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釁經典的《守望者》,一次勇敢的嘗試

2020-10-12 hzcneo

在HBO的劇集版《守望者》(Watchmen)的結尾,主創達蒙·林德洛夫(Damon Lindelof)再次用他標誌性的迷惑瞬間挑釁了觀眾。在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曼哈頓博士之後,暗夜女士吞下了一顆被暗示吃下了帶有丈夫超能力的雞蛋,然後嘗試在水面上行走。在腳接觸到水面的瞬間,畫面暗了下去,然後全劇終結,留下只是觀眾們大腦中的一連串問號。

當然這是達蒙·林德洛夫的慣用手法,拋出謎團,永不解答。在這個被他改造過的《守望者》中,類似的瞬間層出不窮,讓整個劇集變成了一個巨大的互動填字遊戲。對於熟悉他的觀眾,這無疑是對智力的獎賞。而對那些把原作漫畫視為永恆經典的原教旨主義者,這又變成了一次莫大的褻瀆。

作為一部漫改作品,新版的《守望者》把對於經典的顛覆和解構做到了極致。它是一次勇敢的嘗試,把自己的同輩遠遠地拋在了身後,並不時回頭露出嘲弄的微笑。

他看到了二十世紀的真實面目,並決定模仿它,成為它的縮影。

要把《守望者》的故事搬上熒幕,即便在好萊塢也絕對是一件瘋狂的事。曾有很多人為此努力過,其中不乏像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和達倫·阿倫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這樣鼎鼎大名的導演,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直到2009年,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的電影版才第一次還原出了那個冰冷殘酷的世界。然而電影上映之後卻飽受爭議,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沒有取得想要的成績。這一方面可以歸咎於扎克·施奈德過於個人化的影像風格,另一方面也是原作深邃的思想太過博大精深。

阿蘭·摩爾(Alan Moore)的原著無疑是漫畫皇冠上那顆最閃亮的寶石。在他的筆下,帶著面具的超級英雄迎來了一次真正的成人禮。他們不在是一群穿著緊身衣,和壞蛋玩著捉迷藏遊戲的臉譜化人物,而是和現實世界產生了某種羈絆。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的對立被引入了故事之中,痛苦的過往折磨著每一個個體。那就是我們現實世界的投影。

《守望者》電影版,2009

原作的故事發生在1985年,核戰的威脅如影隨形,「末日時鐘」即將來到午夜。在 「基恩法案」的法規頒布之後,大部分超級英雄被迫選擇了隱退。一個名叫笑匠的英雄被謀殺了,他的前同事羅夏決定親自尋找真相(此人有著嚴重的社交障礙和種族主義傾向)。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超級英雄被牽扯進來。絲魂二代,夜梟二代,曼哈頓博士,法老王,每個人都在講訴自己的過去,以及如何理解眼前的世界。直到最後,法老王用他的驚天陰謀和半個紐約的代價阻止了核戰的爆發,和平在謊言中降臨。

《守望者》的故事無懈可擊,將其他的一眾其他作品踩在了腳下,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聖經,其中也包括達蒙·林德洛夫。在父母離婚的那年,他第一次從父親的手中拿到了這本漫畫,並在此後的很多年中反覆閱讀。他從那些失敗的英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並在踏入好萊塢之後動起了把它搬上銀幕的念頭。

達蒙·林德洛夫(Damon Lindelof)

達蒙絕不是那個最適合影像化《守望者》的人選,他之前的作品總是備受爭議。他主導的《迷失》(Lost)成了美劇史上最大的爛尾項目,接下來的《守望塵世》(The Leftovers)因為晦澀的敘事方式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他參與編劇的電影項目《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和《星際航程:黑暗無邊》(Star Trek Into Darkness)被系列粉絲唾棄,認為他玷汙了原作。當然也有人喜歡他的風格,把他當作越發固步自封的好萊塢裡為數不多的清流。

很難找出一個詞來準確定義達蒙的這部《守望者》和原作的關係。改編麼,不完全是。續寫麼,似乎也不對。它模糊地介於兩者之間,觀看它的感受就像與多年未見的舊日情人重逢。你可以在不經意間看到她臉上似曾相識的笑容,但更多時候卻意識到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

新版的《守望者》發生在2019年,這是原作的34年之後。因為法老王的陰謀,脆弱的和平還在維持,核戰的威脅和超級英雄一樣已經被逐漸遺忘。因為多年前一起名為「白夜事件」的恐怖襲擊,警察變成了弱勢群體,不得不戴上面罩來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而襲擊他們的正是「第七騎士團」,一群帶著羅夏面具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者。故事同樣起始於一起謀殺案,白人警長被殘忍地吊死在樹上。這一切的背後似乎也隱藏著巨大的陰謀,全新出場的人物暗夜女士決定找出真相。

