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坐轎的和抬轎的

2020-12-19 中國機關後勤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

清代對坐轎資格的規定繁縟細碎。據《清史稿·輿服志》:「滿洲官惟親王、郡王、大學士、尚書乘輿。貝勒、貝子、公、都統及二品文臣,非年老者不得乘輿。其餘文、武均乘馬。」滿人坐轎主要看王爵、官階和年齡,漢官稍微複雜些:京官以三、四品為界,三品以上京堂轎頂用銀、蓋幃均為皂色,在京轎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職轎頂用錫,在京轎夫二人、出京四人;地方官以督撫和司道為界,總督、巡撫轎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轎夫四人,雜職乘馬。此外,三品以上欽差大臣,轎夫八人;武職乘馬不坐轎,總兵以上武將年逾70歲的,如不能騎馬須請旨。

清代前期對坐轎資格規定相對寬鬆,順治朝規定「不願坐轎、願騎馬者,各從其便」。據清人福格記載,清初京官中的漢人上朝時,很多騎馬,其後允許坐轎,三品以上官員坐四人抬的轎子,四品以下坐兩人抬的轎子。

▲圖為一四人抬轎子

清代中期,京官出行風尚有所變化。乾隆初年「京官尚乘驢車」,到了嘉慶、道光時期,就變成三品以上官員乘轎、四品以下官員乘車了(《京塵雜錄》)。乾隆、嘉慶年間,京官出行由坐轎改為乘車,道光初年恢復坐轎,同治年間三品京堂官以下沒有坐轎的了(《郎潛紀聞初筆》)。清人福格記載,京官中的一二品漢官,均坐四人抬的轎子,三品以下不坐轎,也沒有二人抬的轎子。清朝後期,坐轎的官員就更少了。據記載,光緒朝二品官員坐轎的也不多見,在京堂官多坐大鞍車(《行素齋雜記》)。總之,坐轎的越來越少,基本上限於高級官員。

官轎的靈魂在於「明尊卑、別上下」,如果僭越,就屬於違制。康熙寵臣步軍統領託合齊出行講究排場,轎旁必有侍從騎馬隨行,一次被敢於較真碰硬的順天府尹施世綸撞個正著。這位施青天高聲斥責說,王爺出行才有騎馬侍從,我以為是王爺來了,在路邊拱手等候,沒想到是你!當即表示要彈劾。託合齊自知理虧,只好服軟賠罪。道光年間,江西學政福申的家人蕭岱狐假虎威,四處招搖勒索,甚至夜間外出時,乘坐四人抬的轎子,懸掛學政官銜的燈籠,受到發往新疆給兵丁為奴的嚴懲;而學政福申因沒有管好家人,「著交部嚴加議處」。

▲圖為一頂官轎

紫禁城乃中樞所在,官員若未經特許就在紫禁城內坐轎,乃是大忌。嘉慶四年正月公布的和珅二十樁大罪,其中第三項就是「乘坐椅轎臺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這一行為被視為大不敬。乾隆朝大臣朱筠和彭元瑞,交情深厚。一次,彭元瑞在西華門內不慎墜馬,朱筠情急之下呼喊轎夫入西華門抬人。朱筠救人心切,倉促間犯了錯誤,受到「降二級調用」的處分(《郎潛紀聞初筆》)。

清朝擔心武將貪圖安逸,因此規定武職不得違例坐轎。乾隆五年七月,皇帝聽說江南武職人員大多不騎馬、公然坐轎,諭令地方大員對此嚴加申飭。同治五年五月,泰甯鎮總兵文俊,因違例乘轎役使官兵,受到降三級調用的處罰。武職坐轎為何屢禁不止?筆者以為至少有三個原因:一是坐轎安逸,無鞍馬之勞、寒暑之苦;二是「前呼後擁、喧耀街衢」,有官範兒、有面子;三是役使兵丁抬轎方便。幾個因素疊加,使得朝廷禁令往往成為一紙空文。

