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而囉嗦的劇情,終於熬到點睛的結局。故事的完結被渲染得很好,讓人有淚奔的感動。
南方仁帶著疑惑去翻閱了歷史書、尋訪橘家拿到了老照片,發現自己往昔的同伴和學生確鑿地存在過,姓名、生卒年、簡介,都已是白紙黑字。而且,他們都成為了歷史老照片,已不再是相見時的幕末和服,換上了明治洋裝,正襟危坐(站),不苟言笑(橘咲的全家福除外)。
事實上,大部分幕末老照片絕壁沒有劇裡所讚頌的」江戶的笑「。隨便百度看看,除了陪龍馬死掉的中岡慎太郎有一張笑得十分童真和傻缺外,龍馬、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近藤勇、睦仁天皇老兒,哪一個不是「老子歷史上牛逼過,我TM用眼神殺死你」的表情?仿佛老照片人物的精氣神都該如此這般。這就是少年之國的氣象吧,「坂上之雲」般的嚴肅、鎮定、收斂、呆萌。
說到傻缺,你會發現,他們嘴都很笨,因此經常會出現「誤解、溝通失敗、自zuo主張」的情況。其實,在很多日本歷史劇中,當你期望在著名風雲時刻聽到著名人物說出牛逼的臺詞或演講時,你會很失望。沒什麼雄辯手,只有碎碎念叨逼叨逼的感謝、道歉、比喻、肢體、謙恭、懇求,似乎只追求讓他人感動、讓無聲勝有聲。這反而引起各種誤解,解決不了問題。
我覺得是日語的特性使然。儘管日語優雅謙卑,卻輸在表達容量上,削弱了辯論、解釋、講道理的能力。有時候也忍不住吐槽,一個連罵人詞彙都如此缺乏的語言,你能指望它的表達能有多牛逼呢...(玩笑話)。總之,歷史劇中,他們經常「連話都說不清楚」,進而易怒、臉紅、拔刀子。風雲際會時,似乎還是口才好的童鞋才有大概率成為日本史上牛逼的人。比如幕末這位勝海舟,作為長者,真的比西鄉大久保之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位才真的是空談不誤國,實幹也興邦的牛人。
話說回本劇結局,只有小夥伴成了牛逼哄哄的歷史,南方仁自己卻杳無蹤跡。實際上,他這個穿越主體是否留存在老照片上已經不重要了,至少他的小夥伴們說明了一個道理:為當下而活、並做出過(看似)有意義的事情,才有資格留在歷史的照片上。
歷史的修正力改變不了關鍵人物的生死,卻改變了科技的腳步和政策根源...坂本龍馬的「船中八策」硬是被穿越給修成了「九策」,追加了一條「建立讓民眾能平等接受適當醫療的保險制度」,我只能說,作者想像力實在太亮了。32個贊。
PS,附個有趣連結
http://labs.wanokoto.jp/olds同時,仁醫作為一部為歷史長者續命的劇,本人也真心希望我們大家的評論能夠發一篇續一秒(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