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時,曹操與孫權在前方苦戰,劉備率領大軍突入南部四郡。攻佔貴陽時,原太守趙範歸降,為擺脫尷尬地位,趙範主動宴請趙雲,席間他聲稱兩人都姓趙,五百年前是一家。他要與趙雲結為兄弟,待到酒酣耳熱時,趙範說自己有個寡嫂樊氏,有沉魚落雁之姿,想要將樊氏許配給趙雲。
《三國志》記載,樊氏有國色,想必真的是個大美女。
趙雲戎馬半生,一直也沒有娶妻,按常理就坡下驢,也就成就一樁美事。沒想到趙雲嚴辭拒絕說:「我們同樣姓趙,你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你的嫂子自然也是我的嫂子。」
趙範很尷尬,散席後,趙範又拜託人去遊說,趙雲就說:「範迫降耳,以求不可測;天下女不少。」原來趙雲之所以拒娶樊氏,並非是樊氏不漂亮,也不是介意樊氏寡婦的身份,而是對趙範心有提防。
趙範是在劉備大兵壓境之下才投降,此時故意與趙雲交好,甚至要將寡嫂嫁給趙雲,還真的可能是有別樣心思。
當時,曹操一方面與東吳交戰,一方面也派出使者遊走於荊州士林。許多官員因城池被攻破,不得不向劉備低頭。
然而相比曹操,劉備只是一個流寇,曹操卻是大漢宰相,背後有漢朝整個朝廷支撐,投降曹操是歸順大漢朝廷,投降劉備反倒會被主流認定是叛逆。
像當時荊州士林有個人叫劉巴,他就一心要投靠曹操。為躲避劉備的招納,此人竟從荊州一路南逃,從東南亞繞道跑去了四川,沒想到後來劉備竟然攻破了四川,劉巴最終還是落到了劉備手中。在諸葛亮的親自勸說下,劉巴才勉強低頭,向劉備臣服。
也就是說,在當時整個天下人看來,投降曹操還更靠譜一些。
在《三國志·裴松之註解》中,還記載了一則史料,據說早年間趙雲曾與夏侯惇在博望坡大戰,趙雲曾生擒夏侯蘭。
夏侯蘭和趙雲是老鄉,從小就相熟,趙雲本可以直接接受夏侯蘭的投降,然而趙雲卻帶著夏侯蘭稟明劉備,由劉備親口赦免夏侯蘭。因為夏侯蘭精通律法,趙雲又主動推薦夏侯蘭出任軍政。原來在正史中的趙雲,與《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有著很大不同。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白馬銀槍,勇猛堅毅,是一副常勝將軍模樣,在《三國志》中趙雲主要是擔任劉備的侍衛長,他最主要的性格是「嚴重」,即嚴謹慎重。
身為侍衛長,他最重要的品質並非能夠衝鋒陷陣,而是嚴謹穩重,時刻以主公的安全為上,以維護主公的利益為上,正因擔心趙範對劉備有二心,趙雲才堅持拒娶樊氏,又因為極度尊重劉備,趙雲才會在得到劉備允許後才收留夏侯蘭。趙雲的這種品質,贏得了劉備十分信任。
劉備一生當中最艱難的時刻,當屬在荊州與孫夫人成婚後。那時,劉備外有曹操的威脅,內有孫夫人的脅迫,就算是在睡覺時,劉備也擔心孫夫人突然拔刀,於是劉備每次進入孫夫人閨房,都是外罩羅袍,內穿鎧甲,叮囑趙雲寸步不離自己。
劉備率軍離開荊州謀奪益州之時,孫夫人想要趁機將阿鬥(劉禪)帶去東吳,被趙雲發現了。趙雲率領軍隊截斷大江,將阿鬥救回來。正因趙雲一生忠心侍主,在趙雲死後,劉禪追封趙云為「順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