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傑忠
照片上這個滿臉笑容的老人素有相聲界「彌勒佛」之稱,觀眾親切的喊他為笑佛。
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老人卻在相聲界政績斐然,為相聲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他遠不如新晉相聲演員出名,在他的年代,卻是引起過萬人空巷的盛世。
他淡泊名利、不爭不搶、為相聲的捧哏藝術奉獻了畢生的辛勞。
相聲界的新晉演員全部親切的喚他唐爸爸。
唐傑忠追悼會
2017年6月23,北京的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了一場追悼會,相聲界老中青三代齊聚,近千人前往悼念相聲界泰鬥唐傑忠老先生。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是他的搭檔,姜昆言:
他的去世是全國人民心中走了一位非常敬業的藝術家,人們的心中也失去了一尊笑佛。
著名影視、小品演員鞏漢林是他的徒弟,鞏漢林言:
師傅始終是低調,甘當綠葉,奉獻自己。無論誰有什麼樣的困難,不管是藝術還是生活,他都會伸出援手。
就在追悼會上,馮鞏給他的4句話讓在場眾人都高度認可。
唐老師是德藝雙馨的,看見他,我就想起了四句話,這四句話,唐老師,當之無愧。
沒有天賦幹不了 沒有勤奮幹不成 沒有文化幹不大 沒有人格幹不長
唐老先生在與癌症搏鬥近三年後,於2017年6月18與世長辭,享年85歲。
姜昆·馮鞏 追悼唐先生
唐傑忠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說相聲,從藝60餘年,參加過11屆春節聯歡晚會。
其主演的相聲小品《照相》、《虎口遐想》、《電梯奇遇》是老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其還榮獲十大笑星,侯寶林金像獎,中國曲藝牡丹獎,還有終身成就獎。
因為唐先生無論是在舞臺上還是舞臺下,臉上永遠帶著一副憨態可掬的笑容,像極了佛像中微笑的彌勒佛,就是這樣一個臉上永遠堆著笑的人,童年也是苦過來的。
無名指短一截
唐傑忠生在一個戰亂的年代,1932年出生在山東黃縣(龍口)。
2歲時就跟隨父母加入了闖關東的大軍裡,隨後在遼寧丹東安家。家中沒有空地,父親靠著買襪子補貼家裡的生活。
不久之後,唐傑忠的無名指患上了疔瘡,家裡沒有錢醫治,只好任由它化膿潰爛,最後掉下了半截手指。
後來,僅靠父親賣襪子的收入難以為繼,全家人一起投奔到瀋陽的叔父家,叔父是個生意人。
在叔父的資助下,唐傑忠進入到奉天白塔寺小學學習。
奉天·瀋陽
小時候的唐傑忠就喜歡模仿,模仿老師上課的語氣,模仿同學之間的神態,惟妙惟肖。
在唐傑忠10來歲時,叔父家裡買了一臺新的收音機放京劇,唐傑忠就此對戲曲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次叔父的生日壽辰上,唐傑忠就上臺表演了一首馬連良的《武家坡》獲得雷霆般的掌聲,叔父大喜,賞了唐傑忠幾張新票子。
「你天生是演戲的料子,說不定將來能吃這碗飯,要是成了角,我還能沾你的光呢。」
叔父的一番話提醒了唐傑忠,既然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何不好好的利用呢?
