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生日,「質的變量--深圳設計周分會場設計展」於8月26日在福田保稅區藍花道6號木星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陳大瑞、何東曉、孔武、賴亞楠、林子涵、王勇、吳代傑7位著名設計師的13件代表作品,其中2件特別展出作品為木星美術館館藏的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代表作。木星美術館一直致力於構建藝術與生活的橋梁,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一直堅持「傳遞生活美學」的理念。「質的變量:深圳設計周分會場設計展覽」是木星美術館聯合深圳市陳設藝術協會,對藝術與設計項目、生活美學研究的啟動。這次展覽作為未來設計發展的最初階段的掠影,在變量的循環往復和轉化中,設計真正融入生活、改變生活,豐富著深圳這座超級大都市的獨特魅力。
被畢卡索稱為「新達文西」的米蘭設計大師布魯諾(Bruno Munari,1907-1998) 一直堅信和宣揚設計是浪漫主義和實用主義之間的潤滑劑,並終其一生都在實踐此理念。藝術與設計作為視覺領域的最重要的兩個分支,一直是處於相互包容的狀態,彼此啟發和交融。藝術領域裡,從杜尚將工業設計品小便池直接搬到了美術館,到安迪·沃霍爾的《金寶湯罐頭》從設計廣告畫中汲取靈感,再到當下藝術家KAWS的作品與各個設計品牌領域的跨界合作;設計領域中,從英國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到德國的包浩斯精神,再到中國當下的新中式運動,在設計與藝術的碰撞花火中,新的靈感不斷地被孕育出來。
「貔貅者,形如虎豹,長尾似龍,頭有一角後仰,肩生羽翼而不可展,是為納財闢邪之瑞獸。」作品《貔貅》使用了鏡面不鏽鋼材質,以現代雕塑語言詮釋傳統文化中的「靈獸」形象。作品中稜角分明的多面體元素,像極了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生命力迸發。
「質」
設計源自於對物的本質的探索。設計的創新在於回歸到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屬性,回歸到純粹的物。物質材料是設計的載體:不論是關於古老智慧的再認知,還是對未來材料的探索;不論是通過對物品的再定義,還是設計新創造,設計師一直探索和研究著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藝術家靈感來自於東方哲學的經典---老子的《道德經》裡的語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意即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作品以極具張力的宏大氣勢以及璀璨的視覺效果提示 人們對現實、人性的思考。
「變量」
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不斷形成新的需求,設計師依據這些變量,創造出美好的物件,服務於當下。以前的設計趨向於元素豐富,現在則趨向於簡單,是一個做加減法的過程。在設計創造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變量擴張發酵,形成創新驅動的根本要素,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靈感,引發創造力。
「新時代 新設計」一直是深圳設計周的口號,應運而生的新的變量,正逐年激發深圳強而有力的設計力量,將種子慢慢孕育成果實。
此次展覽為公眾免費參觀的設計周分會場展覽項目,展期將展至10月11日,同期館內正在展出「鳥x昆x童——童昆鳥個展」和「包容的設計」第四屆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2019)優秀作品展」。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