第七騎士團,《守望者》2019劇照

全新的《守望者》有著一個陌生而熟悉的開場,之後卻大膽地和過去做了切割,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你們是被迫和我在一起的,我們每個人是孤獨的。

對於任何一個熟悉前作的觀眾,新版《守望者》的每一分鐘都充滿了困惑。潮溼陰冷的城市不見了,喃喃自語的獨白消失了,沒有了絕望的壓迫感,整個世界都太過正常。原來的英雄似乎不約而同換上了了失憶症,過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絲魂成了政府的僱員,追捕著超級英雄;法老王被「困在」一座城堡裡,和僕人玩著過家家的遊戲;曼哈頓博士直到倒數第二集才出場,而他消失的原因竟然是進入了一段婚姻,為此甚至願意放棄自己的力量。這真的還是守望者的世界麼?

當然如果仔細尋找,還是能找到蛛絲馬跡的聯繫。突如其來的「章魚雨」是法老王驚天謊言的延續;警長死亡時落在地上的警徽致敬了笑匠帶血的徽章;羅夏的日記被公布在了雜誌上,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第七騎士團的崛起;就連曼哈頓博士出場一集中時間跳轉的敘述方式都和漫畫裡他的自述如出一轍。

曼哈頓博士,《守望者》2019劇照

果僅僅是這種表面上的分裂,新版的《守望者》最多只能算是一次自作聰明的續寫。真正把它帶到爭議頂端的是達蒙·林德洛夫改變了它的思想核心,從核威脅下的意識形態對抗變成了種族主義對權力的爭奪。

兜帽判官,一個在原作中只有寥寥幾筆的邊緣角色,他的真實身份一躍成為故事謎團的核心。兜帽判官是第一位帶起面具行俠仗義的超級英雄,他的行為啟發了其他的守望者。劇集裡把他的真實身份設定成了1921年土爾沙種族大屠殺的受害者,發生屠殺慘劇的小鎮也正是新版故事發生的地點。作為黑人受到迫害,最終讓他帶上了面具,進行「復仇」。而警長被謀殺則因為他的秘密身份是一位有種族歧視傾向的3K黨成員。

劇集中的反派無一例外被設定成了種族主義者,第七騎士團是白人至上主義,仇視黑人;「趙嫗」則是越戰受害者竊取法老王的基因所生下的私生子,試圖為報復當年白人在越戰中犯下的侵略罪行。種族的身份成了他們行為的最基本動因,他們爭奪的目標則是曼哈頓博士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沒有種族身份,它的攜帶者甚至不能算是人類的一員。

兜帽判官,《守望者》2019劇照

從意識形態的對抗變成對種族歧視的闡釋,新版的《守望者》有主題的縮小化麼?或許是的,但它也更符合今天的時代。今天不是1985年,冷戰和兩極對抗的時代已經成為了歷史。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集權主義衰落之後個人主義必然興起,而膚色和種族則是每個人身上不可擺脫的烙印。它更私人,更渺小,也更現代化。

在這樣的時代下,超級英雄和普通民眾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最有趣的設定是在2019年的世界裡,無論是警察,反派還是超級英雄,都需要面具來保護自己的真實身份,面具和超能力都不再是一種特權。原作中「誰來看管守望者(who watches the watchmen)」變成了「誰是守望者」。戴上面具之後,任何人都假裝自己是守望者,個體的欲望被放到了最大。

如果再往下深究一步,仍然可以發現新版《守望者》對原作的內核進行了某種再詮釋。無論是種族的對抗還是意識形態的鬥爭,其核心都是對權力和力量的爭奪,膚色和面具不過是最表面得一層謊言。在原作中大家爭奪的是抽象的核力量,而新版裡爭奪的則是具體的個人,即曼哈頓博士。他誕生於集權之間的爭鬥(曼哈頓博士是一次核事故的產物),最終落回孤獨的個體,並試圖在愛中放棄這種權力。

在劇集正式上映之前,達蒙用《舊約》和《新約》來類比自己的《守望者》和原作的關係。《舊約》屬於神,《新約》屬於人。阿蘭·摩爾的《守望者》屬於舊時代宏大的意識形態,達蒙的《守望者》則屬於今天的每一個人。

