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市兒童醫院構建「四葉草」醫務社工服務模式,患兒、家長、志願者、醫護人員全覆蓋
據上海市兒童醫院社工部:上海市兒童醫院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全國首家「上海難民兒童醫院」,至今已有80年歷史,2012年上海市兒童醫院提出了建設「智慧醫院、人文醫院、精品醫院」願景,人文關懷正式作為醫院發展的重要工作。「人文」精神,貫穿在醫院的所有環節中,無論是環境的改善,還是看病流程的友好,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初衷都是為了患兒的安全和健康。2012年醫院成立社工部,開展醫務社工服務。經過5年的發展,社工部構建了「四葉草」服務模式,」建立了「患兒成長支持」、「家長成長支持」、「志願者成長支持」、「醫護工作人員成長支持」四大醫務社工服務體系,兒童醫院就該如此溫暖。
醫務社工+患兒成長支持
2012年醫院社工部通過調研,結果顯示孩子一旦患了白血病這類重病,除了要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外,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學齡後的孩子,情緒和性格上都會有改變,日漸消沉、變得內向,有些還會自暴自棄,不配合治療;對於患兒家庭來說,也會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剛確診疾病的治療前期,家長易不斷自責,家庭成員之間也相互埋怨,因為缺乏對疾病的了解,所以對疾病預後是迷茫和焦慮的,隨著一步步治療,又會產生經濟壓力等種種問題,有些家庭甚至為此選擇了放棄治療。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醫院社工部提出了「患兒成長支持」,以醫務社工為核心,圍繞助人自助的理念,策劃設計各類活動並組織專業志願者執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發揮志願者專業特長,使患兒獲得專業指導;並以普通志願者為補充,一同來陪伴患兒,讓孩子收穫快樂。通過建立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歸屬支持、社會支持四個支持系統,期望能通過支持系統的構建來整合社會資源,培養患兒興趣愛好,以此達到恢復患兒自信、樹立家長信心、建立患兒社交平臺的目的。
患兒學習及興趣愛好支持
醫院社工部連結社會資源,儘可能讓患病兒童與同齡孩子一樣有受教育的機會,有興趣愛好、有學習娛樂的活動內容,也能跟同年齡孩子一起交流互動等等。讓孩子康復後也能快速的融入到同齡群體中。
彩虹灣病房學校
2014年12月在陽光愛心志願者服務隊10周年紀念活動中,有家長希望醫院也有專業的老師來院,為這些患病的兒童教學輔導。2015年,醫院瀘定路院區與華師大四附中的合作,建立「彩虹灣病房學校」。社工部開始項目設計,華師大四附中作為長風教育生態共同體的牽頭單位,也把共同體內的其他11家學校一起引入進來,根據患兒情況構建「4+X」課程體系,包括「中文閱讀」、「思維訓練」、「英文閱讀」和「科藝DIY」四門課程。每學期的周二下午,12家學校的老師輪流來醫院做志願者,為患兒進行專業授課。目前病房學校已經開展了3學期,共有300人次的老師來院,共進行了67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該項目在2016年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糯米老師繪畫課堂
2015年年初醫院社工部設立「糯米老師繪畫課堂」,邀請糯米老師王軼群每個周末在醫院陽光小屋裡為患兒授課,並發動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參與繪畫課堂,2年多下來,已經出版了《糯米老師公益課堂—童話繪本》一書,裡面有每次教患兒繪畫的心得體會,她本人也被評選為中國優秀青年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音樂教室—用音樂去愛
在現代醫學的理念中,音樂療法對兒童重症患者的康復有著神奇的效果。音樂療法的原理是通過音樂對人的神經結構產生直接影響,以此達到調節人的情緒,滿足人的精神需要,促進治療的效果。以白血病患兒來說,音樂能激活患者曾受抑制的正常細胞微振,使免疫細胞處於最佳狀態,以挫敗白血病癌細胞,發揮抗癌作用。2013年醫院社工部設立「用音樂去愛」公益項目,引導音樂志願者來院用醫院陪伴患兒,2016年建立「張杰音樂夢想教室」。該項目在2015年獲得了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同齡互助—108魔力課堂
醫院社工部與普陀區青少年中心合作,引導少先隊大隊長化身快樂使者,通過先在院外學習魔術。再來為醫院裡的患兒帶來魔法,鼓勵同齡孩子樹立戰勝疾病信心,通過同齡互助活動,讓醫院患兒能與同齡孩子互動,增加社會適應性;同時也讓這些院外健康的同學,在與患兒活動中獲得感悟,奉獻愛心,促進錦自身健康成長。
