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後是三星的勢力。
三星是韓國最會營銷的企業——2013年三星花費將近130億美元進行廣告和營銷活動,比蘋果、谷歌等企業都來得更多,營銷甚至被視為「三星模式」成功的關鍵。
文|張耀升
被爆炸熔掉半張臉,這張令人驚悚的照片是電影《蝙蝠俠》中的鏡頭。對照當下三星「爆炸門」,不禁讓人更感恐懼。
時間回到9月5日的美國佛羅裡達州,多納徹的車在庭院燃起熊熊大火。
火勢相當猛烈,火苗從車窗裡躥了出來,遠在幾百公尺外都能看到黑煙,然而這起火燒車的災難,卻可能是多納徹剛買的三星Note7爆炸造成的。
多納徹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傻了,他花了849.99美元買的三星手機,居然把自己的車給燒了,就像是買了個炸彈。想起前陣子在韓國發生的Note7爆炸案,多納徹不敢相信自己也會遇上。
幾天後,《紐約郵報》也在9月12日報導紐約布魯克林一位6歲的男孩,手掌遭到Note 7爆炸燒傷。截至今日,美國已經發生超過70起Note7爆炸事件。
在美國媒體將矛頭指向三星時,韓國主流媒體卻選擇保護三星,淡化這次爆炸的嚴重性,選擇性報導三星回收政策做得很好。
除了美國消費者不安,中國似乎也無端成了受害者。部分韓媒指責事故電池由中國製造,中國的Note7爆炸案是用來騙錢的。
善於「安撫」媒體的三星,難道這次危機又出手了嗎?
全球媒體報導Note7爆炸時,韓媒的態度卻顯得曖昧。
傳媒狐發現,8月24日在韓國發生的「全球首爆」,並沒有帶給韓媒太多關注,主流右派媒體只有發簡短的快稿,並且表示靜候三星調查。
隨著早期Note7在歐美的爆炸事件越來越多,主流韓媒卻選擇援引外電消息,不去聯繫三星相關的人員,釐清爆炸的可能原因。
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博士生葛小揮告訴傳媒狐,「保守、右派的媒體,他們會認為如果三星受損,韓國經濟也將跟著整體受損。因而保守媒體會傾向於贊成、支持三星的立場和政策,而不是批評和反對。」
9月13日,韓國最大國營電視臺KBS終於採訪了三星員工,員工稱,「這確實是我們生產線中存在的重要缺陷。但三星此次召回的也僅僅2兆5千億韓元(約150億人民幣),同此前的豐田、通用相比少得多。」試圖幫三星做辯護。
(KBS對Note7的報導)
9月17日,KBS幫三星做了一個正面報導,稱三星對Note7問題機召回後,美國對三星的行動給予了正面評價,而且相信三星能解決好這個問題。
葛小揮感到不意外,「韓國主流媒體都是輕描淡寫,主要是報導Note7用戶可以更換新手機或退貨等三星採取的補救措施,並對這些補救措施給以積極評價,而不去深究。」
除了主流右派媒體外,還是有韓媒對三星批評,他們是偏左派的《京鄉新聞》、《韓民族日報》和網絡媒體《Pressian》,但它們終究是少數。
跟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的媒體比起來,主流韓媒對三星並沒有過多的批評和質疑,他們反而淡化嚴重性,同時肯定三星處理態度。
主流韓媒的選擇性報導,被不少人詬病是在保護三星。
韓媒冷處理同時,也有部分韓媒將爆炸推到中國頭上。
在Note7爆炸問題剛開始時,韓國《經濟日報》就將責任指向了中國製造的電池,「約30%的電池並非由三星,而是中國企業所生產」。韓國《中央日報》也指出,韓版Note7手機發生爆炸,也許跟中國制的電池有關係。
《經濟日報》、《中央日報》提到的中國制電池,是指三星的中國電池供應商ATL(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後來三星也發表聲明,指這次出事的電池是三星旗下的三星SDI製造,跟中國ATL無關。
諷刺的是,三星9月6日甚至向中國ATL追加電池訂單。
葛小揮認為,「韓國主流媒體大多比較保守、右派,除了《中央日報》,還有其他很多媒體,比如《朝鮮日報》、《東亞日報》等。」
此外,《朝鮮日報》也對9月18日的中國「首炸」提出猜測。因為三星中國的聲明中提到,「檢測結果顯示該產品損壞是因外部加熱導致。」所以三星認定不是手機本身問題。
(三星中國的外部加熱聲明)
9月20日,《朝鮮日報》寫道,「聲稱爆炸的兩名消費者中,一人本月2日在微信和百度上傳了,『剛才拿到了珊瑚藍的炸彈,希望真的爆炸,威脅三星要錢。』」《朝鮮日報》質疑,該用戶是故意用Note7威脅三星取財。