拜託,成熟點,我們的新世界不需要這種膚淺的英雄主義。

在做出如此巨大的改變之後,新版《守望者》評價是如此的兩極分化。討厭它的人可以給出一萬個理由,例如強行政治正確,視野狹窄,或是劇情拖沓,結局無力。而喜歡它的人只有一個原因,這個世界需要一部另類漫改作品,需要一些不一樣的超級英雄。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一樣,超級英雄在大眾流行文化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穿著緊身衣和盔甲,帶著面具的各路人士霸佔著票房排行榜,成為全民偶像。但是在繁榮的背後,我們能看的到是卻是越來越同質化的故事,以及越發保守的創作理念。一次次地擊敗了壞蛋,一次次的拯救世界,更改了角色,變換了時間,只是下次會比這次擁有更大的場面,更多的爆炸。漫威用它所謂的十年布局和22部電影證明了一個系列的粉絲擁有多麼巨大的力量,能夠掀起多麼多麼狂熱的波瀾。然而它也漸漸地成為了粉絲的奴隸看,在討好他們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看看隔壁迪士尼的《星球大戰》系列的現狀吧。《天行者崛起》(The Rise of Skywalker)因為過度使用的情懷和毫無邏輯地情節導致了口碑和票房的雙雙慘敗,Disney+上的《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最大的亮點竟然是嬰兒化的「尤達寶寶」。但凡迪士尼能在新三部曲開拍伊始就立志破舊出新,或者堅持《最後的絕地武士》(The Last Jedi)中的改革,也不會落得今天這樣滿盤皆輸的慘狀。另一個例子則是之前野心勃勃的DC宇宙。華納的高層害怕粉絲們對扎克·施耐德凌厲個人風格的兩極化評價,臨上映之前魔改《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最終導致DC宇宙的徹底崩潰。

《曼達洛人》中「尤達寶寶」

近日導演萊恩·詹森(Rian Johnson)在解釋他為何在《最後的絕地武士》中做出如此大膽地改革時說道:一味迎合粉絲而不是挑戰他們是一個「錯誤」。某種程度上他是正確的。粉絲擁有力量並不代表粉絲就是上帝。如果不去挑戰粉絲做出改變,那麼我們的蝙蝠俠永遠不會經歷中年危機,我們的超人永遠只是一個徒有蠻力的外星來客。誰部會希望在之後的二十年中一直看到復仇者們大戰超級惡棍,或者是帝國和反抗軍在銀河系無休無止地戰鬥。

挑戰粉絲做出改變是35年前阿蘭·摩爾用《守望者》對之前傳統的漫畫界做出回應,今天達蒙·林德洛夫用續寫的方式試圖再次做出回應。這是一種傳承,就像劇集中那顆蘊含著曼哈頓博士力量的蛋,從老一輩交接到新一代的手中。吞下它,然後嘗試在水面中行走,而不懼怕跌落水中。

