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永不可能誕生這等撼徹靈魂的神劇Mock the governmentMock politiciansAnd mock everyone willingly buy into this so-called "truth and justice" which's purely made up and designed for their fears劇透Part 1 事情沒那麼簡單昨晚連夜刷劇,一覺睡醒,神劇沒辣麼簡單,可不是什麼單純的民眾發洩憤怒而全面抹黑唱衰英國政壇,倒是對工黨致以崇高的憎恨之情,集中全面火力炮轟聯合米國一同發動的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託尼小天才!這就有意思了,於是dig了三條線索,和映射的事件角色,看看神劇到底是在說什麼: 三條線索——1 德蕾莎·梅伊保守黨的大選和她的硬脫歐公投2 新工黨、託尼·布萊爾、伊拉克戰爭、20033當年BBC爆「情報門」反被黨政之爭玩脫,今天 ITV又想替誰說話?主要角色隱喻——1.劇中工黨英雄領袖新星Matthew Wild=託尼·布萊爾工黨政權之後裔血緣2.從霍格沃茨穿越過來的敬愛的Professor鄧布利多劇中角色Alastair McKinnon=大法官赫頓——伊戰爭爆發後國防部武器專家戴維·凱利被發現割腕自殺死在樹林中,正是由布萊爾政府命名大法官赫頓全面調查,卷宗結論是「系屬自殺,並無外界加害跡象」,而凱利自殺前幾個月在接受BBC的匿名採訪中透露「(布萊爾)政府蓄意誇大了薩達姆殺傷性武器的論斷,他死後,BBC證實了當時接受採訪的秘密人事就是戴維·凱利。3.劇中透漏武器情報的「那位秘密的武器專家」=戴維·凱利。雖然劇情明說了此人物是個江湖道士,言不可信,但還原回到當年事件發生時,也就戴維·凱利剛好填坑,所以對號入座便於推導。4.冤案受害者Kevin,a good person——千萬正在受到恐怖襲擊而驚恐無助的英倫民眾。先說結論吧——純屬個人瞎猜——這是一部向2003年託尼·布萊爾政府的「伊拉克門」的「致敬」大片嗎?Not just that, 這是ITV帶領全英人民智商上線的神作啊!前兩條線索是dig的背景線條,後文Part2「我最喜歡的片頭」裡有大約輪廓,對英美夫妻分分合合的婚姻史不再多說,熟悉政史的人多,我說多錯多。那就來看第三條線索,製作此劇的ITV是什麼立場——Who is putting words into the ITV's mouth?ITV作為90年代後起之秀,在BBC公有話語壟斷的天下,作為私有獨立媒體發聲,乍看故事背景,好像親右惡左,一直在純黑當年工黨勾結美帝搞死薩達姆種下ISIS禍根如今讓英國自食其果,劇中MI6二把手Greenwood也從一開始就無工黨絲毫瓜葛,獨立司法鐵桿錚錚的女漢紙,還願自打嘴巴為當年自己就凱文冤案的疏漏武斷擦乾淨屁股,全劇最好的司法人員就她了。貌似這一切設定都是默默給特雷莎·梅撐腰徵民意刷選票等。但細想之下,也許ITV根本不在意誰當權誰闖禍,ITV真正在意的只是英國的命運,「如何在恐襲時代保全自己這個國家」,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不難發現,Emma也許就是ITV的化身,她說她這回要take off gloves,不怕髒手掘屍爆真相,還要飛到米國取證狠狠法辦那些殺人埋屍的齷齪政客;也許ITV對當年走了戴維斯的BBC仍懷有悲憫的敬意,她目光篤定,牽起老前輩BBC的手說,別怕!Be fearless! (BBC總裁Davis當年手下爆戴維·凱利事件,與布萊爾政府鬧翻,引咎辭職。)part 2 說說我最喜歡的片頭小Emma握著兔邦妮搖擺行走在高牆之上,腳下的高牆投影著Emma所經歷過的英國政壇風雲——從工黨走路「不滿的冬天」、到「柴契爾的新政」、從託尼布萊爾的新工黨、到英國脫歐恐怖襲擊重災區等。但我同時發現,從Emma前進的方向上這牆有兩面,左右手牆面交替投影出時間線,非常有趣,剛好代表著英國兩大(黨)派左右傾屬性,左面牆是工黨做的孽,右面牆是保守黨惹的禍,而搖擺在牆頭冷靜而洞察則是ITV對於本臺觀點獨立,不偏左不倚右的聲明,這招真高級,😄請看:
左派牆:「不滿的冬天」屆時工黨走路;
右派牆:工黨下臺後柴契爾夫人上臺演講「when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When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然而也就說說而已。
左:柴契爾執政末期曾被打壓擊潰的工會如今想抬頭,也就是左傾工黨的抬頭,柴契爾的新管制政策中為期兩年的史上大罷工,「煤炭不是救濟金」那時89年;
右:TRUTH & JUSTICE就像是被天打雷劈出一條大裂縫切斷的乾乾淨淨,象徵「希爾斯堡球迷踩踏事件」的行政實效,令得真相不明、正義雪藏,屆時柴契爾90年代辭任下臺;
小Emma越過裂縫,鏡頭切換面部特寫,只見她一副玩火不怕事兒大的蜜汁微笑氣色特別好,BGM那是給的相當到位——「I’m coming back from fire.」這裡也象徵「新工黨」時代到來,人家叫你天才你就玩火?