小兔子故事寶盒
「小兔子故事寶盒」由上海新聞廣播FM93.4所有編播人員發起,每周為病患兒童錄製一篇童話,在新聞廣播和上海市兒童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目前已經錄製100期,線上收聽人次累計超過200,000次。該項目2016年1月發起,首批故事均由上海新聞廣播主持人錄製,並且由本臺技術人員後期剪輯、配樂,有專門的文字編輯將每期內容整合製作成微信網頁,不光嵌入錄製好的音頻,而且專門找到童話故事的文字版,配上精美插圖,讓小朋友既可以收聽故事,又可以通過網頁,跟爸爸媽媽親子共讀。
音樂繪本故事
牽手上海兒童醫院音樂繪本故事項目旨在為住院的孩子們豐富住院生活,給孩子們帶去優美的歌聲、精彩的繪本故事、有趣的遊戲。志願者活動每2周組織一次,志願者們會選擇與主題內容相關的繪本故事、歌曲及遊戲。活動前,志願者會帶著今天的主題繪本到病房去邀請孩子們,孩子們對繪本故事都十分喜歡,加上老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很快就吸引了小到10個月大到小學4、5年級的孩子們。活動中,志願者們帶著豐富的表情,誇張的肢體動作,優美的歌聲,聲情並茂地為孩子們講述繪本,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活動結束後,總有孩子會問志願者:「老師們,你們下次什麼時候還會來呢?」有的孩子久久都不願離開還要求老師給他講故事呢!
患兒疾病治療心理支持
疼痛舒緩治療
疼痛舒緩治療的作用逐漸在血液腫瘤科變得重要。當患兒離開父母的懷抱,處在陌生的治療室,面對眾多的醫生,見到針頭時,患兒處在無助和無奈的境地,身體扭動的幅度會很大,哭聲會更大。同時醫生們各司其職,患兒的哭鬧也會同樣影響醫生的正常操作。疼痛舒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到醫生們做骨穿時,也會繼續帶著醫務社工。舒緩治療是指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各方面在內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幫助患者對抗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疼痛舒緩治療不僅是在心理上給予患兒一定的支持,也是在通過積極的藥物緩解最折磨他們的疼痛。
壓力舒緩治療
兒童醫院PICU病區的患兒,因為治療需要,家長不能陪伴,醫院社工部與美麗心靈公益機構合作,組織心理諮詢師每周走進ICU病房,走近患病兒童,開展遊戲治療、故事治療、繪畫治療,為家長開展心理輔導。
遊戲治療、園藝治療
正在建設中......
家暴患兒個案幹預
為及時、有效、依法妥善處置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患兒,保護患兒的人身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起施行),結合本院實際建立《疑似家暴患兒來院就診處置制度》,社工部及時跟進患兒情況,視個案程度提供幹預服務。
醫療慈善救助支持
上海市兒童醫院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上海難民兒童童醫院」,免費收治貧病難童,幫助患病兒童及家長是醫院的文化傳統。近5年來,共籌得善款3388餘萬元,幫助患兒2065人完成醫療救治。每年都得到了30%的增長。醫院為了患兒及家長的需求建立或共建基金會,目前醫院自建或與基金會共建了37個資助項目,覆蓋了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腦癱、腫瘤、唇顎裂等近40個病種。
感恩教育
醫院社工部積極引導白血病患兒感恩社會的關心、幫助和支持,開展感恩教育,組織患兒至血液中心感謝獻血志願者,引導已經康復的患兒來院當志願者,以自己的治療經歷,樹立正在患病的兒童和家長戰神疾病信心。
感恩獻血志願者
社工部組織白血病患兒至血液中心,為正在獻血的志願者送上自己的繪畫,感謝志願者捐贈血液支持他們的治療。
組建「我們在一起」志願者團隊
社工部非常重視引導已經康復的患兒來醫院做志願者,組建了「我們在一起」志願者者團隊,是由一群已經康復小朋友們組成的。曾經他們也在病房裡接受治療,但在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及父母家人的悉心照顧下,更是依靠著堅強和勇敢的精神,戰勝了病魔,從而踏進學堂走入社會。從2016年起,這些懂事又感恩的孩子們就定期承擔了兒童醫院血液科的聖誕、六一、慰問醫護等大型活動。從策劃、組織、招募、籌辦到串稿、主持以及表演,在家長、醫護及志願者的協助下,深受病患和家長的歡迎和感謝。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病房的小朋友帶來歡樂,給家長們帶來信心和希望,為醫護們帶來陣陣感動,更為整個病房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務社工+家長成長支持