啟明茶社
中學畢業後的唐傑忠沒有再讀書,身為家中的男子漢,他選擇了前往北京打工。
初到北京的唐傑忠在奉系軍閥萬福林的公館裡做事,對面就是啟明茶社。
當時的啟明茶社就好比如今的德雲社,裡面匯聚了各種藝術界的名流在裡面說書,說相聲。
最為著名的便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做完事的唐傑忠便時常去茶室裡看人家說相聲。
侯寶林
某一天正在聽相聲的唐傑忠聽見外面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跑出去一看,北平解放了,外面是英姿颯爽的解放軍,英氣逼人,唐傑忠萌生了我也要當兵的念頭。
說幹就幹,唐傑忠最後成了四野文藝宣傳隊的一名文藝兵。
唐傑忠軍裝
最初唐傑忠剛成為一名文藝兵時,經常需要跟著下面的解放軍一起到地方上進行演出。
有時候腳起了泡,路上條件艱苦,就問女同志借幾根長發,拿針把水泡挑破,再用頭髮系好,繼續前行。
為了鼓舞士氣,唐傑忠還自發的研究了快板,娛樂大家的同時鼓舞一下士氣。
對解放軍是這樣唱的:同志們 加油幹 前面就是開始戰 炊事員是:一根扁擔兩頭顫 中間就是咱們英雄漢
解放初期,文工團的劃分不是很詳細,那時候講究一專 三會 八能。
唐傑忠就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會吹拉彈唱,會說山東快書,會跳舞,還會演話劇。有時候,僅他一個人一場晚會就要表演5、6個節目。
唐傑忠海南留念
一次,全國人民慰問團到海南演出。途中,唐傑忠遇見了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高無均。
高無均將他的代表作《一車高粱米》及《三隻老母雞》在演出臺上演出,唐傑忠偷走十裡地前去偷師,最後將學到的知識用在了部隊。
高無均
1958年,部隊舉行文藝匯演,唐傑忠作為廣州軍區雜技團相聲演員出演。
他所表演的相聲《探社》講的是一名軍人回家探親的故事獲得了一等獎,還獲得了全軍文藝匯演創作獎。
此次的優異表現讓領導很快決定悉心培養一下這個好苗子。
1959年,唐傑忠被部隊派往北京中央廣播說唱團進修,等同於曲藝最高學府。
當時的中央說唱團匯集的都是頂尖人物,如侯寶林、郭啟儒、劉寶瑞、郭金寶、還有名氣初現的馬季。
劉寶瑞
唐傑忠拜劉寶瑞為師,為了促進唐傑忠的成長,劉寶瑞做捧哏,讓唐傑忠做逗哏。
之後的兩年裡,唐傑忠一直都在中央說唱團裡學習相聲藝術。
此時的他與剛出名的馬季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兩年的時間到了,唐傑忠就要返回部隊了。
唐傑忠放不下北京的良師益友,同樣也割捨不下部隊。此時的廣州軍區也不捨得放人,畢竟唐傑忠是不可多得的苗子。
不久之後,馬季得到說唱團表演的消息,這次表演裡有中央的首長。馬季心思一動,跟軍區說不行,跟首長說試試。
按照慣例,節目表演完,臺下的領導都會上臺和演員一一握手。趁此機會,馬季跟中央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將軍說了讓唐傑忠專業的事情。
事後,中央說唱團得到羅將軍的批示:
部隊再困難 也要支持地方事業的發展。
羅瑞卿
部隊領導的一句話讓唐傑忠成功轉業。
唐傑忠曾在節目上說過:馬季是他的恩人 馬季的媽媽就是他的媽媽。
60年代,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需要193塊,是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資。
有錢也不一定可以買到,憑票供應。唐傑忠就有這麼一輛自行車,是馬季媽媽親自攢錢給他買的。
永久牌自行車
馬季那時的名氣比唐傑忠的大,不管是電視臺還是去電臺錄節目,馬季都帶著唐傑忠。
唐傑忠說:跟著馬季表演 禿子跟著月亮借光了
1972年,兩人合作的相聲《友誼頌》幾乎全國人民都會背誦,裡面的「拉菲克(朋友)以及瓦提娜(中國)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兒。
隨後兩人相繼合作出演了《海燕》《新桃花源記》《高原彩虹》等相聲,唐傑忠的名氣也逐漸響亮起來。
好景不長,兩人好不容易辛苦建立起來的默契在1979年拆夥了。
馬季·唐傑忠
兩人的拆夥不是因為兩人之間鬧矛盾了,而是相聲界有了一定的資歷。
就要開始各自帶著新人去合作。
1985年,唐傑忠擔任廣播藝術團辦公室主任,這次搭檔的新人是姜昆,上一任是郝愛民。
為了配合姜昆的演出,唐傑忠給自己配上了一副沒有鏡片的眼鏡,這樣的他看起來更儒雅。
1986年,兩人合作的相聲《照相》首次登上春晚舞臺,之後連續7年兩人合作的相聲都登上了春晚。
80年代末,90年代初,唐傑忠和姜昆提出了拆夥。唐傑忠當時已經有近60歲了,無論是體力還是速度都有點跟不上。
便將自己的徒弟戴志誠介紹給了姜昆合作,然後潛心培養新人。
直至2017年去世,這位老人為自己熱愛的藝術,相聲奉獻了畢生的炙熱。
-------------------------------------------------------------------------------------------------------------------
大家好,我是 一名95後初級寫手 喜歡我的文字請點個關注。
《圖片源於網絡 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