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新專輯挨批,卻是內地唱片公司的一次勝利

2021-02-08 道略音樂產業

文/丁先森 |

導讀:近日發新專輯的張韶涵成績雖好,卻遭批評說新專輯很難聽。張韶涵籤約內地音樂公司後各項活動風生水起,主要市場也從臺灣移向內地,如今和其他內地歌手籤約臺灣唱片公司後成績平平相比這樣的好成績背後其實是華語音樂中心的轉移。

上周六張韶涵時隔六年再回臺北小巨蛋風光開唱,本來一件開心熱鬧的事情,卻因為華納唱片總裁陳澤杉一則臉書再引風波。雖然未指名道姓的說是誰,但「福茂唱片」、「不感恩」、「新專輯難聽」基本所有信息都是指向曾經在福茂唱片旗下做歌手,最近發了新專輯的張韶涵。張韶涵的經紀人也迅速回應,表示沒有和對方有交集過節,不會過多理會。華納官方也回應說陳澤杉只是有感而發。

總之,一來二去這件事越搞越大,有粉絲聲討,藝人發聲,本來再正常不過的發片籤售開巡演,卻因此變成一個導火索。但本文無意去關注雙方當事人的是是非非,更多的回到音樂本質上去,談談張韶涵這張一時激起萬疊浪的《全面淪陷》到底什麼在淪陷?

張韶涵從臺灣市場到大陸市場,從全面淪陷到光榮回歸

張韶涵離開福茂唱片後加盟美妙唱片發行過個人第七張專輯《有形的翅膀》,之後就選擇自組公司打理自己的音樂事務。在2014年自己操盤發行了《張韶涵同名專輯》。

由於和前公司的一些商務糾紛鬧得沸沸揚揚,詞曲作者、幕後製作礙於面子或生存問題,自然願意和唱片公司站在同一戰線,而且為了生活穩定很多製作人都和唱片公司籤了製作合約,音樂上的合作也是受到唱片公司限制的,能和張韶涵建立商業合作的音樂人十分有限,直接導致拿不到本土的音樂資源。這樣的窘境只能去國外買曲,國外買曲現在並不是新鮮事,但它面臨兩個問題,一價格很高,如果一張專輯的商業預算是一定的,那麼花重金買一兩首頂級金曲可以很好地保證質量,還能騰出一些錢來去後期製作,自然是一筆如意帳,但張韶涵一張專輯裡本地資源只有三分之一不到,剩下的全靠買曲,這麼大量的買曲如果再要求曲子質量就很難了。

其次,國外買曲有一個天然弱板——本地化,其實韓國作為買曲大國對這個問題已經解決的相當完善,一靠定製,讓國外的作曲團隊根據歌手定位特點定製曲目,二靠本地製作人後期製作,通過編曲等後期的工作中和掉這些曲目的外來感。

其實這兩種方法國內音樂人也經常使用,比如說張惠妹2011年大紅曲目《我最親愛的》就是自己找國外團隊定製而來,不看曲目信息很難想到這樣的旋律是出自外國人之手。找本地製作人製作這種方法就更加普遍,可以說現在大部分國外買曲走的都是這一條路,不然花了高價還搞得滿滿的違和感,就太得不償失了。

但張韶涵的同名專輯除了大量買曲花費過大,又自己擔綱製作人,術業有專攻,其結果可想而知,而且自組公司經驗有限,資源有限,宣傳運作上也不行,大手筆拍了8支MV。但在2014年大牌歌手密集發片的一年無論銷量還是口碑都石沉大海「全面淪陷」。

而到了2016年張韶涵再次出發,帶來了這次的新專輯《全面淪陷》。雖然新專輯依舊延續同名專輯的「買曲+擔綱製作人」的模式,只是這張專輯不再跟風模仿做舞曲、唱小清新,匯聚大量適合自己嗓音條件的power ballad曲目。商業的如此直接讓這張專輯在整個文藝氣息濃厚的當今流行樂壇顯得別開生面。不少歌迷表示「張韶涵已經回到第一張的狀態」。