醫院社工部針對社會家長和醫院患兒家長兩個層面,整合醫院內部資源,連結社會資源,設立各類醫務社工服務項目。針對社會家長,社工部開展「醫務社工+健康教育」小組工作模式,讓家長僅僅獲得育兒健康知識,而且從「育兒焦慮、家庭角色定位、育兒觀念衝突」等方面為家長提供支持;針對患兒家長,社工部以個案和小組工作模式,建立家長病友會開展互助工作、連結社會心理機構開展舒緩治療,緩解家長焦慮和壓力。
社會家長成長支持
隨著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學習孕育知識和技能的需求與日俱增,民眾已經不滿足於醫療機構傳授的健康知識,對心理疏導、家庭關係、社會關係支持系統構架等社科類知識也有強烈的需求。
家長學校—精準科普
隨著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學習孕育知識和技能的需求與日俱增,大家已經不滿足於醫療機構傳授的健康知識,對心理疏導、家庭關係、社會關係支持系統構架等社科類知識也有強烈的需求。《上海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十三五」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要求圍繞兒童健康管理,實現從以疾病治療為主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
2014年4月醫院社工部組建家長學校,通過醫院微信線上招募參與講座的家長,線下邀請醫院專家在周末為需要的家長傳授健康育兒知識。目前已經成功組織174期,惠及2.5萬群眾,2016年被評為第二批上海衛生系統人文服務品牌項目和2016年度上海最受群眾歡迎的志願服務項目。
媽咪寶貝幫
2016年醫院社工部開展家長服務需求調查,調查顯示很多新手父母在迎接新生命到來時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孩子出生後就顯得無所適從。從媽媽懷孕開始,家庭成員的心理、家庭關係等方方面面都在發生著變化,需要提前對準媽媽進行輔導,讓她們對將來未知的生活有所了解,比如孩子出生後如何適應角色的轉換,產後婆媳關係、親子關係如何處理等,通過提前輔導,可以讓準媽媽們像演戲一樣提前進入角色,對可能遇到的生理、心理變化早做準備。
2016年兒童醫院開始把醫務社工與健康教育緊密結合,成立了「媽咪寶貝幫」家長成長支持公益項目,此項目與上海市普陀區婦嬰保健院、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和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系合作,將健康服務從準備懷孕前、懷孕中,延伸到寶寶0-12月、1-3歲、3-6歲等階段,以醫務社工小組工作模式為載體,育兒健康教育為核心,引入社工專業、心理專業等非醫療資源,通過系列講座傳授育兒知識,緩解新手媽媽焦慮、引導新手爸媽樹立科學的孕育觀和育兒觀。
患兒家長成長支持
家長互助病友俱樂部
家長病友會旨在把患有相同病種的患兒家長組織起來,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能提高家長對疾病防治知識的科學認知,而且影響其家屬等周圍人群,共同維護和促進健康;同時促進了醫患關係和諧。
(1)陽光愛心—白血病患兒
2004年,醫院在血液科蔣慧主任的倡導下,成立了陽光愛心患兒家長俱樂部,組織了100名康復患兒回娘家活動,建立了白血病兒童家長互助組,通過醫生、志願者、家長三位一體開展各種服務。
(2)糖尿病俱樂部——糖尿病患兒
醫院2006年11月成立全國第一家糖尿病患兒健康俱樂部,通過每年不定期地組織患兒家長知識講座、戶外活動,為糖尿病患兒及其家庭培養起健康的治療、運動、飲食、生理等理念,為糖尿病孩子的健康成長出力。
(3)葫蘆娃—神經外科患兒
「葫蘆娃俱樂部」是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陳若平和團隊自發創辦的患兒「聯盟」,5年間不斷給腦腫瘤患兒送去歡笑和希望。「葫蘆娃」,指的是那些患有腦腫瘤的孩子。他們罹患腦腫瘤,肢體活動、語言功能受到影響,不少都無法存活到成年,但社會的聚光燈並沒有照射在他們身上。雖然醫院沒法治癒所有孩子的病,但卻可以努力讓他們更開心,俱樂部定期舉辦室內和室外活動,為患兒設計了多款遊戲,如吹桌球、搭積木等,不僅帶來快樂,還能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幫助康復。
(4)小蘋果俱樂部—Alport症候群
醫院2017年組建了小蘋果俱樂部,將為普及遺傳性腎臟病尤其是Alport症候群醫療知識,提高社會各界對遺傳性腎臟病的了解及重視,促進患兒家屬與醫生間的有效溝通,減輕家長的心理壓力,為診斷治療創造有利條件。
(5)兒童哮喘夏令營
2017 年7月醫院呼吸科開展兒童哮喘夏令營!呼吸科專家主任們和擅長於哮喘診斷、治療、預防及護理的所有醫生護士一起,通過科普宣傳、小品表演、實際操作、家庭護理及趣味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家長認識哮喘,管理哮喘,預防哮喘,戰勝哮喘!
