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聰明的人,越懂得「低頭」,願你也能做到

2020-12-27 騰訊網

文/雪落無塵

人生就像坐過山車,總有未知的起起伏伏,你無法預測。

即使你提前知道,也要去面對,這無法避免。

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去面對挫折,更要學會在恰當的時刻低頭。

只有看清自己走的道路,才不會掉進陷阱當中。

若想在這個社會上長久立足,不能時刻都保持強勢,必須要學會低頭。

在世間生活,抬頭看著天,可以讓我們看到希望,但低頭才會讓我們及時清醒。

那些懂得低頭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其實,越聰明的人,越懂得「低頭」,願你也能做到。

01

每個人前期總會不那麼盡如人意,但眼光長遠的人,從來不計較這眼前的得與失,而是低頭保護自己。

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

未雨綢繆,更是難得的品質,生活中,總是需要我們提前去思考。

就像一根皮筋,伸縮自如,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能生存下來。

左宗棠年輕時一心想著有所作為,希望入仕,可科考途中屢屢失意。

但他並沒有氣餒,自怨自艾,而是學著低頭,用另一種方式前進。

他把精力用在人情世故方面,和朝廷重臣結交,成為朋友,這為他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味橫衝直撞,最後只會頭破血流。

試著低下頭,放下尊嚴和面子,改變另外的方式,也能解決問題。

能抓住機遇的,都是那些沉得住氣的人,遇事不焦躁,看到困難也能忍受。

成功的道路,從來不是靠著蠻幹,而是尋找辦法,規避風險,才能找到正確的路。

不光在仕途上,左宗棠和別人相處,也懂得適時低頭。

他能及時吸取教訓,懂得反省自身,找出問題,勇於承擔,才能名垂青史。

左宗棠老年脾氣暴躁,自己有錯也不承認,看到別人的錯也不輕易饒恕。

因此,他在官場上得罪了很多官員,因此仕途屢屢受挫。

於是,他懂得收斂鋒芒,學會了和別人交往不應該太強勢,應該懂得吃虧低頭。

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問題,都能適當退步。

交往不是上戰場,沒有那麼多的你死我活,低頭表面看你沒了面子,實則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和別人相處,應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抓住錯誤,也不要做的太絕。

大家都不是完美的人,總會有幾個小錯,揪著不放,顯得自己沒有胸襟,還會被對方記恨。

人都是互相的,沒有人能絕對和外界斷絕關係,要試著低頭。

成熟的人,和年齡無關,而是懂得退讓。別人咄咄逼人有多差勁,自己就不要做和他一樣的人。

02

面對逆境,很多人都無法熬過,但有的人,卻總能選擇低頭,熬過困境。

詩人蘇軾,就是如此。

因為蘇軾和章憞有不同政見,因此他受到章憞陷害。

章憞為了將蘇軾置於死地,讓他流放海南,當時他年齡已經漸老,想讓他老死在此地。

當時海南還是蠻荒之地,不懂詩書,很多人去海南前,都給自己提前準備好棺材。

很多人都擔心損失蘇軾,沒想到蘇軾卻抓住機會。

因為海南從未被開化,無人來這傳頌詩歌,蘇軾到海南,決定把所有的詩書禮儀,傳到所有人耳朵裡。

到海南後,蘇軾帶著兒子在一座草廬教書,讓老百姓接受教育。蘇軾去世後,海南出了第一名進士。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可能在那裡等死,但蘇軾卻開闢出新的道路。