除了唱片的趣味不再是討好臺灣市場的審美趣味,更適合大陸歌迷口味外,張韶涵的巡演項目「純粹」區別於大多港臺歌手在臺灣啟動而選擇在內地,場次分布也基本把大陸市場設為「主戰場」,加上前一段時間又籤約內地唱片公司太合麥田,可以看得出來張韶涵的事業主線是要從臺灣轉移到了內地。

從專輯發布前的造勢頻頻登陸微博熱搜話題、和QQ音樂的深入合作推廣、音悅臺在群雄環侍的暑期發片高峰期《再見之前》、《不害怕》還是力壓五月天、周杰倫、田馥甄等大牌拿下冠亞兩席。從這些成績看的出來,太合麥田對張韶涵的運作非常成功。

不管從專輯內容還是企宣運作,這張專輯能讓人感受到它已經和臺灣唱片體系幾乎完全撕裂,說這是一張內地唱片也不為過。這張《全面淪陷》沒有像今夏眾多大牌一樣選擇數字唱片付費的模式,從一定程度上避開戰場,輸了銷量但贏在傳播,加上音樂素質雖然難言頂級但也算不上粗製濫造,消費者也不會太挑剔,成功止住了上一張《同名專輯》的頹勢。

華語音樂中心正在向內地轉移

其實和張韶涵這種「外來戶」相比,國際大廠牌的臺灣分部以及臺灣本土廠牌收編大陸歌手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比如華納籤了李榮浩,索尼籤了崔健、黃綺珊、蘇運瑩,福茂唱片籤了張杰還有一直培植內地音樂人的滾石等等。

雖然縱觀中國華語流行樂歷史,內地音樂人被港臺培養成為巨星的屈指可數,那英式的奇蹟迄今還未見第二例。和港臺來到大陸相比,前往港臺「深造」的歌手經常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水土不服。一直從事幕後工作為大量港臺歌手作曲製作的李榮浩因為熟悉港臺唱片運作因此表現尚可以外,像崔健、黃綺珊、李健雖然有港臺公司運作但專輯製作還是啟用的本土團隊。而2015年在全華語圈嶄露頭角的蘇運瑩,當年就籤約索尼製作專輯,雖然自己擔綱全部詞曲創作,但索尼為他找來的專輯掌舵製作人陳建騏製作取向有過度傾向臺灣的「小清新文化」,直接拋出一張嚴重「營養不良」的畸形作品,丟到最佳新人獎除了對手實力不俗的因素外,自己沒拿出高分作品才是關鍵。

商業音樂運作或者說商業唱片運作,其實來不及考慮太多音樂表達上東西,講究速成講究效益,因此「商業音樂就是製作人找到合適聲音表達最流行的內容」,一首歌想紅,就必須直接果斷地把一首歌的內容傳遞出去,大眾聽眾沒有時間去思考,你必須把最直白,最具象化內容擺出來。因此一旦製作和音樂內容、歌手三者思路不在一條線上,做出來的作品一定有問題。

如今華語的商業唱片面臨的最大問題或者說矛盾就是,優質的音樂內容和音樂人大陸呈現井噴,相比港臺則面臨枯竭,但製作層面港臺依舊領先。因此無論是港臺歌手加盟內地音樂廠牌,還是內地音樂人前往港臺製作,都面臨調整問題,但這絕不是沒有成功先例的,林憶蓮的專輯《蓋亞》由內地音樂人常石磊操盤,當年金曲獎攻下四大獎成贏家,要知道當年同臺PK的是蔡依林集結全臺灣最豪華資源陣容的《muse》。再者,就拿近些年來大陸音樂人在金曲獎提名上攻城略地,也常常奪下大獎都折射出內地音樂聲勢漸起。

因此與其說是這次陳澤杉對張韶涵的對壘,不如說是大陸音樂與臺灣音樂的一次衝撞,大陸如今市場優勢和資本優勢帶來了資源聚攏,華語音樂中心向大陸轉移是必然,與其在某次商業成績的成敗上耽誤時間,不如積極部署擁抱已經到來的市場改變。