除此之外,醫院還建立了:愛「心」樂園—先心患兒、兒腎家園—腎病患兒等家長病友俱樂部。
壓力舒緩治療
華東師範大學MSW在醫院實習同學,在醫院手術室家屬等候區開展活動,通過發放明信片和用拍立得相機(拍照後能立刻列印出相紙)記錄手術室外患兒家屬等待的心情,表達對孩子無聲的愛和深切的祝福。此份獨家記憶希望能讓患兒將來體會身為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並持有一份感恩的心。
心理諮詢室
正在建設中......
醫務社工+志願者成長支持
最近5年,進入醫院做志願者的越來越多,社工部打造了「志願者成長支持」服務體系,讓各個年齡層次的志願者都能在醫院平臺上找到合適自己的活動,以增能為目的,激發志願者愛心,同時讓志願者在醫院服務中都要有所收穫和成長。
親子做公益
2014年醫院社工部引導孩子(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同學)在家長的陪伴下,拿出自己多餘的玩具和物品,通過義賣的形式,幫助醫院困難患兒募集治療費用,讓孩子學會分享和關心他人,埋下愛的種子。「親子做公益」目前共組織3屆,2017年在長風公園,有2000多組家庭報名參加。
學生職業體驗
根據《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結合醫院實際,配合新高考改革方向,提升同學職業興趣,做好職業規劃,醫院社工部設計了針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低年級同學參觀式職業體驗和初中高年級和高中年級同學浸潤式職業體驗。
參觀式職業體驗
提起醫院,很多人第一感覺是神秘,小朋友更多的是覺得害怕。對於醫院的樣子、醫生護士的工作狀態、病房構造、神奇複雜的儀器,孩子們往往覺得好奇。為了讓醫院不顯得那麼神秘,同時也引導更多對醫院、醫生護士這個職業有興趣的小朋友正確認識醫療環境,提升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醫院社工部特別設計了針對小學初中階段學生的參觀式職業體驗項目,通過在醫院內設計趣味性的體驗,並教授心肺復甦等急救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收穫學習。
浸潤式職業體驗
2015年醫院社工部設計了浸潤式的職業體驗,組織今後希望從事醫療職業醫院的同學來院體驗,給每個同學配備一個專家級的職業導師,嚴格規定學生需每天跟著導師上下班時間,一同查房、上門診、進手術室……經過5天職業體驗,讓孩子深入了解真實的醫療職業。從2015年開始,浸潤式職業體驗已開展三年,更加堅定同學未來的就業方向。職業體驗也是一場生動形象的生命教育課,在醫院的日子裡,同學們也都通過各種方式和形式認識到了生命的脆弱與珍貴,對生命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和思考。
愛的種子——畢業季捐發
2016年醫院社工部開展組織愛從『頭』開始」捐發活動,與學校的畢業季結合起來,是希望在讓同學們在畢業的時候留下一個特殊的記憶,把自己的頭髮捐捐贈給那些因治療而失去秀髮的白血病患兒,讓她們也能梳起美麗的髮辮,也能在鏡頭前燦爛微笑。同時也希望活動能在低年級的同學心裡埋下一顆「愛」的種子,等她們畢業的時候也能把頭髮捐贈出來,目前已經是第二季。
志願者能力培養
志願服務不單單是讓志願者們以行動表達對社會和他人的博愛之心,更重要的是通過志願服務來發掘個人的工作潛能,讓他們在做服務的同時也能夠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鍛鍊和提升,從而更好地實現志願者們的自我價值。
醫院社工部引導學生在醫院裡體驗和觀察,自主發現可以開展和改進的公益項目內容,鼓勵他們設計活動框架並在醫院裡組織實施,培養同學們策劃、組織、實施與協調等各方面的能力。
急救培訓
醫院社工部2012開始在上海市紅十字會的支持下,組織志願者開展急救培訓,目前共開展8次培訓,共有653名志願參加培訓,志願者們通過一整天的集中培訓,讓志願者掌握各類急救環境各種止血包紮方式,還有難忘和「耗費體力」的CPR(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如能通過考核,還能得到上海市急救證書。
志願者激勵