本文首發於深焦公眾號 深焦DeepFocus ,文字和圖片略有改動。

相關焦點

  • 初中命題作文:那是一次勇敢的嘗試
    在成長的道路上,人難免有幾次嘗試,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我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實踐是進步的第一階梯,只有實踐才能使你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我也有過無數次的嘗試,又一次讓我記憶猶新,那是一次勇敢的嘗試。
  • 一次勇敢的嘗試|煙臺中小學生習作園地
    芝罘區瀟翔小學四年級一班 王浩丞指導老師:徐靜人生總會有不少次嘗試,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有位名人曾說過:「實踐是進步的第一階梯。」只有實踐才能使你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一次嘗試讓我記憶猶新。但轉念一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於嘗試,我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於是我跟爸爸說:「爸爸教我打籃球吧。」進入籃球場,爸爸先教我怎樣拍球,一次次的練習。又教我運球,爸爸耐心地講解:「運球時重心要低、要平穩,用眼的餘光看著球,雙手應交叉運球,球應是被人帶動著跑,不是人追著球跑。」接著,爸爸做了幾個示範動作,我站在一旁,細心觀察。最後,我練習運球,手中的籃球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東蹦蹦,西跳跳。
  • 六年級作文:一次勇敢的嘗試
    童年像一片蔚藍的天空,天空中飄著一朵朵潔白無瑕的雲朵,其中,有一朵大而醒目的白雲,上面寫著「勇敢」兩個字,這使我不禁想起那一次勇敢的嘗試。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正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叫了起來。「唔,怎麼了?」
  • 最佳超級英雄電影,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守望者》
    最近DC電影《哈利·奎因:猛禽小隊》出了資源,但是反響和品質都十分的一般,網友們精準又毒舌的對它評價道:「DC聚人就爛」的確,DC最近幾年的「超級英雄拼盤電影」從《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到《自殺小隊》和最近推出的《猛禽小隊》口碑都遭遇了滑鐵盧,這也難怪網友們不滿了,但是往前推十一年,DC在2019年推出了《守望者》卻稱得上是「史上最佳超級英雄電影」被無數人奉為經典。
  • 《守望者》如同TDK之後的TDKR:帶著鐐銬舞蹈的續作嘗試
    當然,既然它是《守望者》,那就不該止於此類基操。除上述之外的亮點其實真的不少,但我更想說一些自己認為的缺點和爭議點。在科幻的背景下,漫畫成為了一部嘗試進行人性刻畫的科幻文學作品,「消除正反派之分」之後描繪著不同角色「面對危機時不同方案的博弈」,比如羅夏的「正義」「扶弱」對抗法老王的「和平」、笑匠的「狂歡避世」對抗夜梟的「英雄情節」。不可否認這部劇對「反英雄」的深入探討,但這個話題本身已經在熒幕中被說過太多次,也有不少經典作品珠玉在前。
  • 《守望者》|自我吹捧?社會實情?
    還是大膽的挑釁?《守望者》是一部根據DC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由扎克·施奈德執導, 派屈克·威爾森、卡拉·古奇諾、比利·克魯德普、瑪琳·阿克曼、傑弗裡·迪恩·摩根、馬修·古迪、傑基·厄爾·哈利等人主演。影片於2009年03月06日正式在美國上映。影片背景設定在1985年,那時超級英雄們因為受到政府的限制打壓而逐漸銷聲匿跡。
  • 《守望者》經典片頭簡析
    她是初代守望者中唯一善終的成員。1946年,美鈔人在試圖阻止一次銀行搶劫時,他的鬥蓬卷進了銀行的旋轉門而無法脫身,結果被劫匪近距離開槍射殺。而在《守望者》中,美國最終在曼哈頓博士的幫助下,打贏了此事之後所發生的越戰。
  • HBO的《守望者》可來了!這劇情也太...
    HBO的年度大作 [守望者] 終於在今天首播…對於美劇迷、DC粉來說簡直是過年![守望者]另類的超級英雄故事,架空的歷史格局與HBO大尺度、重口味的風格簡直就是絕配…強強聯合,毫不為過!前有電影版[守望者]珠玉在前,自然會拿來比較…2009年電影版[守望者]而這次HBO請到的編劇達蒙·林德洛夫則因為[迷失]、[守望塵世]等口碑兩極化的作品飽受爭議。能不能拍出精髓,滿足期待?
  • 《守望者》S1E09:如果不能再現經典,那就造一個新的
    而這一次的劇集版,則乾脆來了個不破不立,用完全原創的續寫再造了一段全新的經典故事。》劇集版前松後緊的敘事結構,冒著失去大量觀眾的風險,完成了自己超越經典的嘗試。就連本劇在播出的前幾集,也出現了很多聲音稱劇集版毀掉了《守望者》的品牌。觀眾甚至希望劇集版不如只是簡單的進行翻拍就好了。誠然,翻拍的選擇是出於商業層面考慮最穩妥的選擇。可是這個世界上多數的經典藝術創作都不是站在商業的層面上出發的,過多考慮經濟的得失最終都只會讓作品淪為俗套。
  • 《守望者》面具後面是鄉愿
    2019年的《守望者》對此有很多探討,給出很多看上去很深刻的理由,比如因為「不公義的創傷」、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變得殘忍」。但我們不要忘記,戴上面具最普通的解釋,是假裝。近幾年很多經典作品有了貌合神離的續集,比如《銀翼殺手2049》、《終結者;黑暗命運》、《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而此劇亦在此之列。當然貌合本身也是一種成就,神離卻源自這個年代過度的政治正確。