清代既管坐轎官員,也管轎夫。比如,禁止轎夫聚眾賭博。道光十六年,肅親王府的轎夫葛三聚賭,被步軍統領衙門拿獲。步軍統領衙門要求王府將其他賭犯一併交出,王府護衛保碩藉口這些人誤了差事,已予革退,無從查核傳喚,把步軍統領衙門給懟了回去。第二天,保碩奉王爺之命回復步軍統領耆英,要求嚴懲轎夫葛三。耆英不傻,當然聽得出這話裡有話,王爺的面子豈能不給?次日,葛三就被釋放,沒有受到任何處理。刑部審理認為,肅親王對轎夫葛三長期聚賭失察,且臨機處置不當,步軍統領衙門相關人員「審案草率」。於是,道光下旨,肅親王敬敏「交宗人府議處」,步軍統領衙門相關審案人員交刑部議處,其他賭徒緝拿嚴辦。這起案件的處理顯然偏輕,而且治標不治本。轎夫聚賭的陋習難以杜絕,根子還是在涉事官員管理寬鬆軟甚至包庇縱容上。

以上說的都是管的方面,還有不管的方面,那就是不管配備和經費。官轎兼具公私雙重屬性:一方面,它是官員身份地位的象徵,是公權力的符號;另一方面,官轎花費由官員自行負擔,又具有私有財產的屬性。明朝大貪官嚴嵩被抄家,家產中僅各式轎子就達35乘,包括竹絲骨花等轎、涼暖官轎、藤竹絲臥轎、骨花竹絲女轎、竹絲女轎等。官轎的雙重屬性帶來一個問題:坐轎花費不菲,官員可能面臨掏不起錢的窘境。

嘉慶二年閏六月,乾隆想提拔通政使司參議吳熊光。和珅說吳熊光官居五品,提拔他不符體制,主張提拔現已官居四品且久在軍機處的戴衢亨。但乾隆主意已定,最終吳、戴同加三品卿銜。清人筆記提供了更多細節:和珅力阻提拔吳熊光,其中一條理由居然是「其家貧,大臣例開轎,恐力不辦」,意思是吳熊光家裡窮,(三品以上)大臣例應坐轎出行,恐怕他家掏不起這個錢。但乾隆橫豎非提拔他不可,當即下旨賞吳熊光戶部飯銀一千兩。朝廷賞銀為新提拔官員置辦官轎屬於特事特辦,而常見的則是和珅所強調的「例」,即官轎由官員自備。大清財政支出當中並沒有「官轎購置更新費」這一項,坐轎須自掏腰包。

正所謂「幾曾見、傘扇旗鑼紅黑帽,叫名官從來不坐轎。只一輛破車兒代腿跑,剩有個跟班的夾墊馱包,傍天明將驢套。」(《藤陰雜記》)普通京官有車坐、有跟班就不錯了,很多連車都沒有,正所謂「尋常部院官出無車馬者什九,殊不足以自別於齊民」(《郎潛紀聞初筆》)。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擔任四川鄉試主考,出了趟差收入六千兩銀子,生活大為改善。次年一月的家信中,他高興地說自己現在出門有車坐了,「無一處待步」。

普通京官坐不起轎子,地方官呢?雍正元年實行養廉銀制度,遠遠超出正俸。地方官收入高,支付轎錢似乎不成問題,但問題是,要花錢的地方同樣很多。我們以曾國藩為例。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每年養廉銀1.8萬兩。據張宏傑先生統計分析,曾國藩每年支出居然達6萬兩之多,法定收入還不到支出的1/3(《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曾國藩自律甚嚴,一不貪汙二不腐化,這麼大經費缺口怎麼辦?和清朝大多數官員一樣,他靠收取陋規來彌補。陋規就是國家賦稅之外多向百姓徵收的部分,屬於亂攤派亂收費,是擺不上檯面卻又被朝廷默許的灰色收入。據柏樺先生統計,明清時期有記載的陋規名目就多達521種(《父母官:明清州縣官群像》)。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第一豪宅——欽使第·薛家花園內的官轎

