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度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名單公布,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連續四年獲此殊榮,標誌著黃埔區綠色低碳發展實踐成效再次得到廣泛認可。
據了解,自2016年起,為準確評估各個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水平,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聯盟建立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指數,該指數通過對各開發區每年度的綠色合規、綠色質量、綠色管理三個維度進行全方位評價。本次獲獎的還包括蘇州、天津、北京等9地經開區。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成績斐然。先後獲評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綠色園區。
嚴把項目綠色準入關 實施一票否決制
在產業落地前期,廣州開發區針對引進項目制定準入門檻,除投資密度、產出效益等常規約束條件外,還須符合相關產業導向的環保要求,引導引入能源消耗低、汙染排放少、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從引進源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同時,黃埔區出臺的「黃金10條」「綠色金融10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均設置綠色環保一票否決制門檻,要求申請對象需一年內未因發生環境違法行為受到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處罰,三年內未發生危害環境犯罪,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貫徹落實。
建設綠色創新平臺 企業創新成果豐碩
在綠色創新平臺打造方面,廣州開發區集全區之力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和重點科技基礎設施,促進「產學研」創新體系構建和綠色技術科技成果轉化。目前規劃形成了「1+18」產學研一體化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在平臺的基礎上,黃埔區鼓勵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投入。全區建有綠色產業相關國家級研發機構7家、省級76家、市級94家,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投入超90%以上,企業創新成果豐碩。例如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和高科技上市公司,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HyKey1.0」產品是全國首家燃料電池膜電極產業化項目。
推動綠色技術引進來 鼓勵綠色企業走出去
依託廣州市國際商貿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國際合作基礎,廣州開發區進一步完善中新、中歐、中以、中沙等國際合作平臺機制,重點引入國際綠色產業領先企業落戶區內,支持區內企業與綠色領域的國際技術、國際標準和國際平臺對接。
同時,廣州開發區鼓勵區內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支持優勢企業打造國際化品牌、參與全球競爭、開拓國際市場,帶動園區綠色產品、設備、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管理服務等走出去。特別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見證的中沙吉贊經濟城產能合作項目,其中首個落地的產業化項目-泛亞聚酯「沙特石油化工化纖一體化」結合黃埔國全產業鏈優勢,全面採用國產設備,輸出綠色產品、標準和服務,促進中國企業對國際市場的開拓。
暢通綠色金融通道 為綠色產業保駕護航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廣州開發區從政策、服務體系、產品、標準建設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綠色金融發展處在全國前列。
出臺全國力度最大的地方綠色金融政策。推出「綠色金融10條」,圍繞「機構、產品、市場、平臺、創新」五大維度提出22項具體支持措施,如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貸款年度餘額增量最高獎勵200萬元,對綠色企業從新三板精選層轉板上市獎勵550萬元。
打造多層次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區內27家銀行設立了151個分支機構,10家持牌法人金融機構總部、43家地方金融機構,上市企業累計61家,合計總市值超1萬億元,風險投資機構累計達483家,管理資金規模約987億元,初步形成了涵蓋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領域的綠色金融體系。
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廣州開發區率先設立廣東省資源金融服務中心,落地全省首個排汙權質押融資項目。轄區金融機構發放節能貸、技改貸、環保貸等綠色信貸產品89個,綠色信貸餘額達160億元。推進環境汙染、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安責險等傳統綠色保險產品應用,探索貸款保證保險、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等創新型綠色保險,全區綠色保險保費超過5000萬元。
開展綠色標準建設。廣州開發區完成全國首個開發區特色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了綠色企業和項目的範圍和評價要求,為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重要技術指引。
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推動綠色金融數據化、高效化轉化,上線廣州開發區綠色金融融資對接系統,建有政策法規宣傳、綠色項目及企業申報、入庫項目及企業查詢、信息公示、數據統計等功能,實現區內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供給高效、精準對接。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瑞琪 繆璟 通訊員鍾燚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何瑞琪 繆璟 通訊員鍾燚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