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辻行人的詭計,行不通了

2021-01-13 澎湃新聞
注意:本文有劇透

「你聽說過『Misaki』這個人嗎?三年三班的『Misaki』。」

「三年三班有這個人嗎?」

「26年前,剛升入三年級的『Misaki』就死了。」

水島努執導的恐怖動畫《Another》一開篇就試圖以死者的詛咒來營造一種恐怖的氛圍。整部動畫的故事也主要圍繞夜見北中學三年三班的這個詛咒展開。

傳說這個班每年都會多出一個「不該存在的人」,隨之而來的就是班級相關者及其家人的離奇死亡。

《Another》的動畫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作家綾辻行人的同名小說。故事風格整體偏陰森。最初在選擇水島努作為本作監督時,就有讀者產生過異議,因為從水島以往的作品不難看出,他比較擅長的是日常搞笑風格的作品,比如《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對恐怖動畫卻沒有太多經驗。

不過,這部動畫在恐怖氣氛營造上並沒有使人失望,運用球關節人偶、不可靠記憶等手法,為讀者創造了不錯的恐怖體驗。但在核心詭計的改編上卻顯得有些乏力,讓人產生一種故弄玄虛的感覺。

整個故事的核心詭計是敘述性詭計。什麼是敘述性詭計呢?說白了就是作者隱藏線索,誤導讀者,揭曉結局的時候產生一種反轉的效果。在性別、年齡、空間等要素上,作者故意給讀者有歧義性的提示。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羅傑疑案》算是敘述性詭計的開山之作。熟悉了福爾摩斯加華生的敘述模式的讀者,讀過之後想必都會頭皮發麻。但是,對於這部作品的影視改編,就沒那麼成功了。主要原因還是第一人稱視角這種敘述方式的喪失,原本基於人稱產生的誤導就沒有辦法成立。

《Another》的動畫改編也沒能跳出這個怪圈,整部片子讓人有一種為了敘詭而敘詭的感覺。

故事當中最主要的兩處敘述性詭計,一是女主角見崎鳴是否真的存在,二是班級中「多餘的人」或者稱「死者」到底是誰。

見崎鳴是否存在

這裡其實作者使用了一個同音梗。「見崎」的日文發音「Misaki」,和開篇講到的那個26年前死去的人的名字讀音完全相同。(後者用的漢字是「岬」)這也就給女主角身上籠罩上一層神秘色彩。讓人懷疑她是人還是鬼?

作者也有意識地對這種神秘的色彩進行強化。比如故事一開始男主角在醫院的地下二層,看到見崎鳴帶著一個人偶,說是要去送什麼東西。雖然故事當中沒有明確說出,地下二層是什麼地方,但是我們可以從男主角的反應猜想到,那裡其實就是太平間。

驚恐的表情

班級為了抵禦詛咒帶來的災禍,想出了把班級中一個同學當作「不存在的人」來平衡人數的方法。見崎鳴就被選擇作為這樣的角色。因此,每每男主角談起她,班級同學的臉上都會現出一臉驚恐,表示不懂他在說什麼。

這裡要提的是,原著中對於同學表情的描述是「一臉茫然」,這其實加深了「見崎鳴並不存在」這樣的誤解。動畫換成驚恐的表情之後,恐怖效果打了折扣。

前文我們提到,這部動畫當中隨處可見球關節人偶。這一方面是因為見崎鳴的家是一間人偶店。另一方面則是小說改編成動畫後,為了從視覺上渲染恐怖氣氛。

不過,由於這裡用力過猛,插入了太多的人偶畫面,也讓人產生一種恐怖元素濫用的感覺。

「死者」到底是誰

這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也可以說是動畫改編得最失敗的部分。

首先,這個詭計中,作者隱藏了兩個事實:一個是,三神老師是憐子阿姨,全名為三神憐子;另一個則是,只有三年三班才有副班主任。三神老師是三年三班的副班主任,也就是說她是這一年的「死者」。

原著作者希望通過隱藏這兩個事實,讓讀者不去懷疑三神老師就是死者。小說當中這自然是行得通的,因為在作者的誤導下,讀者在看小說的時候會腦補出三神老師和憐子阿姨兩個不同的形象。但是,改編成動畫後就涉及到人設、聲優等問題,這種詭計就會因為人物形象的不同而失去一部分可信度。

從三神老師和憐子阿姨的人設中,我們不難看出,兩人的發色、衣著完全不同。很難讓人想像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這種故意在人設上面區分兩個人的做法,也讓結局難以使人信服。

原著試圖使用男主角和憐子阿姨的第四條約定——在學校的時候只能稱呼她為三神老師——來解釋男主對於憐子阿姨的不同稱呼。在這種人設分裂的情況下,這種說法其實也未必會增加可信性,反而讓人產生一種很強的刻意感。

