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主要講敘了金陵城中以賈府為首四大家族的衰落之路,在四大家族轟然倒塌的背後,曹雪芹也映射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權力的大樹傾倒,樹下眾人也都難逃一劫。
薛寶琴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外,薛寶琴的出場時間很晚,小說內容講了一半她才緩緩登場,卻依然擋不住她的光彩。與書中其他守在閨閣的小姐不同,因為家中從商的緣故,她從小跟著父母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見識了不少新鮮人和事。
小說中關於薛寶琴的家世交代得很少,只是借用薛姨媽口中的「父親早兩年去世了,母親又是痰症」簡單的一筆帶過。薛寶釵一家已經是日暮西山,僅靠著先前的家族名氣勉強在那裡維持,薛寶琴與寶釵同屬一姓,家族形勢自然也一脈相承。
金陵十二釵中各女子的結局大多不盡人意,林黛玉含恨而盡、薛寶釵獨守空閨、史湘雲身不由己、迎春備受折磨而死、惜春遁入空門,但是薛寶琴卻得了個好結局:「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聽見說豐衣足食,很好。」從曹雪芹的寫作用意來說,薛寶琴憑什麼掙得了一個好結局呢?
1、薛寶琴思想前衛,不會落入封建社會女子悲哀命運的舊路
從之前的內容來看,薛寶琴不僅讀了萬卷書,還行了萬裡路,年幼的這些經歷培養了她灑脫、爽朗的個性。
相比於迎春的逆來順受,薛寶琴骨子裡前衛的思想絕對不會接受。因此,就算婚後夫家不善待她,她也會有自己的思想為之抗爭。更何況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薛家勢力大不如前,但也好過尋常人家,家中還有母親和兄長,薛寶琴始終還有退路可走。
2、曹雪芹埋下的一個美好願景
封建社會中被夫權父權禁錮的女子不在少數,賈寶玉的身上多多少少透露出曹雪芹的一些思想。經歷過曹家由盛而衰的轉折,曹雪芹也看透了各階層女子的悲哀命運,因此他在書中特意加入了薛寶琴這樣一個幾乎完美的角色,同時又賦予了她一個較好的結局。
曹公的意圖很明顯,他想通過薛寶琴這樣一個角色,揭示出女子前途的多樣性。封建社會的女子並不只像迎春、寶釵那樣守著丈夫過一生,而是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和決定權,也敢於向愚昧庸俗的社會進行抗爭,從而捍衛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