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閨蜜聽了一個關於科學用眼的講座後,趕緊遠程跟我安利知識點:三歲前寧可看電視也不要看書,否則視力受損不可恢復!What?!我們還有六歲前看1000本書的計劃,此話一出豈不是全劇終?!
那麼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啊?閨蜜接著給我安利:儘量遠距離用眼、不能過度用眼、儘快建立視力發育檔案每年定期檢查、多進行戶外運動……孩子3歲視力就發育完成了,要是遠視儲備不夠,以後就很有可能近視了。
敲黑板,出現了一個新詞彙「遠視儲備」,嚇得我趕緊搜索。網絡上對於遠視儲備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我歸納總結後如下:
遠視儲備:孩子出生時一般是遠視,在正常範圍內遠視的度數越多,以後近視的機會也就越小。而隨著生長發育和後天不良的用眼習慣,會慢慢消耗之前儲備的遠視度數,一旦被消耗完,用眼負荷的家中就會讓眼睛向近視發展。而真近視的發展就是完全不可逆了。
看起來這個遠視儲備就像是一杯水,不僅得保護好還得省著用,否則消耗完了就沒了。而且根據閨蜜告訴我的,3歲基本就可以從遠視儲備判斷以後孩子近視與否了。嚇得我趕緊帶兄妹倆往醫院跑。
做遠視儲備的檢查一點不複雜也不可怕,九歲的哥哥做了眼底檢查視力表檢查雙眼1.5完全沒問題,醫生表揚並鼓勵堅持科學用眼,認為沒有必要做遠視儲備檢查了。對於當時不滿3歲的妹妹,還無法完成檢測視力表,就還是老老實實在機器上完成了檢查。妹妹的遠視儲備果然看起來不那麼樂觀!
緊接著我馬上問了眼科醫生那個盤旋在我心裡的問題:是我們每天親子閱讀她看了繪本造成這個結果嗎?
醫生微微一笑先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們每天看書對吧,那你們每天戶外運動幾個小時?我立刻心虛了,每天半小時?一小時吧……有時候孩子起晚了,霧霾了,就宅家裡了。然後醫生說了一句在我聽來擲地有聲的話:看書沒問題,更重要的是戶外運動。
孩子在1歲以前看繪本,更多是在看整體的輪廓和顏色變化等,且不會長時間盯著某一點看,所以對孩子視力不會有影響。而且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僅看書,還能聽到媽媽在講故事時候情感的變化,看到媽媽表情的變化。這樣,從看、聽、說(包括語言刺激)這幾方面對孩子其實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切莫一刀切,書要看,戶外運動要堅持,此外也要科學用眼,定期檢查。
我們都知道看電視、IPAD、手機……這幾種光源都比較容易傷眼睛,尤其屏幕越小殺傷力越大,所以現在也流行看投影,那麼看投影比較不傷眼嗎?
投影機的原理是光線射到幕布再漫反射到人的眼睛,漫反射相對於液晶面板的直射光源來說對於眼睛有一定的保護效果,但其實從理論上來說,看任何東西看時間長都會傷眼的,所謂的不傷眼只是相對而言。此外,不同的投影機亮度也不同,流明數控制在兩千左右的家用投影儀相比較而言比較不傷眼睛。
近視的兩大主要成因:遺傳因素和不良用眼習慣。遺傳因素表現在,如果父母中任意一方有大於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就會增加孩子發生近視的機率。但這不表示有這種情況的就聽天由命了,相反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先天條件,我們更應該讓自己保持良好用眼習慣,讓那一天晚一點到來。
首先是用眼衛生,教育孩子從小不揉眼睛不躺著看書等等,其次是保持用眼環境的正確性,比如光源、亮度、甚至是坐姿都有講究,用眼以後看近物和看遠景交替進行,並進行一些恢復性的訓練……比起滴眼藥水兒,把這些日常用眼習慣做好了更加事半功倍。
護眼冷知識:
1、曬太陽,真的能夠幫助寶寶預防近視。據國外文獻報導,孩子如果每天能曬太陽兩個小時,對近視的預防和控制作用可到到10%-15%。
2、偏食不會影響視力。
3、對眼睛好的食物:魚肉、雞蛋、山藥、刀豆、百合、雞心雞肝,枸杞子。
現在我們對於保護視力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以後,再回到最初的問題,三歲以下孩子當然可以看繪本也應該看繪本,但要怎麼選擇呢?首先我覺得首先應該選擇畫大字小,畫多字少的。
三歲以前孩子還是圖片記憶法,對於文字的敏銳度不高,所以也無需急於讓孩子在這個階段掌握文字,可以選擇圖片相對簡單和精美,配色雅致大氣的。
其次可以選擇情節不太複雜,重複場景比較多的。用意是讓孩子關注劇情變化而非流連細節,反而符合這個階段孩子注意力時間有限的特性,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和自信。
還有最好可以選擇音畫結合的方式來演繹繪本,減少對紙質書的依賴,同時有增加了對語言表達的刺激,不管作為母語還是外語的啟蒙都是非常好的。
這是天晴媽的第147篇原創文章
歡迎加入「陪孩子讀1000本書」親子閱讀群
請加天晴媽媽的工作號~
本文部分文字資料參考「育學園」APP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繫刪除
微信號:sweetsunnyday
合作請聯繫:sweetsunnyday@qq.com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原文
轉載需標註作者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