從清朝對官轎的「兩管、兩不管」,多少能看出其財政制度的缺陷。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著作中,多次提到「數目字管理」的問題。無法實現數目字上的管理,這一難題同樣困擾清朝。「俸銀祿米+養廉銀」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看似大幅提高了各級官員的收入水平,實則公私不分。官員替朝廷承擔的辦公費、人頭費等剛性支出遠大於法定收入,正常辦公尚且力有不逮,安能望其遍行養廉乎?各地千差萬別,維護各衙門正常運轉,到底要用多少人員、要配多少資產、要花多少經費?包括坐轎在內,到底哪些應由朝廷負擔,哪些應由官員自理?從理念到技術,都是筆糊塗帳。這種制度缺陷,為清代官員收取陋規提供了內驅力,大大加重了百姓負擔,而貪官汙吏則藉機中飽私囊。從表面上看,清朝低稅率、低開支,實際上是高稅負、高花費,既不科學、不合理,也不廉價、不廉潔。

供稿:祁峰(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編輯:趙翰文(實習生)

審核:胡江南

相關焦點

  • 清代的另類「車改」:何人「不許坐轎」?有嚴規!有懲治
    _北京日報APP新聞毛澤東怎樣對待「冤枉和委屈」?他採取了這種態度!_北京日報APP新聞張耀銘:在某種意義上說,學術期刊得病了,而且還不輕!康熙二十七年,曾下令將一名坐轎開赴作戰前線的武職官員免職。雍正四年九月,出臺了武職官員不準坐轎的規定:「近聞副參遊守等官,竟有坐轎並不乘馬者,習贍養惰,莫此為甚,且身為武臣而以乘馬為勞,與職守大相違背,何以訓練兵丁。嗣後副參遊守等官概不許坐轎,以長怠惰之習。倘有不遵,該督撫提鎮即行指名題參。」
  • 江啟臣若做「專職抬轎人」 連任黨主席機會大,國民黨2024大有機會
    世新大學前副校長、現任該校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系教授遊梓翔表示,江雖努力但外界普遍不會認為他是「坐轎」的,若江擔任2024年「大選」的「專職抬轎人」,能為國民黨製造一個最好的局。 至於江啟臣的黨主席連任之路,遊梓翔分析,國民黨上次就因為「主席是裁判又想當球員」才完蛋的,所以對江而言,當「抬轎人」未必是連任的弱勢,反而是優勢。
  • 抬轎中的惠安女,成為風景,也成為傳奇
    惠安女抬轎福建惠安小岞霞霖媽祖宮的媽祖駐駕活動歷史,可追溯到清代。據老人回憶,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的前一星期,霞霖宮的媽祖神像都被信眾用神轎迎到前內村下祖厝駐蹕(駐駕),第二天再迎回。鳴炮後,由主辦「角頭」選派德高望重的人士抱請媽祖坐轎起駕。各角頭派來的媽轎、王爺轎,井然有序、浩浩蕩蕩地走出霞霖宮,開始巡境。走在隊伍前面的是高大的千裡眼、順風耳將軍,然後是繡有「黃坑鋪霞霖媽祖宮」的大旗,後面還有幾十面神旗迎風招展,取旗開得勝之意。接下來是各角頭按照抓鬮次序排定的媽轎、王爺轎及其他陣頭,一隊接一隊,極為壯觀。
  • 明蘭出行的暖轎,除了身份和地位象徵,它和其他的轎子有什麼區別
    各級官員偏重於坐轎,很少乘車,因為轎比車要平穩、舒適。類型古時,轎分官轎和民轎兩種。官轎是皇家、官員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於坐轎者身份不同,所乘的轎子也不同。金黃轎頂,明黃轎幃的是皇帝坐轎;棗紅色的是高官坐轎;低級官員以及取得功名的舉人、秀才則乘坐綠色轎子。
