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的真正內涵丨明德講堂·近思錄

2021-03-04 騰訊新國風

好。咱們來看下一條。

「人之視最先,非禮而視,則所謂開目便錯了。次聽、次言、次動,有先後之序。」

這樣大家看到了嗎?也就是說,孔子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明道先生說,人哪,在視、聽、言、動裡面,視是最先的。你不合於禮的事,你卻去看它,這就是所謂「開目便錯了」。不合於禮的,我們就不要看,我打個比方,像前陣子,有什麼不雅的視頻一出來——一個名人的不雅視頻,那時候在臺灣,那個雜誌上全部都附贈光碟,很多人在看,因為那個女主角很有名。像我,看都沒看過。為什麼?講句老實話,對這個女主角實在是太殘忍了。那我在這裡講,人都想要去滿足那個偷窺狂,這不符合禮的,我們就不要看。不要看,你各種的不正當的慾念就不會受到萌動。所以說,這一點很重要。

然後你一定要先非禮勿視守得住,才會有非禮勿聽。什麼叫非禮勿聽?不合於禮的,你不要聽,就算聽到,也當作沒聽到。

那當你能夠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之後,自然而然可以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所以說我告訴大家,像我剛才講的那一種,轟動臺灣那麼大的視頻光碟,我連看都不看,很多人很訝異,怎麼我會不看呢?因為那個女主角還曾經想要拜我當老師,我覺得這是人人都可能發生的事,不屑。人常有這種幸災樂禍之心,這是很要不得的,因為你這種要不得,大家想要看,就有那種不肖商人就把那個曝出來,一個女孩子的名節不就這樣毀了嗎?

其實人都有過錯,對自己的過錯絕不再犯,對別人的過錯有時候要寬容,就當作沒看到一樣,所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也一樣的道理,比如說在背後講人家閒話,這本身就是缺德的事——三姑六婆背後在講左鄰右舍哪些見不得人的事,你如果常常接觸到這些人,表示你本身的修養就有問題了,你怎麼會常常跟這些人在一起呢?所以說,當你發現說,哎呀,我在這裡常常會聽到那些,表示你的生活習慣有問題的,你就要遠離那些講別人是非的人,這樣就可以遠離是非。這也是修身的一點。只有能夠做好非禮勿視,做好非禮勿聽,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相關焦點

  •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你理解對了嗎?
    都不是,真正的仁人君子,會從自己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個克己復禮的人,如果連自己都改變不了,又怎麼來改變他人,又怎麼來改變這個社會呢?所以,為仁由己,而非由人。程頤說:「非禮處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須是克盡己私,皆歸於禮,方始是仁。」對於程頤的話,要謹慎理解。人有私意,是人之天性,完全克除掉自己的私意那是不人道的,也是不可行的。
  • 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
    不應該講的話不要去講,不應該說的話不要去說,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希望你們花更多時間去念經、去想菩薩,而不要在人間的五欲六塵中沉淪於六道之中,學佛必須超越的境界。人生能夠過快樂的日子,要感受到我很開心,平安就是福,如果能夠學佛那就是有福之人;人生如果每天能夠擁有快樂,會使你法喜充滿;如果你每天能夠做自己非常愉快非常希望做的自己愛做的事情,這就是隨緣。
  • 《銷魂玉》:無關風月,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三不猴」的寓意是印度聖雄甘地所一直奉行的非暴力思想,代表著「不說,不看,不聽」。既對於不符合社會道德和倫常的東西不聽也不說,同時也不能藏有惡念,不行惡行。這個「三不猴」據說是來源於日本,但考慮日本和中國的文化淵源,更可能是來源於中國。因為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和弟子顏回的對話中就提到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 心得體會|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需要自己來把關
    工友和我說她到加工皮革廠裡聽他人說我們工友中間有人給她搬弄是非,問我知不知道哪工友說她閒話?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她這是投石問路,又想借我去打探其他工友的事了。同事幾年來,知道她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一直不好,總愛挑釁工友的一些小事,工友對她特別反感。
  • 傑森貝特曼甩喜劇形象《非禮勿弒》現角色黑暗面
    舉報 懸疑強片《非禮勿弒
  • 幾分鐘看完恐怖電影《非禮勿視》,瑣瑣碎碎的超暴力影片,就看一個個怎麼被幹掉
    →選「設為星標★」把影視新番設為置頂,每天精彩推薦不錯過 hi,大家好,我是警長,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非禮勿視》,一部純血腥暴力電影,這個類型的片子比較有名的像《人皮客棧》、《隔山有眼》等等。與他們不同的是《非禮勿視》沒有性,只有暴力,內容在這裡不多說,它的線索和環境設置都完美地符合典型恐怖片的套路:無辜者無意間闖入禁地,在一個相當封閉的空間內被變態殺手追殺。
  •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桌前邊擺著某個人的三不猴,剛搬過來的時候還是在很明顯的位置,抬眼就能看到,似乎也在表明主人對新歡的重視,那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三不猴,說是不看煩雜之景,不聽嚼舌之音
  • 俗哥說電影,美國恐怖片《非禮勿視》
    今兒給大夥聊一部美國的恐怖片《非禮勿視》影片一開場,警察憂鬱叔和小警察接到報警之後來到了一幢廢棄的別墅。憂鬱叔一看屋裡煙霧繚繞,就意識到這次的行動肯定是兇多吉少。為了保存實力,當聽到女孩的尖叫聲之後,他讓小警察先衝了進去。憂鬱叔說大妹子你放心,我們是正義的化身。可還沒等憂鬱叔把牛逼吹炸,小警察就掛了。
  • 圖解|【非禮勿視2】變態扣眼大叔的復活虐殺之旅!
    塔瑪拉點燃一根火柴腦海中浮現瑪格麗特被自己殺掉的場景兩人的姦情被發現來到一扇門鎖的門前
  • 為人要有敬畏心/修身,須下「三省」的功夫/學學顏子的「四勿」(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談》一書)
    朱元璋聽後大加讚賞。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乃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乃至身遭刑戮者,而畏法者不致違法,故畏法者最幸福。還可推知,畏紀、畏章、畏規之心等,都是應該有的。遵章守紀者最自由,違規違法者最危險。比如說,飛機須要遵守航線,火車須要遵守軌道。飛機出了航線,火車越了軌道,輕則頭破血流,重則粉身碎骨。
  • 【恐怖圖片】重口味,非禮勿視!
  • 成語典故:來而不往非禮也
    典故出自西漢禮學家、經學家、睢陽人戴聖編著的《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zǔn,表示抑制、挫折)節,退讓以明禮。
  • 百年前日本妹子拍照的手勢更有內涵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其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就分別對應著「不見、不聞、不言」,意思是「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事不能做。」印度的聖雄甘地也經常以「三猿」之像來傳達「不見惡事、不聽惡詞、不說惡言」的教導,在教科書上被記為「甘地的三猿」。
  • 【今日播出】《中華國學小講堂》· 事勿忙,忙多錯
    內容簡介:《中華國學小講堂》第三十一期,出自國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