罪不容誅
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常被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27.目無全牛
比喻對事物的整體和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已經了如指掌,因而處理起來極為準備熟練。並不是,只見局部,不見整體的意思。
28.差強人意
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常被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29.哀而不傷
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並非表示悲哀而不傷心。
30.休養生息
指國家大動蕩或大變革之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發展生產,恢復元氣。並不是休息的意思。
以上常被誤用的30個成語,你錯過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