左派牆:託尼卸任時演講」put your trust in us, we shall repay that trust for you.」 你信麼?呵呵。這時兔邦妮從Emma手中滑落,墜落的瞬間恰好划過「NOY AFRAID」那是今年3月的倫敦恐怖襲擊,以及脫歐後成為恐怖襲擊重災區的英國。
右派牆:突然川普蹦出來了,他說spin the camera.暗示著應當調轉鏡頭到那件事發生的時候——2003年。
反正我還看到了右派牆上那道人字形裂痕,頗有整堵牆塌了算了的末世悲劇感,Emma已窮途盡頭,其實Emma一生都在這樣的臨淵而躍與face土崩瓦解之間做選擇,她年輕時錯過一次,面對愛人是否背叛,她被憤怒佔據了本應質疑的本能,躍進父親安全的懷抱,而那一錯就錯了整個一生,喪失摯愛,所以Emma知道自己這輩子永遠騎牆難下,公眾也知道,就算害怕也沒用,可他們也同樣缺乏接受真相的勇氣,他們寧可永遠憤怒永遠熱淚盈眶,等著下一個執政黨對驚恐無助的他們講演他們愛聽的假話——do not be afraid & trust me。如果這堵牆是Emma和英倫民眾的信仰之牆、承載著英國的命運之牆,它已幾近殘垣斷壁,那麼當得知它是謊言和圈套所砌成的,你只有believe in no authority but your right to question the so-called facts. Be fearless.part 3 Steve暖化Emma的那段"愛的告白"精彩極了! 這段我超級喜歡,操著北愛爾蘭口音(如果我沒聽錯的話。。。)、嗜酒暖男Steve從頭到尾都很可愛,也是Emma身心疲憊的最後港灣,當Emma說you are too lazy to argue,跟你在一起不行,我要卸載王者榮耀關門歇業好好做人了,所以我不要你了,你走!」這會兒Steve趁酒意未散機智反彈「你才不是想要孩子,你的委託人就是你的孩子,你說不玩就不玩你以為我會當真?當你在外面被罵成孫子渾身是傷滾回家時,至少還有我願意對你說不哭哭,來抱抱。」
對於當下英局勢的揣測,有幾個不確定的影射也令人玩味:德蕾莎·梅伊政府棋走偏鋒,與比保守黨還極端保守的北愛民主統一黨團結,會不會徹底搞砸脫歐本來的好處?Steve聲勸Emma別想什麼領養孩子的事了,實在影射我大英自己家裡的人權、移民、福利等問題都夠忙活的了,先顧好本分就是自己的命了,是嗎?Greenwood代表的情報部門因反恐情報軟肋忍辱向米國伸手要,卻不知軍方和最高司法那裡早已和米國同床共枕(Matthew與Heather),最後那個抓捕、自盡的鏡頭是否暗示與米國恩斷義絕,割掉壞帳才是活路?
也許ITV在這個當口製作此劇也許是在向水深火熱中的全英民眾揭露為無辜的他們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的罪行,和那曾經證據雪藏而聽起來像是陰謀論唯一真相——
No matter how badly you were fucked up by the government that you trusted and these revenge disasters their shit war brought to you, you just can not let the anger blind you, knowing what they did was worse than the terrorists, and now is the time to question their lies. It's time to quit being weak. It's time to be fearless!最終篇有一個地方沒看懂:Emma到底怎麼偷天換日躲開那個汽車炸彈的?以上全瞎bibi,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