《朝鮮日報》同時引用了三星聲明,「正在討論對主張虛假爆炸的2名中國消費者進行刑事起訴等法律應對。」(《朝鮮日報》是韓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國內媒體對於韓媒的質疑,也有點看不下去了。《證券日報》採訪了業內人士,該人士稱國行版採用的ATL電池,實際上部分應該也是用的SDI問題電池。該新聞也被新華網給轉載。
韓媒們惹不起三星,主要還是為了錢。
對韓媒來說,基本不敢負面報導國內財閥,因為一旦惹毛這些人,他們會狠狠地把廣告從媒體抽走,更不用提韓國財閥中的財閥──三星集團。
葛小揮告訴傳媒狐,「韓國媒體確實很少敢說三星的壞話。主要原因有是來自三星的巨額廣告費,韓國媒體大多是民營,要靠廣告費生存的。」
曾經在《中央日報》工作過的三星社長李健熙很懂公關,而廣告也是他們對媒體施加壓力的辦法,相較於韓國的其他財閥,三星所支出的廣告費用異常地驚人。
獨立分析師本尼迪克特曾預估,2013年三星花費將近130億美元進行廣告和營銷活動,比蘋果、谷歌等企業都來得更多,營銷甚至被視為「三星模式」成功的關鍵。
除了用廣告威脅,三星在韓國頂層社會的近親繁殖,也讓它在韓媒當中擁有不小話語權。韓國發行量前三的報紙《東亞日報》、《中央日報》及《朝鮮日報》中,就有兩家跟三星有關係。
《中央日報》是由三星集團創辦人李秉喆在1965年創立,普遍被視是三星的一員,奉行保守主義。而社長李健熙的女兒李敘顯則是跟《東亞日報》金家結成了親家,嫁給了《東亞日報》創辦人金性洙的曾孫金載烈,又跟《東亞日報》扯上關係。
葛小揮認為,對於統治階層和精英群體而言,他們跟三星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基本是接受這一現實甚至主動給以支持的。
報紙、娛樂之外,三星對於電視臺的控制也無所不在,也同樣是用廣告相逼的伎倆。1995年,韓國最大電視臺KBS的工會就曾抗議,「三星贊助了五億韓元,然後就有了這條沒有價值的報導,收錢賣新聞的作法還符合國營電視臺KBS的身分嗎?」
從韓媒跟財閥錯綜複雜的關係,不難看出為什麼韓媒對於三星的報導總是這麼謹慎,因為韓國的媒體和財閥擁有共同的「利益」。
對於三星在韓國的霸道,韓國人心裡也很複雜,「一般民眾對三星應該是又愛又恨的,三星是他們面對外國人時的談資與驕傲,但同時經濟資源過度向三星集中,而大部分人是進不了三星工作的,這種壟斷現象實質上等於壓縮了大部分人的生存空間。」 葛小揮稱。
韓國有句話叫,韓國人的一生有三種東西是避免不了的:死亡、納稅和三星。這次韓媒對Note7的報導,也讓人看到三星風光底下的另一面。
早在8月24日,韓國網友就在論壇ppomppu指出他的Note7爆炸。
這是全球最早的爆炸案,該用戶稱他19日剛買Note7,充電時發生爆炸,將半個手機機身都給燒熔了,還有多張照片為證。但是當時有網友底下懷疑,這名用戶沒有用官方充電線,可能是造成爆炸的原因。
(全世界首宗Note7爆炸的發文)
但是,網友的猜測很快被事實給反駁了。自韓國首宗爆炸後,全球的 Note7像是約好似的,陸續傳出了5起爆炸事件,讓歐美媒體不想注意到爆炸問題也很難。
8月31日,三星發表推遲出貨聲明,「由於要對產品質量進行額外測試,Galaxy Note 7的出貨時間被推遲。」這則聲明被歐美媒體廣泛報導,《華爾街日報》指出,出貨推遲可能跟近期Note7連環爆炸案有關。
三星檢查問題手機後,發現電池果然出了問題,而且問題電池居然是三星旗下的三星SDI供應。彭博社預估,為了將250萬隻Note7回收(中國大陸不在回收範圍內),三星將付出花費10億美元的代價。
為了補償這筆損失,三星正計劃出售它在ASML、希捷、Rambus和夏普的股份約8.91億美元。停止出貨後,三星的市值蒸發近70億美元以上。
9月18日,中國最終也迎來了首爆,但遭到了三星中國的質疑,還有韓國《朝鮮日報》對中國用戶的負面報導。
雖然三星中國從9月14日就啟動召回計劃,但是不更換正式發售的國行Note7,「自9月1日起在中國市場發售的Galaxy Note7國行版本,由於採用了不同的電池供應商,而不在此次更換範疇。」
(三星中國的不更換國行貨聲明)
不論如何,如今韓國傳出換過電池的Note7依舊過熱的消息,傳媒狐提醒各位狐友還是須注意使用狀況,保留手機完整盒裝、購買憑證,必要時拍照保存證據。
當然,我們希望大家都用不到這些東西,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