志願者作為具有志願精神、不計報酬、主動幫助他人、承擔社會責任的群體,以追求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為目標,對志願者進行必要的激勵能夠使其奮發,獲得自我認同感,從而更好地提供志願服務。
作為志願者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環,醫院志願者組織秉承公平、公開、公正,物質和精神相結合以及關注志願者個人成長為原則,積極開展對志願者的激勵。
醫務社工+醫護成長支持
醫護人員做為特殊群體,工作時間長、強度高,每天面對大量的病人,背負著很大的責任感和壓力,再加上緊張的醫患關係,在這樣的重負之下,如何調節心態,社工部開展正面引導醫護人員情緒,使壓力得到有效的化解。
醫護人員成長支持
實習護士成長小組
作為即將入職的實習護士,許多人對醫院中的護理工作都不太了解,不能很好的與醫生護士相處,也較難適應自己從學生身份到護士角色的轉變,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很多人會出現心理上的波動,情緒上的變化。
針對上述情況,社工部對即將入職的實習護士們分別開展了需求評估,了解到這些護士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和共同需求。在整理調查結果過程中可以發現,由於語言、工作內容、患方信任、同事支持等原因,許多新手護士往往背負不小壓力,而大多數人在遇到困難時只能向一起實習的同學傾訴,缺少可以發洩和釋放壓力的渠道。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護士都希望能夠開展一些小組遊戲和小組分享的活動為大家提供一個分享交流的平臺,提升自身的抗逆力。
社工部開展「天使要翱翔」新入職實習護士成長小組,幫助即將入職的實習護士來更好地適應醫院生活和工作,使他們尋找到自己在醫院中的定位和價值,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形成小組動力,減輕自身壓力,最終可以相互幫助適應在醫院中的生活節奏,提升自己,獲得成長。
有愛童行,醫護青年愛心培養
作為兒童醫院醫護人員,除了要具備專業的醫療技能意外,更需要有一顆愛心:對患兒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醫院社工部與醫院團委聯合打造「有愛童行」醫務青年志願者隊伍,通過各種活動,培養青年醫護人員的愛心。
服務禮儀培訓
隨著職業形象越來越重要,員工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醫院形象最直觀、最有形的載體,其言語行為的專業性、禮節性、標準度就是患者接受和認可醫院最有說服力的評價因素。醫院文明辦(社工部)組織服務禮儀培訓,引導員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向服務對象提供服務的標準的、正確的做法。
職業倦怠期幹預
護士職業倦怠幹預小組
護士因為其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成為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鑑於職業倦怠對個體身心健康,以及對他人、組織和社會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幹預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社工部通過調查發現,工作強度高心理壓力大、缺乏認同和成就感、對職業前途消極認知、缺少社會支持網絡等原因是護士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成因。
為此醫院社工部開展「天使愛美麗」職業倦怠期幹預小組,從社會支持網絡出發設計小組活動主題,將正念療法融入小組工作,鼓勵組員相互交流、分享,幫助自身客觀看待負面情緒、難題困境、釋放壓力,並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衝突處理和有效的溝通技巧,通過小組活動來提高正向認知、幫助組員發掘提升可利用的資源,引導組員思考如何更好地發展,從而緩解倦怠情況。
壓力舒緩支持
正在建設中......
醫務社工+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