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1日11:00
地點:連雲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楊永建
發布人: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輝東,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藺寧君
發布議題:連雲港市「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發展成就相關情況
楊永建:各位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全市「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嘉賓,他們是: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輝東同志;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藺寧君同志;我是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楊永建,也是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持人。
應邀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新聞媒體有:市廣播電視臺、連雲港日報、蒼梧晚報、連雲港發布、新華網、大陸橋視野雜誌社、市交通運輸局新聞中心的記者朋友們。在此,對各位媒體記者朋友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兩項議程:一是請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輝東同志發布新聞;二是請記者朋友們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首先,進行第一項議程,有請陳輝東同志發布新聞。
陳輝東:「十三五」時期,我市圍繞發展定位,搶抓政策機遇,緊盯目標任務,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大港口、大交通」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連雲港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穩步提升,從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向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邁進;海公鐵水空立體交通網功能大跨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構建;交通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逐步走出一條綠色智慧安全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黨領導交通發展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迸發出新氣象,全市人民對交通發展滿意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全市交通基礎設施預計完成投資總額633億元,較「十二五」時期(522億元)增加111億元,增長21.3%。
一是港航路園齊頭並進,「一帶一路」標杆示範通道更加順暢
五年來,連雲港交通部門充分發揮港口核心戰略資源優勢,全面融入「一帶一路」、自貿區等國家戰略,成功打造了新亞歐陸海聯運標杆示範通道,在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全局及重大產業布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多年發展形成的獨特優勢和基礎條件,全力推進陸海聯運通道建設,構建形成港、航、路、園無縫對接、聯動發展的國際物流運輸大通道。經過「十三五」五年的發展,連雲港深水大港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建成投用連雲港區30萬噸級航道,徐圩港區30萬噸航道建設全面推進,已擁有貨櫃、鐵礦石、氧化鋁、散化肥、糧食、煤炭、液體化工等專業化泊位為代表的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71個。2020年底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5億噸,貨櫃480萬標箱,兩翼新建港區吞吐量均突破1500萬噸,「一體兩翼」組合港區建設全面鋪開並形成規模。港航運輸網絡日益完善,已開通中東、美西南、非洲等3條遠洋幹線在內的貨櫃航線73條,形成覆蓋「海上絲路」主要國家或地區的高密度運輸網。鐵路國際班列運輸穩步增長,成為全國少有的同時開通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喀什、二連浩特4條國際過境通道的港口,班列運輸在江蘇省佔比超過40%,運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成為全國中歐班列最具特色的運輸品牌。通道沿線物流園區逐步形成規模,搭建起以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為重要節點的物流鏈式發展格局。
二是公鐵水空加速發展,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構建
五年來,連雲港交通加快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級鐵路樞紐及高速公路網、4D級空港、覆蓋蘇魯豫皖內河網絡等海陸空兼備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構建。
鐵路發展取得重大突破。青鹽鐵路於2018年底開通運營,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於2019年底開通運營,2020年12月11日全線開通運營,連徐高鐵將於2020年底建成,2021年春節前開通運營。城市動車於2019年底開通運營,旗臺作業區鐵路專用線建成運行,上合物流園鐵路專用線主體建成,徐圩、贛榆臨港產業區鐵路專用線加快建設。連雲港高鐵站及綜合客運樞紐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贛榆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建成運營,灌雲、灌南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入運營,東海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加快建設,年底前建成。