他看似低頭,實則在開啟新的人生。

他們看似站在陰影下,但他們身上卻擁抱著陽光。

在蘇軾貶謫後,那些曾經的好朋友,都紛紛遠離他,生怕被波及。

可以說,他所有的苦,都拜章憞所賜。

後來蘇軾重獲大赦,繼續在朝堂掌權,章家得知後,非常忐忑,章憞兒子特意去信給蘇軾,希望能放過章家。

其實,蘇軾自始至終都沒有恨過章憞和章家。

那些吃過的苦,早就成為了過去式,既然都是過眼雲煙,也不必再刻意提起。

蘇軾主動低頭,把仇恨放下,兩個人就這樣消掉了隔閡。

在不同的情況下,善良是一種選擇。

低頭在這種時候,恰恰是大度豁達的表現。

他放過了曾經的敵人,也放過曾經的自己,選擇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

03

所以,做人學會「一招」,就算混得再差,也能苦盡甘來,那就是要學會低頭。

很多人都在說格局,卻不懂什麼才算是格局。

格局應該是能接受最差的,接受批評,反思自己,也能享受最好的,不迷失自己。

他們時刻保持低頭姿態,面對所有的事。

2018年,王寶強因電影《大鬧天竺》獲得「最令人失望導演獎」。沒想到,王寶強本人竟然親自出席領獎。

他認為這樣的獎項,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教訓,能倒逼自己進步。

他承認了自己的不足,接受批評,更加努力得到觀眾的認可。

王寶強沒有逃避,而是選擇接受錯誤。他在臺上深深地鞠了一躬,懂得低頭做人的道理。

正因為這樣,他的事業一直都非常平穩,還獲得了更多的獎項,得到更多大腕的認可。

多少人都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甚至看到了,也會當做視而不見。

智者勇於在所有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點,在不足面前低頭。

體現了自己的氣量,不會因為別人的質疑和批評火冒三丈,更不會怨恨對方。

他們不會私下計較,而是反思自我,改正不足,對自己有一個非常中肯的認知。

只有這樣的人,不光有格局,也有能力。

懂得低頭,才能看出他的肚量和胸懷。

04

放眼我們的周圍,越是活得有格局的人,往往越大氣,既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不但能坦然面對不公,而且也會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低頭。

這一定不是一個人懦弱的表現,反而是一種真正的大智慧。一個人只有活出格局來,你的眼界才能變大,生活才能過得更為通透。

在這裡,有一套提升自我的書,相信能夠幫到你,成為一個有格局的人。

這是一套,能夠幫助你自我完善,不斷變得優秀,真正活出自我的書。包括教你如何有格局,教你學會斷舍離,教你擁有堅定的信念,不畏將來等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在人生的路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才能越活越優秀,越活越大氣。希望你在讀過這套書之後,能夠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我,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人。