  • 夏涼轎、冬暖轎,古人抬轎是門技術活,「踩到點子上」帶你入夢鄉
    肩輿有屋頂式和傘頂式兩種制式,經過相關人員對其原貌的復原,輿轎大致是由底座、邊框、立柱、欄杆、頂蓋轎杆和抬槓(通過拎環將轎子懸掛於其上,並由兩人抬著的棒)幾部分構成的。 轎身整個置於轎杆之上,通體圍以帷幔,轎前開有小門可供乘轎者出入。
  • 明清時期京城如何管理「公車」:明代頒布鐵律 清代致力改革
    由於《輿服志》系統記載了漢代車仗、章服的制度及具體款式等,故被歷代所重視和借鑑,各朝政府結合本朝實際,對《輿服志》進行修改與完善後,予以頒布,所以在《晉書》、《南齊書》、《舊唐書》、《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中都設有《輿服志》。明代多項鐵律限制公車使用不準隨意乘轎 不許私自出借
  • 湄洲媽祖抵臺 郭臺銘抬轎護駕
    睽違20年來臺 24日循古禮祭祀 展開17天巡安 繞行雲、嘉、臺中 祖廟分靈二神尊 永久安奉慈惠宮【本報新北訊】睽違二十年,湄洲媽祖今天下午在臺北港登岸,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全程抬轎護駕郭臺銘全程抬轎護駕,湄洲當地宮廟、居民持香夾道歡送,甚至有人跪拜恭送媽祖,信徒燃放鞭炮,氣氛熱烈。圖說:湄洲媽祖在臺北港下船,信徒爭相接駕。圖/王敏旭湄洲媽祖經過七個半小時行程,今天下午二時半抵達新北市八裡臺北港,展開十七天台灣巡安行程。
  • 從劉濤和王珂又上熱搜,領悟到做夫妻要互相抬轎而不要抬槓
    一劉濤和王珂又上熱搜了。起因是一貫以堅強、獨立形象示人的劉濤,在深夜發文感慨,字裡行間流露出困惑無力。粉絲疑心她是否事業或家庭發生變故。對此,劉濤很快出面闢謠,感傷是由於父親去世,透露自己和家人很好,也感謝愛人和家人的陪伴。接著王珂又在網上發文,調侃自己每年上半年都在被破產,進了金九銀十傳統佳節又在被離婚。接著話鋒一轉,卻說到樂觀勤奮持家的劉濤太不容易,每每取得一點成績,造謠和抹黑就迎面而來。就是這篇文章,讓網友們忍不住開懟:自以為調侃灑脫的口吻,說的好像外面怎麼把劉濤欺負了,劉濤的磨難不都是他帶來的?
  • 楊冪給小鮮肉抬轎?陳瑤遭2連撕?
    1、楊冪給小鮮肉抬轎?除了陳偉霆,此外幾乎清一色的小鮮肉,《謝謝你醫生》的白宇,《愛的二八定律》的許凱,《暴風眼》中的張彬彬全是90後,於是流出不少聲音內涵楊冪要糊,幾部冪氏偶像劇均屬雷聲大雨點小,只能淪落到替他人抬轎的地步了
  • 戴14斤皇冠、38人抬轎出行,供奉百年翡翠佛
    戴14斤皇冠、38人抬轎出行 最引人注目的是,泰王登基當天頭戴一頂名字叫「勝利王冠」的王冠,重達7.3公斤,約合14斤重,重量相當於英國女王
  • 清代的鴉片煙槍和煙燈長什麼樣?
    煙杆主體為紅木,菸頭處以白銀花雕件包裹,上嵌綠松石,菸嘴和煙槍底部配以翡翠,菸斗平面呈圓形,上下通口,與煙杆相連。鏤雕花卉紋銅煙燈,燈身圓柱形,直徑4.3釐米,高3.2釐米,重0.016千克。
  • 那些你不曾知道的慈禧太后坐轎子規矩,你聽過嗎?網友:就服你
    看圖中有轎子和黃包車兩種不同的交通工具,但是轎子可以標誌著中國的古代歷史,而黃包車則象徵著新舊兩個時代的過渡,黃包車自日本傳入中國之後,雖在大江南北風靡一時,但最終還是一個時代興亡的承載者
  • 金馬影帝抬轎,各路神配助攻,拯救不了遭魔改的《太古神王》
    此前,很多這種模式的電視劇,排名和熱度都不會差,其最主要的因素是劇情魔改,並沒拍出玄幻劇的效果。作為一個原著黨,在劇版《太古神王》播出後,夜以繼日的二刷了原著,二刷的心態和剛開始接觸這部小說時候的心態不一樣