公路通達能力顯著提高。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12138公裡,密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速公路形成以G15瀋海高速、G25長深高速、G30連霍高速為主骨架的「兩縱一橫」布局,實現了市到縣、縣到縣的高速公路聯網暢通。連宿高速公路新建、連淮高速公路擴建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國省幹線公路形成以5條國道和10條省道構成的「六縱七橫」布局,通車裡程837公裡,其中一級公路596公裡。農村公路通達10947公裡,實現了全市所有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連雲區大桅尖路入選2019全國美麗鄉村路,贛榆區、東海縣創建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內河水運優勢逐步顯現。全市內河航道總裡程1103公裡,其中三級航道裡程147公裡,全省第5,通航船閘5座。以疏港航道、鹽河航道為主的幹線航道網實現千噸級船舶直通京杭大運河。灌河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宿連航道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海河聯運體系不斷完善,內河航線基本實現蘇魯豫皖內河港口全覆蓋,海河聯運量突破1500萬噸。
機場邁入中型機場行列。白塔埠機場實現一類口岸開放,新增國內航線22條,日本大阪、靜岡以及泰國曼谷國際航線3條,在運航線達38條,通達國內外城市37個。201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92.3萬人次,較2015年增長了107.2萬人次,年均遞增22.6%。花果山國際機場建設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底主體建成。東海縣通用機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三是人便其行貨暢其流,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客運方面,形成了以城市動車和BRT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旅遊公交為亮點、出租汽車為補充的城市客運體系。市區公交線路開通98條,城市萬人公共運輸車輛擁有量17.67標臺,公交出行分擔率25.3%,江蘇交通「一卡通」實現縣區全覆蓋。全市鎮村公交開通率100%。連雲港至日本郵輪航線開通運營,成為全省首個開行國際郵輪的港口。
貨運方面,連雲港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新亞歐大陸橋貨櫃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入選部級示範。形成「連新亞」等中歐、中亞班列品牌線路,「十三五」期間國際班列開行最高達到827列,東行貨運量增長60%以上,「連新亞」完成運量全國首位。中哈、上合兩基地承載能力不斷提升。2019年中哈物流貨櫃進出量14萬標箱,哈國東門無水港貨櫃換裝量12.7萬標箱,上合物流園物流量突破1800萬噸。運輸結構調整有序推進,「公轉鐵」「公轉水」不斷上量,港口鐵路集疏運量達4513萬噸。
四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行業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智慧交通發展取得突破。連雲港港國家貨櫃海鐵聯運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建成航道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水上ETC100%覆蓋。建成BRT智能調度中心、市級重點營運車輛動態監控中心,有效支撐交通運行監測、管理水平提升。
綠色交通發展紮實推進。印發實施「十三五」交通運輸節能環保規劃,新增及更換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511輛,清潔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車佔比98.42%,推進普通國省道、高速公路、港口、航道、鐵路等交通幹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並通過省級「五項行動」考核驗收。
平安交通發展不斷深入。紮實開展「兩客一危」掛靠車輛清理、危貨運輸排查治理等專項活動,對企業深入開展「一查三督」等專項行動,廣泛開展「平安工地」創建活動,全市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全面落實超限車輛「一超四罰」職責,今年上半年超限率降至全省最低。
法治交通建設加快推進。推進「網際網路+監管」系統落實使用,積極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工作。開展執法專項整治活動,做好行政許可與行政處罰「雙公示」工作。開展建設市場督查檢查,做好招投標監管,持續推進品質工程創建,開展市級品質工程評價。
五是黨建引領促發展,行業新風鑄輝煌
五年來,連雲港交通堅持黨對交通事業發展的領導不動搖,堅持從嚴治黨,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行業精神文明和人才隊伍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交通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十三五」期間,先後組織開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不斷健全「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定期召開局黨委會、局長辦公會,落實巡視整改和重大事項督察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常態化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活動,定期開展明查暗訪,行業作風建設取得新進展。
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強化。全行業24個單位獲評江蘇省文明單位,「雷鋒車」等全國先進品牌效應持續擴大。注重先進典型和品牌培樹,湧現出一批部、省、市級先進集體和個人。加強新聞宣傳管理,搭建電視媒體、報紙媒體、自有傳媒及輿情監控於一體的大宣傳平臺體系,加大對交通運輸重大題材和先進典型的宣傳,為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人才隊伍建設紮實推進。積極開展行業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定期引進一批優秀緊缺人才,一批優秀技能人才成功入選了省「333人才工程」和市有關高層次人才計劃。依託知名高校、黨校等平臺和交通大講堂等形式,常態化組織開展交通專項業務培訓。加強幹部考核和日常管理,積極推進幹部配備和掛職鍛鍊,加快年輕幹部儘快成長成熟。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連雲港「高質發展、後發先至」的關鍵時期。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交通強國、交通強省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高質發展、後發先至」總體要求,立足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定位,充分發揮綜合交通融合發展和陸海聯運特色優勢,統籌對內、對外兩個大局,在既有大交通格局成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完善市域內部綜合交通體系,著力構建內部綜合交通網絡,強化樞紐支撐服務功能,補齊完善對外運輸通道,提高運輸服務質量水平,加快構建「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楊永建:謝謝陳局長。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記者朋友們可以就關心的問題提問。