對於聲優的道理也是一樣。我們可以明顯聽出,三神老師和憐子阿姨的聲音存在區別。這也讓人很難在最後把兩個人當作一個人來看待。

有趣的是,為增加可信性,在前11集的演職人員表中,製作方還虛構出了一個名叫「宮牧美沙代」的聲優為三神老師配音。事務所甚至還給這名聲優做了個人首頁。

但實際上,這名虛構聲優名字的假名「みやまき みさよ」稍微調整位置就變成「夜見山岬(よみやま みさき)」,也就是故事中26年前的最初死者「Misaki」的全名。

當然,這類作品在從日文翻譯作中文的時候,本身就存在先天的不足。日文中,人名用假名表記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觀眾也會覺得十分自然,但是翻譯作中文之後,就需要用羅馬音來標註人名的發音,比如《Another》中的「Misaki」,這樣其實就等於是告訴觀眾,作者要開始用同音梗來設計詭計了。那麼其實是更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

小說改編為影視劇,經常會面臨這種文本向畫面轉換帶來的「破梗」問題。其中敘述性詭計的改編更是深受其害。這就如同翻譯中的「不可譯」問題一樣,是由表達媒介的性質不同產生的,幾乎沒有辦法避免。

不過,這並不代表敘述性詭計與影像是無法相容的。就像,我永遠都無法忘記,發現《穆赫蘭道》詭計真相的時候,心中的驚恐萬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綾辻行人:懸疑與恐怖是分不開的
    近兩天研習君就在想這個問題,最後打算和大家分享下日本近三十年來都在不斷推出特色作品的「新本格」派懸疑推理小說作家綾辻行人的一些見解。希望能對大家的故事創作帶來些啟發。對綾辻行人來說,「恐怖」與「懸疑」是分不開的,也許是因為深受恐怖漫畫家楳圖一雄的影響(他甚至稱楳圖一雄為「神」),他的推理作品中也總是瀰漫著恐怖的氛圍。而他的恐怖小說,如「耳語系列」「殺人鬼系列」等,除了懾人的恐怖外,還融合了詭計與謎團,亦讓讀者欲罷不能。
  • 洛說|推理之絆 本格派推理作家推薦——綾辻行人
    說到本格派推理小說的作家,大部分人會想到東野圭吾吧。在中國,東野圭吾的知名度相當高,代表作有《嫌疑犯x的獻身》、《白夜行》、《神探伽俐略》等。其大量的作品被翻拍成了影視作品。但如果你只知道東野圭吾那你可不能算是本格派的忠實粉絲了。電視劇《神探伽俐略》海報今天洛洛將為大家介紹一位在近幾十年飛速成的本格派後起之秀——綾辻行人。
  • 現役作家之戰,「文豪野犬外傳 綾辻行人VS.京極夏彥」漫畫化!
    現役作家之戰,「文豪野犬外傳 綾辻行人VS.京極夏彥」漫畫化! 動漫 178遊戲網 ▪ 2017-12-05 10:32:23 朝霧卡夫卡執筆、春河35作畫的小說「文豪野犬外傳 綾辻行人VS.京極夏彥
  • 豆瓣8.3:比《明星大偵探》還高能的詭計,讓這本書寫全了
    一座密閉的古堡,一群熱愛探險的人,一樁樁接二連三的殺人事件,這樣的恐怖三要素,光是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而這一次,日本推理作家綾辻行人的《鐘錶館事件》,讓老萬再一次感受到了被支配的恐懼。 當眾人在尋找靈媒下落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學生慘死在館內,頭部被砸得血肉模糊,牆上的掛鍾散落一地,顯然是兇手用掛鍾,將兩位學生活活砸死。
  • 兇鳥忌諱之物——詭計與劇情的死結
    流派:新本格綜合評定:佳作詭計:8/10(即全書案件詭計謎面及謎底的華麗與精巧程度,如果是敘述性詭計,則要評定其線索的鋪陳、心理暗示的效果及最終的反轉強度)邏輯:7/10(即全書案件偵破過程中,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所展現的邏輯推演及思路的縝密與意外程度)動機:8/10(即書中案件的因果業與矛盾心理的扭曲與震撼程度)
  • 綾辻行人•館系列之《十角館事件》
    當所有人看向我的時候,我皺緊眉頭,把目光變成匕首投射到所有人的身上。世界上的復仇有兩種:一是用懲罰自己的方式讓別人不安;二是用懲罰別人的方式讓自己心安。本書的兇手選擇了第二種復仇方式,只要仇人都得到應有的懲罰,此生無憾。2.
  • 熟知人的一百零一種死法?推理的樂趣可不止這些
    故事 能吸引觀眾讀者的除了精妙絕倫的詭計外,還有隱藏在詭計背後的故事。而說到氛圍塑造,小野不由美創作的堪稱現實版狼人殺的《屍鬼》,以及她的丈夫綾辻行人創作的《ANOTHER》,都是氛圍塑造的高手。
  • 幽靈詭計
    細想一下,這一設定其實也是沿著《逆轉裁判》中早已埋下的敘事線索在推進,畢竟綾裡一家身為靈媒的特殊能力,也是給三部曲帶來獨特魅力的關鍵設定,《幽靈詭計》則以此為基礎延展出了一整套理論與遊戲機制。失去記憶,失去生命,失去未來,西塞爾恐怕是遊戲史上與玩家重合度最高的主角了,但也因此,在扮演他的時候,玩家並不會背上任何包袱,畢竟他不光死了,還失去了一切記憶,就像一張白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