  • 羅夏的徵途 | 解讀《守望者》
    看膩了同題材的作品,是時候用新的視角來看看超級英雄這個經典的主題了。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DC鎮宅之寶之一-《守望者》漫畫和其改編電影。(官方對紐約街道的插畫)作者Alan Moore更是一位神人,其最著名的著作還有《V字仇殺隊》,《來自地獄》等,每一部都可以稱得上是經典。維基百科說他「他經常被形容為歷史上最傑出的繪圖小說作家,也曾被成為是『過去五十年中最好的英國作家之一』"。
  • 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
    然,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雖有爭議存在,卻也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它的缺點很明顯,創作方向卻又很驚豔。首先,它大膽脫離合家歡基調,向觀眾輸出獨立特色《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一定程度上與觀眾的預期息息相關。
  • 【熱劇】《守望者》當正義人士需要蒙面
    (最佳限定劇、限定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限定劇/電視電影最佳男配角、限定劇/電視電影/劇情類特別節目最佳編劇)  劇情簡介  《守望者》以漫畫家阿蘭·摩爾創作的一套曾經獲得過雨果獎的經典漫畫繪本小說為背景。HBO這次的劇版《守望者》並沒有嚴格遵循漫畫原著,只是在劇情方面受到原著啟發將其延伸發展。
  • 粗話連篇卻被奉為經典:《麥田裡的守望者》究竟講什麼?
    今天為大家介紹地《麥田裡地守望者》,正是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叛逆地故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自出版以來,這部作品就給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帶來了無數心靈慰藉。塞林格並非是傳統地小說家,他出生於一個紐約地猶太富商家庭,15歲那一年,塞林格地爸爸為了省心,就把叛逆地兒子送進了軍校。
  • 《守望者》守望者觀後感
    開頭有點懵,但警察們集體起立喊「誰來監督守望者」們的那段一下就夢回Watchman。作為一個羅夏粉,我最火大的就是一幫3K黨居然敢用他的面具?還做的那麼劣質??你們也配??2020/5/22補標林德洛夫(編劇):《迷失》《守望塵世》《守望者》迷失的時間線系統絕對是我見過最複雜的設定之一(可見編劇挖坑能力之強)。
  • 史上第一「DC黑」:漫談《守望者》與阿蘭·摩爾
    註:本文內容部分參考自百度貼吧用戶「恐怖戰神」的《阿蘭·摩爾與dc的恩怨史》一文前言  美國有線電視網絡公司HBO有意開發DC經典漫畫作品《守望者》電視劇集的消息在美漫圈子引發了熱議。  戴夫告訴摩爾:「DC漫畫為《守望者》前傳投入了大量精力,創作團隊也匯聚了此時業界的頂尖人才。」阿蘭·摩爾則回復道:「就《守望者》的標準而言,主流漫畫業不存在什麼頂尖人才。假使真的有,他們至少過去20-25年內能拿出跟《守望者》比肩的作品來。」依然心高氣傲的阿蘭·摩爾毫不留情地對懟戴夫,這也成為了兩人的最後一次交談。
  • 《守望者》預告片深度解析,沒有曼哈頓博士的世界,會發生什麼?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守望者》電視劇的預告。本文含有大量的劇情推測,僅供娛樂和討論,具體請以劇集內容為準。《守望者》的原作者阿蘭·摩爾本身拒絕任何關於守望者的續集,因為在他看來這不過是資本的圈錢遊戲,真正的神作不需要任何的續集,守望者的故事已經講完了,每一部經典故事都應該有始有終。
  • OMG,被奉為美漫必讀經典的《守望者》竟被狠狠地嫌棄了一把!
    在上周更新的《Young Sheldon》中,小編在片中驚喜發現了一本「老熟書」,沒想到挑剔如謝爾頓,小小年紀,竟也把《守望者》奉為必讀經典~
  • 最佳限定劇《守望者》為何成為當今最具討論度的戲劇形式?
    去年,電影大師馬丁·斯科塞斯在一次採訪中將漫威電影類比「主題公園」,更直言它們並非「電影」的批評,引起評論界和觀眾間的廣泛討論。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之後,《守望者》將這個黑暗的時刻和超級英雄的故事聯繫起來。在劇集開頭將近十分鐘的時間裡,觀眾被鏡頭帶回到那個美國歷史中黑暗的角落,飛機轟鳴,子彈橫飛,慘叫聲充滿整個街區。《守望者》用一個挑釁的開頭打破觀眾幻想美好的泡沫,似乎是要開門見山地宣告: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具有超能力的英雄懲惡揚善,在這裡正義沒有得到伸張。
  • 《守望者》無題
    根據這個,現在的超級英雄故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比如漫威宇宙並不捅破這層窗戶紙,觀眾們呢也心照不宣,這類作品往往從人物的主觀視角出發探討行為的正當性,而觀眾看的就是個爽;另一類就是《守望者》原著,它探討在世界不完美、人類有缺陷的情況下,超級英雄的出現到底能不能幫助人類自救,以及超級英雄在遭受社會的毒打後,能不能自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