2016"音樂北京「博覽會創新轉型,資源對接

2016年10月28-30日·北京

藝人與推廣:發掘音樂人價值與商業推廣的經驗

藝人價值:發現優秀音樂人,挖掘其商業價值

推廣運營:解決新人、新歌推廣難的實踐操作

現場演出:盤點音樂總趨勢,分享演出新實踐

年度報告:發布年度音樂報告,揭曉領先榜單

線下演出:演唱會、音樂節等演出創新實踐

音樂場館:livehouse、大型場館等運營經驗

音樂平臺:資源整合後網際網路音樂公司的轉型

視頻直播:音樂直播平臺擴大市場的新方法

在線音樂:在線平臺拓展盈利渠道的實踐經驗

營銷與贊助:營銷推廣全歸納,品牌贊助新趨勢

爆品解讀:音樂獲得最好營銷效果的10大案例

音樂營銷:用音樂打造營銷爆品的實踐操作

品牌贊助:獲得品牌贊助,建立合作的新途徑

教育娛樂:音樂在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新方向

教育培訓:音樂教育的產業布局與市場開拓

娛樂跨界:音樂在綜藝等領域的轉型合作經驗

科技與設備:科技、智能設備推動音樂的改變

尖端科技:製作軟體對音樂產業發展的推動

音樂設備:音響等硬體設備對音樂的顛覆

洽商交易區:高效對接各類音樂相關資源

200多家機構參展:相關機構展示800多項目

一對一預約洽商:在線預約,現場面談對接

2016中國音樂產業指南:免費入冊宣傳

不限數量:報名項目無數量限制,均可刊登

萬人關注:印刷8000餘冊推送音樂從業者

報名加入

編輯「參展或參會或指南+姓名+公司+職務+手機號」,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

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

相關焦點

  • 張韶涵新專輯《?》登頂中國臺灣5大唱片銷售冠軍
    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顛覆了張韶涵以往的細膩柔情,以全新的視角,帶領每個聽眾對人生展開全新的思考。新專輯深刻的概念命題率先在網絡掀起熱議話題,各類「張韶涵新專輯」的熱搜指數也證明大眾對張韶涵新專輯的熱切期待。新專輯中數支單曲一上線便佔據國內音樂平臺榜單前列,數字專輯銷售不斷攀升,這張飽含省悟與思考的專輯獲得各大知名樂評人及大眾樂迷的不斷好評。
  • 張韶涵新專輯《?》首周登頂中國臺灣5大唱片銷售冠軍
    新專輯深刻的概念命題率先在網絡掀起熱議話題,各類「張韶涵新專輯」的熱搜指數也證明大眾對張韶涵新專輯的熱切期待。新專輯中數支單曲一上線便佔據國內音樂平臺榜單前列,數字專輯銷售不斷攀升,這張飽含省悟與思考的專輯獲得各大知名樂評人及大眾樂迷的不斷好評。2020年3月底,張韶涵實體專輯《?》正式在臺灣地區開售,銷售首周便捷報頻傳,《?》帶著絕對領先的銷售優勢,成功登頂中國臺灣5大唱片銷售冠軍。作為引領著華語地區的音樂潮流,5大唱片是目前中國臺灣地區唯一一個以純『唱片銷售量』作為榜單依據的音樂排行榜。
  • 捷報頻傳 張韶涵新專輯《?》首周登頂中國臺灣5大唱片銷售冠軍
    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顛覆了張韶涵以往的細膩柔情,以全新的視角,帶領每個聽眾對人生展開全新的思考。新專輯深刻的概念命題率先在網絡掀起熱議話題,各類「張韶涵新專輯」的熱搜指數也證明大眾對張韶涵新專輯的熱切期待。新專輯中數支單曲一上線便佔據國內音樂平臺榜單前列,數字專輯銷售不斷攀升,這張飽含省悟與思考的專輯獲得各大知名樂評人及大眾樂迷的不斷好評。
  • 張韶涵為何要和老東家,福茂唱片解約?娛樂圈的一場大戲呀!
    公司對張韶涵的疏忽還在於讓張浩涵陷於家庭不和的醜聞之中,公關完全沒有做到位,讓張韶涵的身心事業都飽受打擊。在範瑋琪之後,公司變本加厲著力於捧紅新人郭靜,本來屈指可數的代言被範範搶走一部分後又將被郭靜瓜分,忍無可忍的張韶涵最終決定離開福茂唱片,尋求自由的新發展。看來福茂根本就沒有將張韶涵當做一姐,而是將其用於培養福茂自己發掘出的藝人。