記者:「十三五」期間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請問交通運輸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藺寧君:「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交通運輸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大重點片區和重點縣區的幫扶支持力度,圍繞省、市年度目標任務和地方交通發展需求,加快各項交通幫扶工作的推進落實,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省幹線公路建設全面推進。新改建普通國省幹線公路326公裡,總裡程達到837公裡,市縣(區)之間、縣區之間的通達程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全面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2279公裡,橋梁255座,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09萬公裡,在農村公路「村村通」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市行政村雙車道四級路全覆蓋。鎮村公交全面發展。「十三五」期間共開通40個鄉鎮的鎮村公交,全市85個鄉鎮(含涉農街道)鎮村公交開通率達100%。
在此過程中,石樑河庫區和沂河淌兩個重點片區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得到了較大發展和提升。其中,石樑河水庫片區根據省交通運輸廳印發的《石樑河水庫片區「十三五」交通幫扶實施方案(2016-2020年)》,五年累計完成投資約10.9億元,涉及4條普通國省道、1條集疏散連接公路、6條縣道、1項鄉村道改造(163.3公裡)、7座危橋改造及5個鎮村公交等項目。沂河淌片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2016-2020年沂河淌片區累計完成投資約14億元,涉及3條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改造(454.4公裡)、44座危橋改造及10個鎮村公交等項目。截至目前,上述建設任務已全部完成。
在推進落實交通幫扶創新舉措,助力全市脫貧攻堅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系統編制交通幫扶規劃。「十三五」以來,根據貧困地區實際情況,結合扶貧片區交通發展需求,在上級的統一部署下,我局編制了《連雲港市交通扶貧專項規劃(2016-2020)》《連雲港市鄉村振興戰略交通運輸專項規劃研究(2018-2035年)》《連雲港市交通運輸行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切實將重點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實施計劃和省級建設補助計劃盤子,積極爭取和優先支持薄弱地區的發展,梳理農村交通發展思路、明確具體方向和任務,為切實提高我市交通運輸行業扶貧攻堅質量成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研究出臺市本級交通幫扶政策。2018年7月,我局與市財政局多次研究與會商,制定了市本級交通幫扶政策,聯合印發了《連雲港市鎮村道路提升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極大地調動了各級地方政府推進農村道路建設的積極性,有效保障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
三是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切實發揮行業部門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省政府將蘇北五市農村公路省補資金補助比例由25%提高到60%的政策,優先積極幫助貧困片區申報農村公路納入年度省建設計劃,爭取建設資金補助。2016-2020年,我市納入省農村公路建設計劃裡程共計2279公裡,爭取省補資金約12.7億元,極大地緩解了地方道路建設資金壓力。
四是加大交通系統幫扶力度。在按時完成省市下達的各項扶貧工作任務基礎上,還積極創新市本級交通專項幫扶工作,積極主動開展定點幫扶。「十三五」期間,我局先後幫扶支持東海縣溫泉鎮羅莊村、平明鎮條河村、石湖鄉石湖村、李埝鄉五聯村、房山鎮吳場村,灌雲縣龍苴鎮穆圩村、伊山鎮新華村、楊集鎮小喬圩村,灌南縣田樓鎮林豐村、新安鎮蘇口村等經濟薄弱村共計約90多公裡地方道路建設,協調給予支付幫扶資金4000多萬元。
五是紮實推進「陽光扶貧」。落實幫扶單位責任,謀劃發展思路,出資為大赤澗村、穆圩村建設標準場房、光伏發電項目,有效保障村集體運轉。積極發揮黨員作用,組織黨員幹部與大赤澗村、穆圩村的91戶低收入建檔立卡戶結對,做好結對幫扶工作。
記者:2019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江蘇自貿區,連雲港片區的定位是建設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集聚優質要素的開放門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交流合作平臺。請問一年多來,交通運輸部門在這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藺寧君:連雲港港口是連雲港自貿片區最大的特色。一年多來,我們圍繞省市自貿區實施方案,立足交通、港口實際,聚焦制度創新,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集交全系統之力服務支撐自貿區建設。這方面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不斷積極推進位度創新。港口圍繞打造國際班列連雲港品牌,首創了中歐班列「保稅+出口」貨櫃混拼、國際班列「車船直取」零等待等創新經驗,有效提升了國際班列通行效能。第二,不斷提升港航服務功能。在航線布局方面,目前,連雲港遠近洋航線達到了73條,海河聯運航線達到了11條。連雲港的外貿航線覆蓋了美洲西部、中東波斯灣、南非等重要國際港口,內貿航線實現了沿海重點港口、江淮流域全覆蓋。積極推進連雲港海港與徐州陸港、淮安空港的聯繫,加快構建物流樞紐「黃金三角」。到2020年底,連雲港港口吞吐量預計將完成2.5億噸,貨櫃完成480萬標箱。舉辦國際港航論壇,不斷拓展提升國際港航合作。加快推進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組織物流園建設,不斷提升哈國東門無水港運營效率,陸海聯運通道更加暢通。第三,加快綜合交通樞紐支撐建設。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設,40萬噸級礦石碼頭已經獲批建設,這些工程將不斷增強連雲港深水大港的承載能力。加快推進連徐高鐵、新機場建設,連徐高鐵將於2020年底建成,春節前具備開通運營條件,花果山國際機場2020年底主體建成,具備校飛條件。加快實施連淮高速公路擴建及連宿高速公路項目,努力提升自貿區的對外互聯互通水平。
記者:剛才陳局長全面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市交通運輸發展的成就,也展望了「十四五」期間的美好前景,請問陳局長,有沒有具體的思路和措施?
