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92期《泰客會》雜誌
文/林田(福州泰禾天元美樹館業主)
2017年新年剛過,福建古田縣迎來了一群不尋常的客人。當客車緩緩駛入小城,車上的老者心潮澎湃,年輕人默默看著窗外,孩子們則一如既往打鬧嬉戲。他們對這裡既熟悉又陌生——頭一回來到這裡。但口中操著濃濃的鄉音,又透露出他們與此處非比尋常的關係。他們的旅程,是從80年前開始的……
外出謀生,遠渡南洋
20世紀30年代,福建小城古田,一座依山傍水的大宅裡生活著葉家。兄弟六個,裡裡外外二十多口人。老二葉家齊育有一男兩女,經營著一所小碗窯。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侵華日軍鐵蹄日益緊逼,國民政府加緊搜刮民脂民膏,土匪橫行鄉裡打家劫舍。碗窯經營入不敷出,葉家齊沒有了營生的手段。有人出主意說,到省城謀一份事吧,那裡老鄉不少,互相有個照應。於是,葉家齊帶上侄子葉富有,匆匆踏上了福州之路。
叔侄二人剛來到福州,老鄉就給他們潑了一盆涼水,「早些年還好,找個活不是什麼難事,可如今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大家也是自身難保。」就在叔侄倆不知所措之時,老鄉接著說,「不過,近日有一批鄉親就要啟程遠渡南洋,你們要不也跟著去?」二人當機立斷決定去南洋,這樣既可以躲避戰事,又能謀得生計,待幾年就回來。
素叻他尼,一個擁有蘇梅島、帕岸島、濤島以及PP島等無與倫比的風景,一顆上帝落在人間的珍珠。可在80年前,當輪船靠岸,踏上這片土地時,還是讓他們目瞪口呆。這裡交通閉塞,洪水經常泛濫成災。好在遠離戰亂,當地人淳樸善良,老鄉互相幫忙,叔侄才安頓下來。兩人白手起家,憑著勤奮很快掌握了種植橡膠和水果技術,置辦了一小塊田園,並搭建起了一座簡陋的小屋。
魂牽夢縈,重回故土
在南洋,風餐露宿、粗茶淡飯不是最難熬的,思鄉才是叔侄二人的心頭之痛。可是不久傳來音訊,家鄉已經在戰爭中淪陷,回國的道路已被封鎖,回家變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幾年後,在回國無望之下,葉家齊和一位早年從國內遷居的女子情投意合,組成了家庭。不久後,葉富有也娶了一位賢惠的女子為妻。
葉家齊在南洋,含辛茹苦養育了五男三女,他們慢慢長大成人。上世紀80年代,離開故土四十餘載的葉家齊進入古稀之年,白髮蒼蒼,歸鄉的念頭卻一直沒停。1982年,祖國大陸的政策日漸明朗,葉家齊決定回國,回到那個魂牽夢縈的地方。當親友相迎,帶著他推開那扇門,見到年老體邁的夫人,這位飽經風霜的漢子禁不住眼淚奪眶而出,與夫人相擁而泣。
短短數日小聚之後,看著兒孫們安居樂業,家鄉舊貌換新顏,葉家齊依依不捨,返回了泰國。之後,直到去世,他再也沒回踏上故土。這次旅程成為他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是茶餘飯後與兒女們談得最多的話題。
再續前緣,情深意切
2017年初,葉家齊和葉富有的兒孫,以及葉富有年邁的太太一行十八人,從泰國曼谷登上了飛往福州的航班,帶著父輩的夙願前往古田。作為國內的親屬,我接待了這批遠道而來的貴客。到達古田的第二天,便是上墳祭祖。車行至半山腰,大家徒步前行,甚至最後一段路湮沒在荒草中,打頭的帶著鐮刀披荊斬棘,我們才順利到達墓碑前。
由於不認識中文,我向他們一一描述墓碑的內容。看到泰國家庭兄弟幾人的中文名字都鐫刻在上面,他們很是意外,片刻的沉默後潸然淚下。「雖然生在泰國,長在泰國,但我們之間說的是古田話,吃的是古田菜,過的是古田風俗。父親教育我們不能忘記故土,他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帶我們回來看看,遺憾的是未能成行。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雖未曾相見,卻似曾相識。」
祭掃過後,一行人饒有興趣的參觀了葉家祖屋。偌大的祖屋已是風燭殘年,倒塌大半,無人居住。面對著殘垣斷壁,聽著當地親屬講述祖屋的過往,昔日的景象重現眼前,仿佛望見叔侄二人辭別家中老幼跨出大門遠行的背影,看到老父親獨自回國推門而入聲淚俱下的一刻。
品嘗了家鄉美食,飽覽了家鄉美景,他們與國內的親友相聚一堂,談笑甚歡。他們短短幾日的故土之旅,在家族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