相關焦點

  • 越聰明的人,越懂得「順其自然」
    你早晚會發現,越聰明的人,越懂得「順其自然」,因為順其自然,從來都不是對生活的消極態度,而是明白,如何走下去,才能走的更穩,更遠。順其自然,並非無所作為,得過且過有人錯誤的以為,所謂順其自然,便是隨波逐流,接受命運的設定,該發生什麼的時候,絕對不加以改變。事實上,順其自然,從來都不是安於天命,混吃等死。
  •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斷舍離」
    「放下」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卻需要很大的勇氣。有太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斷舍離才是最好的結局,但是依然執著的堅持。當然,我理解那些不願放下的人心中的想法,他們只是不願承受斷舍離的遺憾。然而,我們應該明白,放下也許只是痛一時,但是放不下則要痛很久,甚至是痛一生。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及時止損。
  • 智慧線越長的人越聰明!你的智慧線長嗎?
    智慧線越長越聰明,通過我觀察發現,智慧線越長越聰明,我觀察了5個人,這四個是我以前的同學,成績拔尖的那種,現在都讀重點。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示弱」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不會用言語上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和價值,相反的面對不必要的爭執他們會選擇「示弱」。因為他們明白爭執只能讓事情越變越糟糕。示弱是一種格局前段時間,兩個同事之間發生了矛盾。相反的,他們態度更溫和,更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因為他們了解弱者的自尊,並且願意保護他們的自尊不受到傷害。示弱是一種格局。生活中,當你懂得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示弱,不僅不會讓你被輕視,反而會因為你的大度,而更能被人尊敬。
  • 越聰明的男人,越懂得通過這4種小手段,看穿女人的「隱藏性格」
    聰明的男人在選擇愛侶時,她們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女人性格如何,能否和自己相守一生。畢竟不管兩個人是否門當戶對,也必須要三觀相同才可以。越聰明的男人,越懂得通過這4種小手段,看穿女人的「隱藏性格」。隱藏性格1:是否拜金女人性格中最大的缺陷就是拜金,但這種女人在結婚前都會把自己隱藏的很好。但想要知道他們是否拜金也很簡單,給她點小利益就知道了。
  • 心理測:腦子越聰明的人,越可以看到狐狸,你看到了嗎?
    心理測:腦子越聰明的人,越可以看到狐狸,你看到了嗎? 測試開始: 題目:下面有一幅圖片,仔細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麼?
  • 人到中年,越活越「寡」.
    」中年之後,做到這三個「寡」字,你的人生之路會越走越順。」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在適當的時間閉嘴,不能說的一定不說,不該說的一定少說,如此,未必讓自己多成功,但是一定可以少犯錯誤。要知道能者多勞,重在「勞」字上,往往越能幹的人幹的活就越多,勞累也越多。久而久之,「能者多勞」就變成了「能者過勞」,這樣循環下去,「能者」遲早都會變成「拙者」。
  • 心理學家: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聰明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小聰明,指的是這個人反應機敏,對現實問題總能找到解決辦法,為人圓融通達,他們懂得人心並且知道如何控制人心,對現實政策約束知道如何突破或繞開。
  • 張萌吐槽林有有,角色太渣絕不演:情商越低的人越不懂得多留餘地
    張萌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情商越低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多留餘地,也越容易讓自己身陷囹圄。情商越低的人,越不懂得給對方留餘地《菜根潭》有一句話: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嗜。做人做事留三分餘地給別人,才能留三分餘地給自己,然而情商越低的人,往往越不懂得為對方留餘地。《世說新語》有一則小故事:大意是,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去洛陽拜訪朋友,席間,太中大夫陳韙說:人即便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也不見得聰明。孔融一聽,很不樂意,反駁道:想來,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陳韙感到非常尷尬,臉都不知道往哪放。
  • 越強大的人越懂得忍耐
    熊貓君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韓信:越強大的人,越懂得忍耐》!有人說,越強大的人,越懂得忍耐。在這本書裡,熊貓君就看到了一個,在一次次忍耐中,三年滅七國,打下半壁江山的國士韓信!懂得用一時忍耐換取更長遠的成功,才是真正強者的選擇。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可一個壞的結果,卻能讓我們深受打擊,甚至一挫不振,長大的我們,做什麼都開始抱有目的性,心思也越來越不單純。比如努力工作,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結果賺了5千想一萬,賺了一萬想兩萬,永遠得不到快樂。談個戀愛又想綁架人家,希望他們能愛我們,關心我們,能考慮到自己的感受,結果他們做到後,我們又要索取更多,當沒達成所願後,我們又開始煩躁,又沒了快樂。
  • 韜光養晦,悶聲發財:遇到走不通的路時,懂得「低頭」,方能出頭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又怎能事事都得償所願呢?遇到走不通的路,就繞道,不要一味去糾結。遇到看不懂的人時,就不再理會,轉身便離開。 有些時候,懂得暫時放下,才能在未來收穫得更多。一棵樹和一片森林之間的選擇,終究還是要選擇一片森林。那麼,放下的背後是什麼?那就是要懂得「低頭」。
  • 聰明來自對世事的洞察,一個人越有本事,越擁有三種處世的智慧
    越有本事的人,其實身上都擁有這種洞察世事的功夫,即使他們可能學歷不高,但是對人情世事的審閱與認知,也能幫助我們很好適應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一番事業。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一個聰明的人永遠都在為機會做最好的準備,你的準備越充分,你抓住機會的勝算越大。 如果我們想要抓住機會,在人生成長的前期,最重要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自己,強大自己,當我們不斷強大自己的時候,某個時候,屬於你的機會來臨,你就會自然被他人知道。
  • 職場怪現象:越聰明的人反而越容易受排擠,無非這3點原因
    職場怪現象:越聰明的人反而越容易受排擠,無非是以下3點原因。一、和領導關係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每個領導都希望自己的身邊能有聰明的員工,因為如果想要只靠一個人,就管理好整個團隊是非常費勁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在員工中挑選頭腦聰明的員工,來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所以,有些頭腦聰明的人,就很容易被領導主動接近,然後彼此的關係也逐漸變得熟絡了。
  • 孫楊的啟示:懂得退讓,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道德經》中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巳;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不知退讓地人往往會讓自己陷入到風口浪尖,從而自取禍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唐朝布袋和尚的一首《插秧詩》。退讓是一種智慧,懂得以退為進的人,路往往會越走越寬。我們不妨以姚明與孫楊來進行一個對比。
  • 媽媽越能「忍」3件事,養出的孩子越自律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我願做陽光,給他們以溫暖;我願做雨露,給他們以滋潤;我願做土壤,給他們以勃勃生機。媽媽們越能「忍」3件事,養出來的孩子就越自律,長大之後就更容易成功。
  • 44歲陳坤近照曝光:一個人,越自律,就越能吃苦
    當你選擇了堅持,自律,那些所謂的苦頭,也會漸漸變得甘甜。想起一句話,越自律的人,越能吃苦,也越能過上想要的生活。不由得想起一句話,那些永遠保持優秀的人,都自帶自律的屬性。懂得跟自己相處,才會讓他發現內在的自己,並給予力量。
  •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克制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知道在適當的時候管住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人因生活環境、社會閱歷、家庭背景的不同,每個人的層次必然不同,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克制。梁實秋不僅是個文豪還是個十足的吃貨,但他更懂得珍惜身體,他對食物能掌控到適可而止。隨心所欲自然比自我束縛來得痛快,但不知不覺中你便淪為欲望的奴隸,從此便墮入欲望的深淵。
  • 為什麼越聰明的員工,平時越不和同事走太近?這4點講透
    為什麼越聰明的員工,平時越不和同事走太近?這4點講透我們每天要花八個小時及以上的時間在工作上,所以工作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在職場的工作中不可能不和同事相處和交流,在這種環境下,和同事之間的交往就是一門學問。
  • 孕吐越嚴重孩子越聰明?不孕吐孩子就不聰明了?
    較真要點:孕吐的劇烈程度因孕婦的體質等因素差異很大,這種反應對於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進行橫向比較,那麼說孕吐越嚴重,寶寶越聰明就缺乏關聯性了。 孕早期的嘔吐反應,80%~90%的孕媽都有,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