陳輝東:圍繞「十四五」交通發展定位和發展思路,我們將著力推進落實交通重點建設發展任務,推進實施「七大工程」。
1、港口功能提升工程。一是優化港區功能布局。按照港城融合和連雲港自貿區發展要求,加快連雲港區功能布局調整,推進兩翼港區開發,優化調整部分與城市緊鄰的港口作業區貨運功能。二是強化基礎設施保障。加快推進連雲港區旗臺40萬噸級礦石碼頭、廟嶺作業區15萬噸級貨櫃泊位改擴建工程有序實施,實現泊位專業化、大型化發展。加快徐圩港區配套碼頭工程建設,強化贛榆港區散雜貨、液體散貨及LNG運輸能力,加快實施堆溝作業區散貨泊位一期等碼頭工程,推進宿連航道規劃建設。三是提升航運服務能力。加快港口轉型升級和功能提升,依託交通區位、自貿區優勢,打造貨櫃幹線港。持續推進新亞歐大陸橋貨櫃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進一步彰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示範效應。
2、鐵路網絡完善工程。在既有國鐵格局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市域多層次一體化軌道交通網絡,打造「軌道上的連雲港」。一是積極推進市域軌道網建設,促進市區與東海、贛榆、灌雲的一體化聯動發展。二是加快鐵路專支線建設,實現沿海港口、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等重要交通節點、經濟節點與外圍骨幹鐵路網有效銜接。三是推進鐵路客貨運樞紐建設,加快連雲港站綜合客運樞紐北廣場建設,實現城市內外交通一體化「零換乘」。結合自貿區建設,完善鐵路貨運樞紐布局,升級改造中哈物流基地,建成使用上合物流園鐵路裝卸場站。四是爭取國鐵幹線規劃建設,進一步爭取沿海高鐵、連臨城際鐵路納入國家規劃並啟動前期工作。
3、公路互聯互通工程。圍繞港口、產業、城市發展,加快推進公路網絡完善覆蓋。一是加快集疏運公路建設,打通港口公路集疏運「最後一公裡」。二是提升公路對城鎮和產業經濟節點服務能力,保障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整體封閉運營,加快市域縣級結點之間互聯互通。三是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設,城市外圍實現過境交通和徐圩危化品運輸車輛外圍繞行,疏港交通與城市交通的「客貨分離」。城市內部加快構建「一環五聯七射」的城市快速路體系。四是進一步加強市際、省際通道聯通,暢通市際、省際聯繫通道。五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推動農村公路由村村通雙車道向聯網成環發展。六是提升公路養護水平,推進農路管養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養護標準化建設。
4、航空擴容升級工程。圍繞打造「一帶一路」空中戰略支點,加快推進航空運輸發展。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在新機場一期工程建成運營的同時,加快啟動機場跑道延長工程和二期擴建工程建設,滿足空客380等洲際航線機型起降要求,按照4F等級做好用地空間的預控。完善連雲區通用機場濱海旅遊服務功能,推進東海、灌南縣通用機場規劃建設,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5、運輸服務提升工程。進一步優化提升便捷多樣化的客運服務和高效集約化的貨運服務。圍繞港口,加強遠洋幹線、近洋航線輻射面,擴大內貿航線覆蓋面,加快打造貨櫃幹線港。持續推進新亞歐大陸橋貨櫃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大力推進鐵水聯運、海河聯運,完善貨櫃海鐵聯運信息化平臺,進一步彰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示範效應。圍繞自貿區,加快建設自貿區高標準綜合交通支撐體系,推動區港聯動、內外互動和要素流動,提升自貿區國際直達能力、區域聯通能力和區內服務能力,實現運輸組織方式、政策體制機制等多領域創新突破。圍繞公眾出行,深入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優化完善城市公交線網和城鄉客運布局,鼓勵開展聯程運輸服務,探索特色旅遊交通服務。圍繞傳統貨運,切實提升物流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甩掛運輸、直達運輸等多種貨運組織方式。積極推進貨運車輛的大型化、廂式化和專業化。鼓勵城鄉配送、農村物流服務模式創新。
6、智慧綠色平安工程。一是提升科技信息支撐服務能力。推進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平臺為支撐、全行業參與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運輸等建設。二是提升交通綠色發展水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交通運輸發展新格局。三是提升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體系建設,推進科技興安,加強行業安全生產執法監督,紮實開展重點領域專項行動,不斷提升行業本質安全度。
7、行業治理提升工程。以「深化改革、協同高效」為導向,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進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推進機構改革和綜合執法改革,理順行政職能、執法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之間的關係。二是加強依法治理,全面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交通運輸執法監督,構建統一的市縣交通運輸執法監督網絡。三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完善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機制,推動建設交通信用綜合監管體系。四是推進行業文明建設,樹立行業新風,展現交通運輸行業新形象,提升交通運輸「軟實力」。五是繼續實施人才強交戰略,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實用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為重點,加快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楊永建:謝謝陳局長。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