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今天的陽光比昨天力道更足,這個雙休日你家的陽臺是不是重新找回了存在感?掛滿了囤積已久的衣物,或者醬貨?
未來七天,雨水在杭州有兩次出場機會,一次在下周三下午到夜裡局部有小雨,另一次是下周六多雲轉陰有時有小雨,兩次降雨都不算明顯。不下雨的時間裡以多云為主,尤其是今天到後天陽光更加燦爛是晴到多雲的天氣。
隨著陽光的陸續「返工」,近期,南方大部地區白天的最高氣溫也會快速回升。昨天,最高氣溫10℃線大致還在華南北部一帶,今天開始將會快速北推;預計到22日至23日,黃淮南部大片區域最高氣溫都將達到10℃以上,而華南一帶最高氣溫也將升至20℃左右。
對於杭州來說,下周溼冷的感覺會明顯緩和,不過最低氣溫的回升會不如最高氣溫明顯,晝夜溫差將逐步拉大。要注意早晚氣溫較低,最低氣溫明後天平原地區0℃左右有薄冰,山區零下1℃-零下4℃有冰凍或嚴重冰凍,請大家注意防寒保暖。
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從冬至這天開始,就進入了數九寒天。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可見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
周代,冬至是新年元旦。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直到今天,各地還保留著一些關於冬至的習俗,比如冬至這一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對於很多杭州人來說,一家人在冬至這一天,就像過春節一樣,講究吃一桌團圓飯。
在以前,為了迎接冬至的到來,有很多準備工作其實從冬至的前一天就開始了。
比如,冬至前一天,要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打掃一遍,謂之「掃隔年地」,而到了冬至這天,是不掃地的。
以前講究冬至祭祖的老杭州人,會提前一天買好年糕、桔子、菱角用於冬至正日子的時候祭祖,冬至當天還講究吃年糕。直到在杭州人,現在還有冬至吃年糕的習慣,據說,冬至這天的年糕,杭州人最極致的吃法是早餐桂花玫瑰糖年糕,中午冬筍肉絲炒年糕,晚上油冬兒菜湯年糕。
另外,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因而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前一晚,又被稱為「冬至夜」,在《清嘉錄》記載,冬至夜人們是要聚在一起吃飯喝酒的,「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飲,謂之『節酒』。」
在古代,冬至夜還會很多人來到于謙祠宿夜,祈求於公賜夢。據清朝範祖述的《杭俗遺風》記載:「冬至前一夜。有欲卜一生休咎者,即赴廟中宿,得夢後,可以詳解而得」。
如今在杭州,還保留著諺語「睏覺要睏冬至夜」,除了因為冬至是夜晚最長的一天,還因為據說「冬至夜」(冬至前一晚)做的夢最準,能預言以後的事。
而在快抱App杭友圈,這兩天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分享冬至的習俗了:
大紅紅:冬至,祭祖,吃湯圓(團)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散步的云:冬至那天 我們家吃餃子,我喜歡肉餡裡配上香菇,冬筍,紅蘿蔔黑木耳再打上一個雞蛋。
明天就是冬至了,也歡迎你來快抱App杭友圈,曬曬你家的冬至怎麼過。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