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帶來的煩惱不少。像衣服褲子包括內衣褲,都得找人做或特別定製;高鐵和飛機無法乘坐,因為根本坐不進去。「高鐵和飛機座位兩邊都有扶手,容不下我的『寬』身子。大巴倒只有過道側扶手,可以坐,但得佔倆位置。」小金的自嘲中帶著些許無奈。
更尷尬的是,因為這異於常人的體重,小金還鬧出過不少笑話,比如經常會把人家的凳椅坐塌。有段時間,小金在公司跑外勤,有時架不住人家一再熱情的讓坐,一屁股坐下,只聽見咔嚓一聲,椅子塌了。從此,小金在業內「出了名」。
十年前,小金還在讀高中,就已經意識到要減肥了。「但上去容易,下來難啊!」這些年他也嘗試了很多減肥的方法,七七八八花了不少錢,但體重一直如潮水似的起起落落。少吃、運動、營養棒、替餐、針灸等,每次開始時他都信心滿滿,有一定效果,但停止後立馬反彈,還越減越胖。
近幾年,他稍微活動後就感到明顯氣促,平時睡覺時不能平躺,需側臥,經常會感覺胸悶難過,有時半夜會被憋醒,只能坐起來,到醫院檢查還發現高血壓。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讓小金提心弔膽。
小金說,自己有個朋友,也很胖,早些時候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做了減重手術,效果不錯。所以他也從江蘇趕到了杭州,希望與肥胖做個了結。
減肥為何屢戰屢敗?
BMI指數超過32.5可考慮手術
小金住進醫院後,還是讓見多識廣的醫生護士吃了一驚:腰圍5尺2、上臂圍1尺5、大腿圍2尺……特大號病員服根本穿不進去;能稱200公斤的電子秤,遇到小金後立馬爆表,癱瘓了。
一番周折,醫生才得到他的實際體重:214公斤!
「3年前我們曾做過體重395斤的減重手術,但該男身高1.8米多,而小金比其矮了近10公分,體重卻足有400多斤,BMI指數(體重指數)高達71,是浙江做減重手術最『重』的一位。」 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及微創中心副主任孫曉東主任醫師充分評估後,與兄弟科室一起制訂了「應急預案」。
手術時,醫務人員通力合作,不過過程一波三折,「笑點」也不少。首先是麻醉,肥胖對麻醉醫生來說是個難關,對意外的綜合實力、麻醉水平、術後監控都要求非常高。小金非常胖,脖子幾乎「擠」沒了,無法找到頸部血管進針,麻醉醫生只好採用床邊B超來定位,再穿刺置管;根據其體積重量,麻醉藥物劑量比一般人加倍,結果還是不夠「用」,麻醉醫生一次又一次追加麻醉藥量。
麻醉醫生監控患者情況
小金脂肪層很厚,普通手術器械根本「夠不著」。醫生用上了克肥「神器」——整套手術器械都是加長版,像腹壁穿刺器,普通的長度是10釐米,加長後為15釐米;其他術中用的吸引器、分離鉗、抓鉗、持針器等,則通通加長了10釐米,都由器械生產公司特殊定製。特殊器械「武裝」,讓醫生在超胖病人手術時遊刃有餘。
主刀醫生孫曉東介紹,整個手術都是在腹腔鏡下完成的,由於病人腹腔內的脂肪實在太厚,手術視野不容易顯露,明顯增加了手術難度,手術時間因此延長了一倍。「一般減肥手術的手術時間是2.5~3小時,而這個病人手術整整做了6個小時。」
手術結束,8名醫務人員喊著「一二三」,一齊發力,才將小金從手術床移到普通病床。6個小時手術再幹搬運活,大家累得夠嗆,但也很開心,終於搞定「重量級」病人了。
8名醫護合力才抬得動小金
「給小金做的手術是『切胃減容』,醫學上稱之為胃袖狀切除術。」 孫曉東醫生說,手術切除了患者約2/3的胃,通過改變胃容量,達到控制患者飲食量的目的。「胃口小了,吃一點點東西就飽,攝入的熱量少了,體重自然會降下來。」孫曉東主任表示,根據浙江省人民醫院近300例減重手術的經驗預測,正常情況下,小金術後兩年內將減體重200斤左右。
今天正好是小金做完減重手術一周的日子,檢查發現,小金體重輕了15斤,術前血壓為152/85,術後降到113/66。
小金與孫曉東醫生(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