  • 唱片公司高層炮轟某歌手不懂感恩專輯難聽,疑似暗指張韶涵
    騰訊娛樂訊(文/丁冰冰) 久未有新專輯的張韶涵今年終於發片,藉由新專輯開啟巡迴個唱,7月23日結束了臺北小巨蛋的演出,算是完美。
  • 陳澤杉Facebook吐槽張韶涵新專輯難聽走下坡,經紀公司回嗆其網路酸民...
    就在今天下午,華納唱片擔任大中華區總裁陳澤杉在Facebook吐槽某藝人,內容是「這種藝人不懂感恩這些經典都是福茂幫她作的不懂感恩公司不懂感恩父母一個令人失望的藝人也是。她現在這麼不紅藝人不𢤦感恩就是走下坡的時候她也一輩子不會再有那些經典了新專輯難聽死了」
  • 張韶涵和老東家福茂唱片的「戰爭」再次爆發,善良的人不該被傷害
    案經廢棄發回後,高等法院一審30日做出改判,認為張韶涵解約後造成已經製作完成的專輯無法發行,因此改判張韶涵須賠償福茂唱片409萬元(約人民幣98萬元)、賠償青田4萬元(約人民幣9600元),可並且擁有上訴的權利。
  • 9年合同糾紛始末,張韶涵仍在倔強演唱
    此外,法院根據前6張專輯製作人林隆璇的電子郵件,估計張韶涵未發行第7張專輯將造成福茂公司360萬餘元新臺幣的損失。 根據合約,青田約定5年內要錄製發行10張唱片,但該公司7個多月才發行1張唱片。隨後在2001年,青田又把張韶涵的合約轉給了福茂唱片,籤約9年,僅為張韶涵發行了6張專輯。 據張韶涵方表示,再加上身陷家變風波時,唱片公司並未給足全力支持,因此她才會提出終止合約,並要求賠償經濟損失。
  • 張韶涵,請你再火一次
    她聲音太無可替代,這麼優秀的聲音,不應該在華語歌壇中消失,或許這就是網友們對她參加《歌手》呼聲最大的原因,這一次,張韶涵要用自己的歌聲,光明正大的唱回來,以歌手的名義。張韶涵,希望你再火一次!張韶涵的名譽徹底被焦頭爛額的家務事毀掉了,沒有專輯,沒有演唱會,沒有人氣,沒有代言,視她為搖錢樹的公司也把她放棄,雪藏了她兩年,張韶涵沒有出過一張唱片,也沒有演出過一部電視劇。那段時間她不敢出門,因為所有的記者都堵在家門口。
  • 外國專輯如何「入戶」內地?
    可是S ia的這張專輯早在今年1月29日便全球發行,時隔7個月的今天才在內地開賣,是什麼原因阻礙了這張碟在中國的順利引進發行呢?這張碟的經手人員近日接受了南都獨家專訪,揭開一張歐美專輯「入戶」中國內地的幕後花絮。採寫:南都記者麻樂    PartA引進幕後    S ia新碟引進慢,全因一句「封面不合適」?
  • 歷時9年張韶涵經紀約糾紛再改判:張方需多賠償專輯製作費98萬
    法院方認為,張韶涵解約後造成的前經紀公司已經製作完成的專輯無法發行,因此改判張韶涵需要再追加賠償98萬元,並保留張韶涵方上訴的權利。 在張韶涵與前經紀公司的糾紛中,張韶涵的前經紀公司所持有的論點是,張韶涵履行合約不到位。
  • 張韶涵被判賠償400萬:「表裡不一」的人,最難打敗
    簡單來說,就是張韶涵當初和前東家青田音樂籤的合約,原定是5年出10張專輯。 但結果與當初的承諾相差甚遠,公司9年多的時間裡只給張韶涵發行了6張專輯。 不僅如此,因為在籤約之初拿不準張韶涵的潛力,青田音樂早就把她的演藝工作委託給了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又把她推給了福茂唱片。
  • 有毒丨是娛樂圈樊勝美還是真•不孝女 張韶涵的非典型Flop之路
    真正讓張韶涵進入大部分內地少男少女視野的是2003年張韶涵和霍建華,還有也不知道是帥在哪裡的許紹洋共同主演的偶像劇《海豚灣戀人》。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他們幾乎都是衝著張韶涵在看這部偶像劇的。而除了套路老套但確實討喜的「易天邊」這個角色,張韶涵在片中演唱的英文名曲《Journey》和現在在KTV點唱率依然頗高的《遺失的美好》成為了張韶涵走紅樂壇的問路石。實際上在拍攝MVP情人時張韶涵就已經籤約了福茂唱片,再經歷了《海豚灣戀人》的爆紅,發行專輯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 華晨宇實體專輯《新世界》五大唱片榜銷量第一且破紀錄?憑什麼?
    實體唱片榜在這裡我們首先來說一下歌手的專輯分類:一般為數字專輯和實體專輯,其中數字專輯指歌手的專輯發行公司授權音樂網站為歌迷提供付費下載正版音樂的形式,而數字專輯的便利及性價比高的特點《-摘自百度百科》我們的吃瓜群眾就說了為什麼要拿臺灣實體專輯榜來看?拿我們內地的實體專輯榜出來說吧。不好意思,我們沒有。哈哈。相信隨著音樂市場的完善和擴張,眾多有想法有實力歌手展現實力,同時市場對於音樂更包容和理解,我們也終將會迎來無注水、真正反映歌手實力的實體專輯銷售榜單。
  • 魯豫問張韶涵:歌手現在靠發唱片能賺錢麼?張韶涵:不能!
    記得看過一個採訪,主持人魯豫問張韶涵:歌手現在靠發唱片能賺錢麼?張韶涵:不能!連張韶涵這種知名度的歌手都不能靠發唱片謀生,可見今日歌壇的殘酷現實。最重要的唱片發行渠道不能賺錢,歌手就只能通過開演唱會、走穴和綜藝節目謀取收入。個別高人氣歌手或許還可以通過在主流音樂平臺發單曲或專輯獲利,但這種「特權」是不多見的。話說,現在音樂平臺都趨於正規,版權也差不多理順了,為什麼歌手們的地位和收入仍是不上不下的尷尬?
  • 公司0宣傳,華晨宇用實績爭氣:《新世界》兩度拿下五大唱片冠軍
    華晨宇的新專輯《新世界NEWWORLD》在發行之後也是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發行的第一周新專輯就以91.02%的超高佔比創下五大唱片周榜華語歷史最高紀錄,更是兩度贏得了五大唱片的冠軍。
  • 張韶涵&素人《歐若拉》瞬間被帶入回憶:只差一步成天后,卻攤上了一位事兒媽
    後來就是席捲灣灣、火到內地的《海豚灣戀人》,男主是霍建華和許紹洋,很多內地觀眾對張韶涵的認知正是來自這部劇。次年,張韶涵就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下半年第二張專輯《歐若拉》大獲成功,入圍了第16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
  • 張韶涵獨自闖蕩臺灣 曾被多家唱片公司拒絕
    張韶涵兒時照片曝光 穿露背裝體型略胖解說:2002年在臺灣憑藉偶像劇出道,酷似日本漫畫少女的外形,讓張韶涵一炮而紅,隨後她發行了自己的音樂專輯,讓許多人驚訝的是,在甜美的外形下,這個女孩卻有著極具爆發力的嗓音,而早在小時候,唱歌就是她的夢想。
  • 美麗的歐若拉天使張韶涵
    張韶涵2001年張韶涵籤約福茂唱片而後主演偶像劇《MVP情人》;正式進入娛樂圈 。2003年主演偶像劇《海豚灣戀人》走紅。2006年憑藉《愛殺17》一飾兩角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推出專輯《潘朵拉》。
  • 【火星坊】遺失的美好—張韶涵
    2006年憑藉《愛殺17》一飾兩角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推出專輯《潘朵拉》,主打歌《隱形的翅膀》受到廣泛關注並被選為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目,張韶涵也在2007年央視春晚演唱該歌曲;2007年主演的電視劇《公主小妹》獲得中國臺灣年度收視亞軍和湖南衛視2008年年度冠軍收視。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昆明站的火炬手;2010年擔任上海世博會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